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昱整天担心被桓温谋杀 在位仅8个月重病

司马昱整天担心被桓温谋杀 在位仅8个月重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13 更新时间:2024/1/21 16:06:52

司马昱被吓病了。

简文帝司马昱和桓温从私人感情来说,还是不错的朋友,然而在权力面前,往事如烟,只有美好又让人心碎的回忆。

司马昱是东晋第8位皇帝,即位时52岁。他是名义上全国“一把手”,但过得太憋屈了,每天看着“二把手”的身影胆颤心惊。就害怕哪天吃口饭、喝口水,或者突然脖子多了根绳子,不明不白地倒地死了。

司马昱对桓温“软抵抗”

桓温希望司马昱是个被操纵的木偶,线由自己来拉,但司马昱是个活生生的男人,采取稍稍的反抗,策略是“非暴力不合作”。

桓温迎接他做皇帝时,本来准备了几百字的讲稿,陈述自己废立的理由。司马昱沉默不语,面朝东方,不停地流眼泪。桓温无从开口,最后一句话都没法说。

此后,司马昱只要接见他,经常止不住地流泪。桓温心虚,见面也战战兢兢,结结巴巴,说不出话。

网络配图

但桓温一转过身,就心冷如铁,无情地使出“九阴白骨爪”。

第一个惨遭“毒手”的是司马昱的亲哥哥、武陵王司马曦。司马曦本人喜欢习武,又是皇族中仅剩的有势力的一支。桓温让人上疏,告他谋反。

司马昱当然知道这是捕风捉影,要让自己的亲哥哥去死,他无论如何下不了手。他在报告中批复:朕悲痛无比,不忍心听到这件事。希望你们再研究研究。

桓温大为恼火,亲自出马上疏朝廷,坚决要求把司马曦等人处斩。

看到这封奏折,司马昱心里清楚,已经退到了悬崖边,身后是万丈深渊。他没有退缩,从容批复:如果你还承认晋朝,就按上次说的去办;如果你不承认,那请允许朕让贤。

桓温看到后脸色大变,全身是汗,没想到这个软柿子也有不屈的坚韧。他考虑再三,不想逼人太甚,把事情做绝。困兽犹斗,更何况是当今皇上呢?

于是再次上疏,退了一步,要求把司马曦和三个儿子都废为庶人。

司马昱无奈妥协,签字同意。

清除几大家族势力

对司马皇族还算客气,对其他家族就是寒光闪闪了。

桓温没有动王家、谢家,原因是:他们盘根错节,势力太大;好几个人做过桓温的幕僚,关系千丝万缕;两家一直保持中立。

反对他的大族主要有殷家、庾家,桓温诬蔑说这两家和司马曦是一伙的,密谋造反。

殷浩唯一的儿子叫殷涓。殷浩去世时,桓温派人带上自己的信去吊唁。殷涓当然清楚父亲是他逼死的,桓温这种举动明显是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因此,事后殷涓既不给桓温回信,也没有去拜谢桓温,态度相当冷淡。桓温怒骂:妈的,给你脸不要脸。

网络配图

匆匆审讯就把他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接着收拾庾家。

庾亮的子孙们力量很弱;但弟弟庾冰,有7个儿子,都有一定的实力。庾家已看出风头不对,大祸临头,先是逃亡,接着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抵抗,但统统被杀。整个庾氏家族只有两支逃过了灭门之祸,一是任广州刺史的庾蕴,因为他服毒自杀,保住了儿子们的命。

一是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庾友,因为他与桓温的弟弟桓豁是儿女亲家,庾友的儿子娶了桓豁的女儿桓女幼。当士兵准备逮捕庾友时,桓女幼披头散发、赤着脚要求见桓温。守门的人不让进,桓女幼厉声喊:这是我伯父家的门,你是什么人?不让我进。

说着就冲了进去。对着桓温大哭说:庾友的脚比别人的短三寸,走路都要靠人搀扶,他还能够造反吗?

庾友因为脚有残疾,桓女幼所以这么说。桓温大笑,赦免了他一家。

听说桓温大开杀戒,北方的苻坚也觉得他精神错乱,癫狂失常。

桓温意识到杀人太多,名声太差,下令大赦天下,允许老百姓大肆吃喝5天,在位官员都晋升两级。朝廷为了弥合与他的伤痕,不仅赏赐给他的3万军队布和米,又下诏封桓温为丞相,留他在京师辅政。

桓温没有留在建康,他可能觉得把司马昱逼得太狠了,于是推辞不受,返回大本营遥控朝廷。

这几乎和当年王敦走的路线一模一样。

但他并不放心朝政,在建康留下了一个人,就是郗超,任命为中书侍郎,紧随皇帝,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网络配图

司马昱对这个“跟屁虫”相当害怕,常常担心自己像司马奕一样被废。一天,郗超正在值班,司马昱就把他喊了进来,问:晋朝天命长短,不是我考虑的。我只想知道,会不会再发生不久前的废立之事呢

因为郗超也曾经是他的部下,司马昱希望他给老领导一点面子。

郗超说:大司马对外巩固国防、对内镇抚社稷,肯定没有废立的打算,臣以全家百余口的性命作保证。

司马昱才稍稍放下心,随口吟咏了两句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声音极其沉痛,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即位8个月就得病了

司马昱身边多是桓温的人,因此不敢说错一句话、走错一步路,看到桓温更像看到鬼一样。他们有个着名问答。

一次桓温前去拜见司马昱,室内没有点灯,桓温一边找一边问:皇上在哪里?

