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陶渊明真的因为五斗米才归隐的吗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陶渊明真的因为五斗米才归隐的吗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3/12/21 2:02:16

很多人都不了解陶渊明归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1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他近半生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归隐对于中国文人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则被世人传为佳话。

但是,陶渊明只是一个完全没有人生理想和追求的隐逸者吗?

当然不是,早年的陶渊明曾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热血青年,“大济于苍生”是他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曾官侍中、太尉、都督诸军事,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陶渊明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根据陶渊明的自述,陶家确实曾经显赫一时,十分风光。然而,陶渊明父亲早逝,官位不及前辈。到陶渊明一代,家境就逐渐败落了。

虽然生活贫困,但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饱读诗书,决心在仕途上干出一番事业。这个时期,儒家的“出世”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杂诗》中他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他年少时是志存高远的。

《拟古九首》中,他写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写此诗的时候,他已经归隐多年,虽然身在江南,却还想着西北和东北边塞,对晋王朝覆灭心存惋惜之情。

在《咏荆轲》一诗中,陶渊明热情地歌颂了壮士荆轲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从这些诗句中,可见陶渊明早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之心的,与纯粹隐匿山水的隐士并不相同。

2

陶渊明从二十岁开始游宦生涯,一生四次出仕,四次退隐。第一次入仕是29岁时,任江州祭酒,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而回家;第二次入仕是在36岁时,加入了桓玄幕,两年后,便以生母孟氏辞世为借口辞官回家;第三次出仕时,刘裕凭借北府兵打败桓玄取得了东晋政权,一改从前的腐化奢侈的风气,这勾起了陶渊明的入世之心,便在刘裕幕做了参军,但没过多久就又辞官;第四次入仕为任彭泽县令,仅仅80多天后就因大几岁熟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当时他41岁,这也是最后一次出仕。

陶渊明每一次任官时间都不长,就辞职归隐田园。其中,“不为五斗米折腰”也许只是一个导火索,深究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

首先,从客观上来说,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复杂,北方是所谓的“五胡十六国”,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在中原一带割据混战,并不断对南方进行骚扰。而南方的东晋政权极其黑暗,对人民进行残酷压榨,农民起义频繁,直接威胁当权者的利益。

同时,东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不停地发生夺权斗争,起初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专政,接着是恒玄起兵反晋夺取政权,后来刘裕消灭恒玄代晋。这一系列残酷的政治斗争,陶渊明耳闻目睹的同时又身受其害。

在《停云并序》一诗中,陶渊明明写天气,实则暗喻世事的混乱。

霭霭停云,漾漾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潆漾。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激烈动荡的社会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此,陶渊明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感士不遇赋》,猛烈地抨击了当时政治的腐朽与道德的败坏,控诉了正直之士不是被埋没,就是遭到小人谗害,表达了“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的思想,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远离污浊的官场。

在那个年代,相互残杀的政治环境,以致于不少文人倒在血泊之中。所以魏晋时期的文人,纷纷逃向山林和田园以躲避灾祸。他们或放浪形骸,或寄情于山水。道家追求的人生的解脱和精神上的自由,成了他们的理想。在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当时注解《庄子》已有八十家之多,说明道家思想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同时,东晋时期所承袭的 “九品中正

”的取士制度,是一种等级森严的制度,世族子弟把持高官厚禄,形成了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的格局,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进入官场晚,而且官职相当卑微,面对晋升无望,他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在《饮酒》之十九中说:“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从主观上说,陶渊明有着热爱自由的天性。一方面,他有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也向往着古代的隐逸高士,如传说中的许山、务光,殷周之际的伯夷、叔齐,秦汉之间的商山四皓,都成为了他的榜样。《归园田居》一诗中,他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原本喜爱大自然,所要官场生涯对他来说就是误入歧途。

因此,在该诗中,他又接着说:“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才是他内心真正向往的。

彻底归隐之后,陶渊明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恢复了他热爱自由的天性,飞出了阴暗狭小的鸟笼,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说:“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承认自己率真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在陶渊明的字典里,没有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这样的词,当他的耿直天性与龌龊官场无法调和时,他宁愿去过贫困潦倒的农耕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辞官归隐是文人一种自命清高的表现。然而,陶渊明归隐后,自己亲自下地劳作,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封建社会,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文人所做的失去应该是读书做官,务农会是一件被人耻笑的事情,比如《颜氏家训》说“多见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在《劝农》一诗中,他写道:“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他认为农业生产是世人赖以生存的根本,热情赞美平凡的劳动生活,讴歌农村与农民,这是难能可贵的。

