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缜写神灭论,惹得萧衍一时大怒,被发配广州

范缜写神灭论,惹得萧衍一时大怒,被发配广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37 更新时间:2023/12/13 2:00:00

梁武帝萧衍因不满齐帝萧宝卷的专横统治,在手下的一片呼劝声中,终于在时机成熟之后,在襄阳大揭义竿,举兵讨伐萧宝卷。在兴兵南征路上,萧衍又因德施民心,顺应天势,所以一路上收招了不少人马,队伍日益壮大,更有许多隐士贤良也来投靠萧衍。一日,萧衍领军到了南乡舞阳安营扎寨,与左丞相刘孝绰正在军帐中研究战况,军士来报道:“禀主公,营外有一腰扎黑丧带的人,自称是主公的故友,前来求见。”不待萧衍回话,刘孝绰已接道:“大胆逆贼,胆敢乱闯我营,先将他绑起再当相见!”那士卒正欲退去,萧衍却道:“且慢,此人既称是我故友,自当引他见我,如若他乃有意挑衅之辈,再绑不迟!”刘孝绰闻言道:“主公,此乃兵荒马乱之际,切要小心为好!”萧衍道:“不妨事,我心中自有分寸。”

那士卒得令退去,不一会儿领着一个男子进了主帅营。那男子果然头缠麻布,一身孝衣,腰缠黑丧带,见了萧衍也不下跪。刘孝绰一看便有气,正欲喝令来者跪见,哪知萧衍却不仅不怒,反而喜上眉梢道:“啊!原来是缜兄!”来人双手一揖:“得闻衍兄领兵至此,特来相见!”萧衍这才对刘孝绰道:“此乃我当年竟陵王学府的故友,今日得见甚是高兴!”刘孝绰这才与来人揖手还礼之后,便行退去。待刘孝绰退去之后,萧衍更是放下主帅的架子,携着来人之手共坐主位,相谈甚欢。萧衍先道:“不知缜兄几年不见,今日见我,为何是如此打扮?”那人只微叹一声道:“衍兄有所不知,前日家母过世,今日尚且还在孝日内,今又偶闻衍兄领兵至此,只想前来投靠衍兄,以助微薄之力。”

萧衍听后更欢喜得不得了,二人便在帐中促膝长谈起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范缜。范缜最早的官位在齐朝中算是个较低的主簿,直到现在才被提升为尚书殿的中郎和宜州的太守。提及范缜的血统,他原是东晋时安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世孙,他的祖父是中书侍郎范璩之,父亲范漾早死于诸侯纷争的年代。其实,萧衍和范缜的关系也不至于如此亲切,只因范缜的堂弟范云是萧衍自称西邸“八友”中的一位。在当时范缜经常言论一些与世人不同的见解,所以萧衍才对他有所留心。今日相见,萧衍知道他是个见解独特之人,想到自己日后欲成大事,身边多个这样人总比没有的好,所以方才显得格外亲切。范缜的故事还得从齐朝初建的时候说起。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办了一个学府,招纳天下的才子著作文献和史记,同时又招了一批僧侣撰写佛经。哪知众多学士之中,只有范缜一人不相信佛教,而且还三番五次地表达无神的言论,抨击佛教。萧子良认为范缜的言论动摇了他的地位,终于有一次当着众人的面,仗着自己为一舍之长,学历非凡,首先问起范缜:“你不相信世间有佛祖和神灵存在,你有什么理由吗?难道就像人,一生下来便有贵贱之分吗?”

范缜环视了一下四周,却指着院中的一棵老树道:“不错,现在的人一生下来便有贵贱之分,就像这棵树上落下的树叶,虽然它们同在一棵树上生长,可说是环境一样,但当秋风一吹,它们其中有的可能会落到这清新雅致的学舍中,而另外则有的落到竹篱墙外的粪池中,倒也跟人有些相似,就似你萧公子一出生便注定是大富大贵之命,而我等却是需苦读奋斗方才飞黄腾达之辈!”一席话,范缜比喻得十分贴切,惊得四座哑口无言,萧子良更是无言对答。自这次唇枪舌剑一战之后,范缜更加坚信世上无神存在的思想是正确的。后来,范缜一时兴起,经过四个月的时间,竟写成了一本《神灭论》的书。书中范缜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恰如其分地比喻、阐述了世上没有任何神灵存在的道理。他在书中写道:“世上有谁能证明神灵的存在呢?如果就像某些人所说灵魂是附体的,那么也只是说有了肉体才有灵魂,而肉体一旦灭亡,那么灵魂也一定随之消失了。”

