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文学家陶渊明归隐田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文学家陶渊明归隐田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4/1/17 6:12:1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陶渊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开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后人都说陶渊明是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推崇备至。然而,仔细分析陶渊明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归隐田园根本不是因为淡泊名利,而是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后的无奈选择!

陶渊明是东晋初年可以与王导、郗鉴并列的权臣陶侃后代,虽然家世已经没落,但凭借祖宗余威,陶渊明还是年纪轻轻就出仕做官了。宋书里说陶渊明“弱年薄官”,意思就是刚刚弱冠,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官了。陶渊明当时在江陵任职,而此时占据荆州的正是东晋末年的权臣桓玄。桓玄是东晋门阀的最后一个代表,他利用父亲桓温经营荆州数十年的资本,在击败殷仲堪、杨佺期之后,持节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为荆州刺史,是炙手可热的权臣。可见这个时候的陶渊明,是热衷于做官的,而且作为权臣桓玄的幕僚,自然也有政治上的野心。

桓玄不久就东下废掉了东晋皇帝,自己称帝。但桓玄又被以北府军为根基的寒门刘裕等人消灭。此时的陶渊明也投入了刘裕麾下,当时刘裕是镇军将军,陶渊明是他的参军。后来又转入刘裕心腹建威将军刘静宣的幕府,并最终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此期间的陶渊明,从他是诗歌里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对未来从满了野心,希冀自己能大展宏图,成就一方事业,在他的诗里有这样几句话: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四十无闻”,四十岁了还没有名声,但是这不足为据,扬名天下的

也就是陶渊明出仕刘裕的时候,有着相当的雄心,刘裕是当世英雄,功勋盖世,镇压孙恩起义、平定桓玄之乱,复辟东晋,确实担得起“气吞万里如虎”的评价。陶渊明此时也志得意满,对为了充满了憧憬。但是他的雄心在次年就灰飞烟灭,并决定从此隐居。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通常的解释就是陶渊明发现了刘裕想要篡位的野心。然而,虽然最后刘裕确实篡位了,但不代表此时刚刚战胜桓玄的刘裕就想要篡位。因为刘裕出身寒门,在东晋门阀士族的时代,这样的出身能居于高位就已经少有的情况了。今天我们知道刘裕终结了门阀的时代,实现了寒门建立皇权的创举,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就算刘裕真的要篡位,也是有魏晋时代一系列的标准流程:拜相、封王、加九锡,但就陶渊明在刘裕手下那几个月时间,刘裕甚至连控制朝政大权的录尚书事还没有,所以说陶渊明看出了刘裕想要篡位的野心,其实并不现实。

那么陶渊明最后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这里说的其实是很明白了,陶渊明曾祖陶侃是东晋名臣,位高权重,但随着刘裕逐渐坐大,权势日盛,陶渊明发现自己始终游离于刘裕的权力核心之外,没有丝毫跻身权力中枢的机会,这让陶渊明心灰意冷,郁郁不得志之后才决定归隐田园。实际上,刘裕作为北府军核心,他的用人始终是与他一起举兵的次等士族北府兵将,如刘毅、诸葛长民、孟昹之、檀道济等人,虽然这批人都是刘裕集团的核心,但也不可避免的会排斥其他阶级的成员,比如高门士族,也比如其他低级士族如陶渊明。陶渊明就是意识到了这点,知道了自己在刘裕手下永远也没有被重用的机会,所以最终再次辞官。

也就是说,陶渊明归隐田园,并不是由于他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在晋宋换代之际,经过长期反复的出仕于归隐之间的抉择,先后为桓玄、刘裕刘敬宣卖命,当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实现抱负后,才最终选择了隐居。

标签: 陶渊明晋朝

更多文章

  • 陶渊明真的因为五斗米才归隐的吗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渊明,东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陶渊明归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他近半生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归隐对于中国文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则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是,陶渊明只是一个完全没有人生理想和追求的隐逸者吗?当然不是,

  • 什么原因导致陶渊明归隐田园?原来是仕途不顺的无奈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田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开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后人都说陶渊明是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推崇备至。然而,仔细分析陶渊明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设置了哪三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长期以来,“桃花源”三字都代表着理想的人间仙境,那里的景色宁静祥和,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让外人心向往之。但现代也有学者认为,陶渊明在文中故意设置了3个细节,让人细思极恐,渔夫去的,其实是一个亡灵

  • 东篱: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陶渊明《饮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篱,中国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写作者,不可不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 东晋北伐大将军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闻鸡起舞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当时的朝代是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祖逖,字士稚,范阳人。当时祖逖身处的历史环境比较混乱,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西晋没落后,大量的政治内部矛盾恶化,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往南方迁移,祖逖也不例外。祖逖祖逖祖上世代为官,但是祖逖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直到成年才发奋,后被举孝廉、秀才。

  • 晋朝著名将领祖逖:一生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

    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字士稚,是范阳人(今天在河北)。出身世族地主家庭,祖上时代为官,少年时期的祖逖可以说是一个不一般的纨绔子弟。祖逖的父亲早亡,祖逖的生活由他的哥哥们照顾。祖逖祖逖成年前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年少的祖逖深为乡党们所喜爱,因为祖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以哥哥们的名义资助劳苦的贫民

  • 东晋时期名将祖逖为何一生致力于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

    祖逖在东晋统治被推翻,东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毅然请求君主北伐,在祖逖的再三请求之下,君主任命祖逖为威奋将军。祖逖自己开始筹备兵器,召集人马,抱着破釜沉舟之心,开始北伐。但是最后却以祖逖逝世,北伐宣告失败而告终。祖逖(网络图)祖逖是东晋名将,当时东晋因为内乱,给了戎狄之人可乘之机。戎狄之人夺取了

  • 祖逖的北伐大业为什么没能成功?祖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祖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祖逖的北伐大业为什么没能成功?欢迎阅读哦~闻鸡起舞的主角祖逖(ti),在两晋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晋朝坚定的“北伐派”,主张对北方入侵的胡族采取军事手段,恢复中原失土。自建兴元年,祖逖筹备北伐起,他人生的最后八年,都在北伐的征程中度过,其中与后赵政权对抗四年之久,

  • 祖逖收复中原大业,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祖逖,晋朝

    祖逖收复中原大业,为什么最终会失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东晋历史上不乏众多的忠义爱国之辈,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才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战争,先后

  • 皇后羊献容的墓在哪里 晋朝羊献容是羊祜的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羊献容,羊献容

    古人有点身份的,都会在临死前提前找风水先生去帮自己看看墓地,然后开始存棺材本儿。尊贵如皇后,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怠慢,更何况是羊皇后。据说她的墓可以媲美泰姬陵。但是时间推进,山川河流都在改变,所以她的墓入籍也不知道在哪里,我们只能来想像。根据史料来看的话,羊皇后的目的在显平陵,但是如今显平陵在哪儿,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