3

综上所述,陶渊明并非天生就是隐士,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从主观上说,是他“性本爱山丘”的无拘无束的个性,以及他忠厚耿直的品格决定的。而在客观上,腐朽没落的政治环境,让一身远大抱负的陶渊明无处可去,最后的归宿惟有山林和田园。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科技进步神速,表面上人类比以前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人们却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压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常常有一种被异化的感觉。

这个时候,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让我们享受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尽管我们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桃花源,但无论何时,都在心中保留一片桃花源,这就是陶渊明带给后人的永恒价值。

标签: 陶渊明东晋

更多文章

  • 什么原因导致陶渊明归隐田园?原来是仕途不顺的无奈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陶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田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陶渊明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大诗人,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后,八十多天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开始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后人都说陶渊明是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推崇备至。然而,仔细分析陶渊明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设置了哪三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长期以来,“桃花源”三字都代表着理想的人间仙境,那里的景色宁静祥和,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让外人心向往之。但现代也有学者认为,陶渊明在文中故意设置了3个细节,让人细思极恐,渔夫去的,其实是一个亡灵

  • 东篱: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之一,如陶渊明《饮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篱,中国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写作者,不可不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 东晋北伐大将军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闻鸡起舞

    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当时的朝代是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祖逖,字士稚,范阳人。当时祖逖身处的历史环境比较混乱,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西晋没落后,大量的政治内部矛盾恶化,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往南方迁移,祖逖也不例外。祖逖祖逖祖上世代为官,但是祖逖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直到成年才发奋,后被举孝廉、秀才。

  • 晋朝著名将领祖逖:一生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

    祖逖生于公元265年,字士稚,是范阳人(今天在河北)。出身世族地主家庭,祖上时代为官,少年时期的祖逖可以说是一个不一般的纨绔子弟。祖逖的父亲早亡,祖逖的生活由他的哥哥们照顾。祖逖祖逖成年前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年少的祖逖深为乡党们所喜爱,因为祖逖为人豪爽,仗义,经常以哥哥们的名义资助劳苦的贫民

  • 东晋时期名将祖逖为何一生致力于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祖逖

    祖逖在东晋统治被推翻,东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毅然请求君主北伐,在祖逖的再三请求之下,君主任命祖逖为威奋将军。祖逖自己开始筹备兵器,召集人马,抱着破釜沉舟之心,开始北伐。但是最后却以祖逖逝世,北伐宣告失败而告终。祖逖(网络图)祖逖是东晋名将,当时东晋因为内乱,给了戎狄之人可乘之机。戎狄之人夺取了

  • 祖逖的北伐大业为什么没能成功?祖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朝,祖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祖逖的北伐大业为什么没能成功?欢迎阅读哦~闻鸡起舞的主角祖逖(ti),在两晋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晋朝坚定的“北伐派”,主张对北方入侵的胡族采取军事手段,恢复中原失土。自建兴元年,祖逖筹备北伐起,他人生的最后八年,都在北伐的征程中度过,其中与后赵政权对抗四年之久,

  • 祖逖收复中原大业,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祖逖,晋朝

    祖逖收复中原大业,为什么最终会失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东晋历史上不乏众多的忠义爱国之辈,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才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战争,先后

  • 皇后羊献容的墓在哪里 晋朝羊献容是羊祜的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羊献容,羊献容

    古人有点身份的,都会在临死前提前找风水先生去帮自己看看墓地,然后开始存棺材本儿。尊贵如皇后,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怠慢,更何况是羊皇后。据说她的墓可以媲美泰姬陵。但是时间推进,山川河流都在改变,所以她的墓入籍也不知道在哪里,我们只能来想像。根据史料来看的话,羊皇后的目的在显平陵,但是如今显平陵在哪儿,谁也

  • 羊献容入宫当皇后是在几岁 羊献容的外祖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羊献容,羊献容的外祖父

    相信对古代历史小有研究的读者对“羊献容”这个名字并不感到陌生。有人称羊献容是一位传奇女子,虽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前朝被灭,后宫的大批宠妃被后朝接纳乃是经常的事,但是这位女子却与她们不同,这位奇女子不仅被后朝皇帝所接纳,而且成为了后朝的皇后,这在我国整个封建历史中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我国古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