范缜的《神灭论》问世以后,惹起了一番不小的风波,许多信佛的人纷纷责怪范缜的“荒唐之说”,更有些略有文采之人竟写起《破神灭论》,欲用纸笔击败范缜。太原有位学士,一日亲临鸡笼山竟陵王学府,当面责问范缜道:“哎呀,范先生真是太可悲了,你竟然会不知道你祖先的神灵在哪里呀!”范缜闻言笑道:“这位先生所言甚是,我范缜虽不知祖先神灵在哪里,可我却知先辈们肉体安放何处。这位先生即言此话,那你定然知道他们神灵所在何方,我范缜每逢清明尚可拜祭先辈们的肉体,这位先生难道要自取性命以灵魂去追随他们吗?”一番话直教那太原学士灰溜溜地溜之大吉,以免难堪。当然,范缜的神灭论思想,萧衍也完全知道。萧衍虽也信佛,但举兵起事时不比老年那样虔诚,他也清楚范缜是一个才子。萧衍此次兴兵讨逆,身边正值用人之际,所以也没有因范缜的《神灭论》而责难他,反而委他重任。

范缜一直想寻得明主,也甘效犬马之劳。待得萧衍建梁称帝之后,范缜也官至尚书左丞之职。但到后来,萧衍大兴佛教,范缜却执意坚信“神灭论”,所以一直劝言萧衍,惹得萧衍一时大怒,干脆传下一道圣旨,把才子范缜发配到广州去了。一直到天监六年(公元507年),范缜才又被梁武帝召回京城任中书郎。

标签: 南北朝,范缜

更多文章

  • “不会起名字”的梁武帝萧衍,这辈子跟“大”怼上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

    “不会起名字”的梁武帝萧衍,这辈子跟“大”怼上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奇葩的皇帝,一方面他有点雄才伟略,抓住时机代齐建梁,成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一方面他又笃信佛教,曾三次舍身为僧。一方面他文才超人,是竟陵八友之一;一方面又“不会起名字

  • 萧衍:曾四次遁入空门,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衍,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萧衍的相关故事,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萧衍是江苏人,前些年大热的古装剧《琅琊榜》中的皇帝原型就是他。他刚踏上仕途时只是卫将军家的一个祭酒,相当于参谋,但他从那时开始,就显示出了惊人的才干。将军王俭曾说他三十岁以内就能当上宰相,之后更会飞黄腾达。果然,萧衍称帝

  •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会遣散后宫佳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衍,南北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梁武帝萧衍。后宫佳丽三千,所有男人的梦想,因此历史上也不乏过度贪恋女色且荤素不忌的君主,只不过他们最后的下场往往成为 反面教材。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期, 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不但可以一夫多妻还能随意交易,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与权势。至于女子的性命安全与终身

  • 萧衍为什么会被称为菩萨皇帝?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衍,南北朝

    你们知道萧衍为什么会被称为菩萨皇帝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佛教最为兴盛,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此壮景得益于梁武帝萧衍。萧衍是南北朝时梁朝政权的建立者,他年少有为,在位期间政绩显赫、颇有雄才,然而到了晚年,他却因痴迷佛教、无心理政,导致侯景之乱的爆发,最终活

  • 历史上的长寿皇帝梁武帝萧衍的晚年生活有多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衍,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梁武帝萧衍的晚年生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此皇帝是历史上的长寿皇帝,早年励精图治,晚年却很悲惨。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十分混乱的一段时期,兄弟相残、父子反目成仇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很不幸,生活过得极

  • “以佛化治国”,梁武帝萧衍都有哪些政绩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 南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 梁武帝萧衍又是如何建立南梁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南梁

    南梁一般指的是南朝梁,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梁武帝萧衍取代南齐建立的政权,因皇室姓萧,故名又称萧梁。萧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宝卷在位时期任内不修德行,骄奢淫逸,宠信潘妃,任用奸佞,滥杀顾命大臣,激化内部矛盾。此时的萧衍看出,王朝的统治将命不久矣, 所以决定取而代之,于是乎在襄

  • 陈庆之被称作战神带兵七千横扫天下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庆之

    如果要说一下中国最出色的将领,你可能会想到楚汉争霸的项羽,西汉大破匈奴的霍去病、卫青,又或者是大败金军的岳飞。今天给你介绍一位不一样的,他更厉害,被称为战胜,而且是文人出身。陈庆之是南北朝时候梁朝将领,从小体弱多病,不善于骑马和射箭,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虽是文人,但是他杀伐果断,谋略滔天

  • 陈庆之:南朝历史上不败的战争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庆之

    导读:陈庆之是南朝萧衍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最大神话便是传说中的以7000对百万而毫发无伤。这样一位将领,他到底有这么厉害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分析一下下。南北朝是一个征战频繁的时代,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这众多的名将中,陈庆之是一颗耀眼的将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网络配图一、中年出阵,大器晚成

  • 白袍将军陈庆之从书童到战神之路走了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白袍将军陈庆之

    在历史上名将众多,但是,要说到毫无败绩的少之又少,项羽勇武盖世,最终却自刎乌江。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书童,却百战毫无败绩,立下不世之功,堪称一代战神,他是谁?陈庆之的传奇人生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