司马昱答:“某在斯”。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讲的是盲人乐师冕来拜见孔子,孔子做向导,在前面告诉他这是台阶,这是坐的地方。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介绍一个个弟子: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

网络配图

乐师走了以后,子张很困惑孔子的仔细和琐碎,就问:这是和盲人谈话的方式吗?

孔子说:这就是帮助盲人的方式。

司马昱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这里。

由于桓温刚好在黑暗中来找他,本身引用很贴切。更深的意思是:司马昱在桓温面前不敢自称“朕”,就借用了孔子说的话,既规避了矛盾,又没有丢了身份。

越是巧妙,越是说明了他内心的恐惧。

司马昱在位仅8个月,顶不住巨大的压力,患病倒下了。

桓温期待着他能禅让,自己名正言顺地到建康即位,但既然不在京城,就会出现疏漏。

司马昱一生用过大名士禇裒、殷浩、谢万等对抗桓温,全以惨败而告终。这次他又任用了几个名士,没想到临死前的奋力一搏,却意外成功了。

标签: 司马昱

更多文章

  • 桓温是什么样的人?病入膏肓还想提前称帝,只是身体太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桓温,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晋权臣桓温的猖狂人生:病入膏肓还想提前称帝,只是身体太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擅权专政的大臣比比皆是,为了给自己的欺君罔上找个合法借口,就把人家霍光拉出来当挡箭牌,说是行“霍光之事”!霍光最牛的也就是废了昌邑王刘贺,但是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大汉

  • 同为一世之雄,桓温篡位失败刘裕凭什么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朝,桓温

    同为一世之雄,桓温篡位失败刘裕凭什么成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桓温和刘裕,两人都是东晋的权臣,两人都是靠巨大的军功登上权力巅峰,两人都有谋朝篡位的打算,不同的是,桓温篡位失败了,而刘裕成功了,顺利地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为何会有如此差别?首先便是出身不同。东晋王朝是一个十分注重出身的朝代,以司

  • 曾三次领导北伐的东晋驸马桓温,他真的有篡位之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桓温,东晋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桓温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领兵灭亡成汉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北伐,掌握朝政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

  • 桓温是谁?一个打破了东晋门阀政治游戏规则的狂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桓温,东晋

    桓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东晋出了个狂人。他士族出身,也会清谈,却能“亲披甲胄,结阵督战”,一生戎马倥偬。他位极人臣,却生性节俭,宴饮时不过只有茶和几盘水果。他镇守荆州时,听说西边的成汉政权日渐衰败,没经过朝廷同意就擅自出兵,一举平定了蜀地。那时,朝中的玄

  • 桓温伐蜀本来必败无疑,为什么最后能取得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桓温,东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永和二年,东晋朝廷正因为是否要北伐而吵得不可开交。而出镇荆州的桓温提出了另一个方案:西征巴蜀。然而却遭到了朝中大臣的集体炮轰,认为他是傻了,妄图以荆州之力独灭一国。但桓温是个说做就做的人,他无视了反对的声音,发出征讨蜀国的奏章尚

  • 司马伦: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却难成大气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伦,西晋

    历史上有不少天资平庸之辈,却妄图成就一番霸业,即使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也难以成就一番大业,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司马伦(?—301年),司马懿第九子,晋武帝司马炎之叔,晋惠帝司马衷之叔祖,历任琅邪郡王、行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后封赵王。晋惠帝在位时,皇后贾南风矫诏擅权,屠杀皇族,铲

  • 司马懿的庶子司马伦,想夺皇位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伦,西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炎死后,晋朝皇族大乱的帷幕就此被拉开。对于这种宗室同室操戈,无外乎就是因为权力。贾南风确实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可司马家的各路诸侯王也是打着剿灭她的旗号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至于亲情、血缘,可谓一钱不值。这其中

  • 羊祜的历史功绩:用非军事手段瓦解东吴军民意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羊祜,吴国,西晋,

    征南大将军羊祜镇守襄阳已久,兵强马壮。而襄阳与吴国接壤,吴主孙皓是孙权的长孙。此人粗暴淫逸,贪杯好色,大失民心。羊祜本想乘机攻打东吴,但吴国左丞相陆凯是个很难对付的忠臣良将,所以不敢轻易进军;现在陆凯去世了,又想伐吴,却遇到益州兵变,攻吴计划被再次耽搁下来。羊祜手下有个参军叫王濬,平息益州兵乱后,成

  • 家族世代为官而的羊祜,为何屡屡拒绝皇帝封赏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朝,羊祜

    羊祜之家族世代为官,与魏国的曹氏和司马氏都是血亲,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先天优势可使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脱颖而出。可是羊祜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来运行,这让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不可理喻。羊祜博学多才、文思敏捷,长于论辩,而且英俊潇洒,于是地方长官推举他任上计吏之职。这虽是个掌管国家财赋统计

  • 羊祜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打赢过,为什么还能列于一流名将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羊祜,西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羊祜的故事。曾有人问我,历史上有没有只打过一场胜仗的名将?我告诉他,不仅有一战成名的,还有没打过一场胜仗的。是的,有一位名将,列于武庙六十四将和七十二将的名单之内,却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有打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