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史阳休之传】原文翻译,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

【北史阳休之传】原文翻译,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4/1/13 17:48:17

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好学,爱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阳休之。”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武,转至青州。葛荣寇乱,河北流人,多凑青州。休之知将有变,请其族叔伯彦等潜归京师避之。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人所杀,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免。齐受禅,除散骑侍,监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文宣郊天,百僚咸从,休之衣两裆甲,手持白棒。时魏收为中书令,嘲之曰:“义真服未?”休之曰:“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必减卿?”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文宣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与魏收俱至。尚书令遵彦与休之等款狎,相遇中书省,言及丧事,收掩泪失声,休之颦眉而已。他日遵彦谓曰:“昨闻讳,魏少傅悲不自胜,卿何容都不流涕?”休之曰:“天保之世,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皇建初,兼度支尚书。昭帝留心政道,访以政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帝深纳之。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魏收在日,深为收所轻,魏殂后,以先达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缙绅所爱重。隋开皇二年,终于洛阳。

(节选自《北史阳休之传》)

翻译:

阳休之,字子烈,才华出众性格豪爽有节操,热爱学习,喜好文章辞藻,当时的人为此说道:“能作赋能写诗的只有阳休之。”孝昌年间,杜洛周攻破蓟城,阳休之和同宗南逃到章武,又辗转到了青州。此时葛荣作乱,黄河以北的流离的百姓都聚集到青州。休之预料将要发生变乱,请求他的族叔阳伯彦等人悄悄返回京城避难。很多人都不听从他的劝告。阳休之流着泪告别众人离开了青州。不久邢杲叛乱,阳伯彦等人都被当地的人杀害,姓阳的死者多达几十人,只有阳休之兄弟幸免于难。北齐接受禅让后,授任阳休之为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不久,阳休之因为撰写诏书出现错误而获罪,贬为骁骑将军。文宣帝郊祭天地,百官都跟在后面,阳休之穿着两裆甲衣,手里拿着一根白棍子。当时魏收担任中书令,嘲笑阳休之说:“义真穿朝服了吗?”阳休之说:“我从前担任侍中,头戴蝉冕;现在我担任骁骑将军,身穿衫甲。我能文能武,怎么就一定比不上你的呢?”阳休之依然谈笑风生情绪安宁,议论的人也佩服他的坦荡和旷达。文宣帝去世,征召阳休之到晋阳,让他负责操办丧礼,阳休之与魏收一起到达。尚书令杨遵彦与阳休之等人关系亲昵,他们在中书省相遇,当谈到文宣帝的丧事时,魏收失声痛哭,阳休之只是皱着眉头而已。后来杨遵彦对阳休之说:“那天谈到文宣帝的丧事时,魏少傅悲痛不能控制,你为什么没有流泪呢?”阳休之说:“在天保时代,魏少傅当时得到的待遇很高,而鄙人我只是受到一般人的待遇,假装悲哀和哭泣,实在不是我的本意。”皇建初年,阳休之兼任度支尚书。孝昭帝对为政之道很用心,他向阳休之询问政治策略,阳休之回答说赏罚应该分明,为官之人要遵守规则,禁止骄奢淫逸,体恤百姓的疾苦,这些都是政策和教化百姓首要的事。皇上非常赞同阳休之的建议。阳休之记得很多先朝的掌故,熟悉氏族的情况,凡是他所选用的人才,没有不是才能和门第都很得当的。阳休之性格直率不乐于从事烦琐的事务,他长期掌管选拔官吏的工作,但心里并不喜欢这项工作,他经常对别人说:“这个官职的确清高显贵,但是却非常烦琐,妨碍了我闲适之意,真像一只樊笼中的鸟。”阳休之很早就有才华和名声,被人们所钦慕和佩服,他表面好像很粗放,而实际上却很严谨厚道。他年轻时因为性情严厉急躁而受到牵累,晚年则因为博识友善而被人称赞。魏收在世时,阳休之很受他的轻视,魏收去世后,阳休之因为是有学问和有道德的前辈而被推重。他的官位和名望虽然很高,但他仍然能谦虚地待人接物,受到官吏们的热爱和尊重。隋朝开皇二年,在洛阳逝世。

标签: 阳休之

更多文章

  • 阳休之隋朝文学家生平简介,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阳休之

    阳休之,生于之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卒于隋文帝之开皇二年,年之七十四岁。隽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即有声誉。仕魏,历官中书侍郎。北齐之天统中,(公元五六七年左右)除吏之部尚书。凡所选用,才地俱允。周武帝平齐,拜上开府,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休之著有文集三十卷,(《北齐书本传》)又撰幽

  • 侯景之乱对何氏有什么影响?何之元为何移居晋陵?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侯景之乱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就不可能不说侯景之乱。因为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使西魏及北周一跃而成为后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之元像。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叛乱

  • 【何之元传】原文翻译,何之元,庐江灊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何之元传】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

  • 何之元是什么人?隋朝大臣何之元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何之元

    何之元(公元523年——593年),何法胜之子,字世伯,子一,伯典,庐江灊人。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寿七十有一。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天监末,表荐之,因得召见。起家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五官掾。寻除信义令。太建中,历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谘议参军。及

  • 梁彦光传原文翻译,梁彦光,少聪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梁彦光

    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捡,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 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

  • 梁彦光是什么人?南北朝梁彦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

    梁彦光(541一601),字修芝,又名梁玄珠,安定乌氏人也。祖梁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梁显(梁仕尧),周邢州刺史; 叔父梁毗,隋刑部尚书。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

  • 梁彦光因无权威被罢官,一年之后他回来铁血手腕让人刮目相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梁彦光

    梁彦光因无权威被罢官,一年之后他回来铁血手腕让人刮目相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朝的时候有位岐州刺史梁彦光,惠政爱民,官声甚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连隋文帝杨坚都下诏对他进行褒奖,还赏赐他束帛和御伞,将他树立为官吏的典范,以此来激励天下的官员。梁彦光在岐州任职时,岐州民风淳厚,

  • 窦荣定从小就和杨坚玩得很好,侄女却生了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窦荣定

    在西魏至北周时期,有一个人叫窦荣定,从小就和杨坚玩得很好。他最初的职位是千牛备身,也就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能够做皇帝贴身侍卫的,首先要出身好,出身要尊贵,其次就得有些本事,弱不禁风的显然不行。窦荣定的父亲窦善是太仆,自己长得也壮实,非常合适。宇文泰看到窦荣定之后,非常赏识他,任命窦荣定为平东将军。

  • 【隋书·窦荣定传】原文翻译,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窦荣定传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高祖受禅,来朝

  • 窦荣定是什么人?隋朝初年将领窦荣定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隋朝

    窦荣定,扶风郡平陵人,出身世家贵族。窦荣定沉着稳健,很有气度,仪表堂堂,须髯华美,熟习弓马。魏大统年间(535年正月—551年十二月),任官千牛备身。北周太祖很赏识他,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后来窦荣定跟随北周太祖在北邙山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失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