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里?是真的存在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里?是真的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33 更新时间:2024/1/19 18:58:41

陶渊明家乡庐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安徽古徽州的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台湾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从前的“野人谷风景游乐区”、“天云洞风景区”、“大华壶穴区”组合而成。

景区园内有翠谷瀑布、观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梦瀑布等,虽然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壮观,但四周环境幽雅秀丽。考证台湾桃花源与陶渊明所叙的差异较大,而且从文化历史上,也无其到过那里的资料,可能性不大。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但是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桃花源面对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过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着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与陶渊明文章中描写的一模一样。桃林深处有一座桥,过桥不远,就能看见秦人的古洞,进洞行走数十步,眼前就“豁然开朗”,看到“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屋舍俨然”的豁然轩。千丘池旁有“延至馆”,说这是桃花源中人宴请渔人的地方。人们还说,最早来到这里的三个人是一个男的,两个女的。男的叫李立,是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长城;一位郭嫂是为了逃避秦始皇选民女进宫;还有一位老妈妈是失去儿子媳妇的孤老。他们三人进入桃花源后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以后渐渐组成村落。因是三姓组成,所以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据历史的记载,这里早在汉代就以自然风景区著称,晋朝以后又建立了桃川宫等人文景观。大约在北周时代,人们发现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开辟了从县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览区。到了宋朝,从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筑群,可惜在元末时被火灾所毁坏。明初得到复兴,明末又被火烧掉。清朝光绪年间,桃源县的县令余良栋重新修建了陶渊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台楼阁:问津亭、延至馆、穷林桥、水源亭、豁然轩、高举阁、寻契亭、既出亭、问路桥等,都是以《桃花源记》来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

今日我们游览桃花源,景点就更多了,有所谓“内八景”,即烂船洲、桃花溪、遇仙桥、秦人洞、空心杉、摩顶松、炼丹台、瀹鼎池等。还有所谓“外八景”,即桃源仙隐、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浔阳古寺、萝晴画、楚山春晓、梅溪烟雨和白马雪涛。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烂船洲”来说,说是那位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夫,名叫黄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缆绳结在那里,然后进入桃花源,在里面住了几天,再来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经烂掉了。原来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于是,这块地方就被称为“烂船洲”了。

标签: 陶渊明聊斋鬼怪神话

更多文章

  • 大文学家陶渊明归隐田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渊明,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陶渊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开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后人都说陶渊明是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推崇备至。然而,仔细分析陶渊明的经历,就会发

  • 陶渊明真的因为五斗米才归隐的吗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渊明,东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陶渊明归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他近半生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归隐对于中国文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则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是,陶渊明只是一个完全没有人生理想和追求的隐逸者吗?当然不是,

  • 什么原因导致陶渊明归隐田园?原来是仕途不顺的无奈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田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开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后人都说陶渊明是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推崇备至。然而,仔细分析陶渊明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设置了哪三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长期以来,“桃花源”三字都代表着理想的人间仙境,那里的景色宁静祥和,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让外人心向往之。但现代也有学者认为,陶渊明在文中故意设置了3个细节,让人细思极恐,渔夫去的,其实是一个亡灵

  • 东篱: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陶渊明《饮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篱,中国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写作者,不可不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 东晋北伐大将军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闻鸡起舞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当时的朝代是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祖逖,字士稚,范阳人。当时祖逖身处的历史环境比较混乱,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西晋没落后,大量的政治内部矛盾恶化,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往南方迁移,祖逖也不例外。祖逖祖逖祖上世代为官,但是祖逖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直到成年才发奋,后被举孝廉、秀才。

  • 晋朝著名将领祖逖:一生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

    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字士稚,是范阳人(今天在河北)。出身世族地主家庭,祖上时代为官,少年时期的祖逖可以说是一个不一般的纨绔子弟。祖逖的父亲早亡,祖逖的生活由他的哥哥们照顾。祖逖祖逖成年前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年少的祖逖深为乡党们所喜爱,因为祖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以哥哥们的名义资助劳苦的贫民

  • 东晋时期名将祖逖为何一生致力于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

    祖逖在东晋统治被推翻,东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毅然请求君主北伐,在祖逖的再三请求之下,君主任命祖逖为威奋将军。祖逖自己开始筹备兵器,召集人马,抱着破釜沉舟之心,开始北伐。但是最后却以祖逖逝世,北伐宣告失败而告终。祖逖(网络图)祖逖是东晋名将,当时东晋因为内乱,给了戎狄之人可乘之机。戎狄之人夺取了

  • 祖逖的北伐大业为什么没能成功?祖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祖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祖逖的北伐大业为什么没能成功?欢迎阅读哦~闻鸡起舞的主角祖逖(ti),在两晋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晋朝坚定的“北伐派”,主张对北方入侵的胡族采取军事手段,恢复中原失土。自建兴元年,祖逖筹备北伐起,他人生的最后八年,都在北伐的征程中度过,其中与后赵政权对抗四年之久,

  • 祖逖收复中原大业,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祖逖,晋朝

    祖逖收复中原大业,为什么最终会失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东晋历史上不乏众多的忠义爱国之辈,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才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战争,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