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浩:北魏第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崔浩:北魏第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842 更新时间:2023/12/14 18:02:04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南北朝之际,北方曾出现过一个一统的王朝——北魏,与之前的曹魏不同,北魏是由鲜卑的拓跋部建立,是典型的鲜卑族政权。他们利用前秦瓦解的机会,成功在乱世中建国,在拓跋焘的努力下,成功一统北方。与前秦非常相似,北魏的一统多亏拓跋焘的雄才大略,也多亏他手下的一位传奇名相崔浩。

《魏书》中记载:“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白马公玄伯之长子。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崔浩他出身名门,在后来清河崔家成为隋唐时期的大门阀,历史上有名的七宗五姓之一,崔家的兴盛与崔浩的崛起有着很大的联系,他很早就进入到北魏政权,给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做秘书,此后崔浩在朝中不断升迁。

崔浩

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崔浩的仕途也发展到了巅峰,拓跋焘能继位,也是多亏崔浩的帮助。在崔浩辅佐下,北魏连续消灭了北燕,北凉这些政权,顺利把北方统一,还打败柔然坐稳了江山。崔浩在这个过程中运筹帷幄,他不仅有着出色的军事谋略与外交才能,而且治国理政更是一把好手,虽然崔浩常常自比张良,但我认为他应该是属于张良萧何的结合体。

备受宠信

崔浩在朝中非常受信任,拓跋焘不仅公开表示,朝中任何的事情大家不能决策的,都先问问崔浩的意见。

根据《魏书》记载:“

世祖每幸浩第,多问以异事。或仓卒不及束带,奉进疏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匕箸,或立尝而旋。其见宠爱如此。于是引浩出入卧内,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赏谋谟之功。

唐国强版拓跋焘

崔浩能自由进出宫廷,皇帝也常常进入他家里谈事吃饭,这是莫大的恩宠,在朝中只有崔浩能有这个待遇,之后崔浩更是掌握了国内大部分的权力,比如《资治通鉴》就记载道:“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尝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可以说朝中的政务,官员任命这些大权都掌握在崔浩的手中。

一部史书惹的祸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崔浩在仕途达到巅峰的时候,也因此就出现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那就是北魏著名的国史案件。其实这件事并不复杂,拓跋鲜卑在鲜卑部里面也是非常落后的一个,和宇文部这些有先进文化的部落不一样,在建国之后,拓跋皇族就感受到了压力。

他们也想要让自己的江山稳固,因此就想尽了办法要改变拓跋鲜卑的落后局面,修史书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利用编修史书,让自己部落的文化历史能一直传承下去,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史书,可北魏当时朝中没有几个人有能力修史书,因此崔浩就来负责这件事。

崔浩雕像

他处理得倒是非常好,把拓跋部早期到现在建国大部分的历史都很详细写了出来,可崔浩主持编修的史书,引发了朝中鲜卑贵族们的不满,他们疯狂攻击崔浩,一向信任崔浩的拓跋焘看见这部史书,更是异常愤怒,直接就下令杀掉崔浩,并且把崔浩的家族连同有姻亲关系的家族全部灭掉,这就是北魏著名的国史事件。

国史事件的真相

其实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但皇帝不是想杀谁就杀谁的,历朝历代一些掌握大权的臣子被皇帝杀掉,大多都是谋反,结党这些罪名。几乎是没有人因为修史书被杀掉的,更何况崔浩是三朝老臣,国家的支柱,就这么被杀掉,很难让人相信拓跋焘之前还那么信任他。

国史案件官方的说辞是,崔浩他们修著的史书有些太直接,拓跋部早期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值得避讳的事情都被记录下来,还流传到了民间,大家都来点评拓跋家族的这些历史,这件事让拓跋焘与鲜卑贵族们非常不满,这才对崔浩下了杀手。

其实我认为,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崔浩他的死亡并非是国史修得有问题,而是北魏政局中,汉人士族与鲜卑贵族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拓跋焘刚刚继位的之后,明明崔浩有着拥立大功,结果却被他免职,这是因为崔浩在朝中的作为,引发了这些鲜卑贵族的不满,他们不甘心让汉人位居高位,后来主导杀掉崔浩的,也是这些贵族们。

把崔浩送上死路的改革

崔浩主持国家的改革,他本身就是汉人士族,自然就想要恢复当初由汉人士族掌握朝政的局面。可当时拓跋鲜卑为主的这些皇族,贵族们,本身就还处在部落文化中,他们仍然坚持着原始的这一套,对于汉人士族有着本能的敌视。

崔浩自己觉得有这么大权力,朝廷要想维持也必须要靠着汉人的力量,因此他在改革方面就有些过于激进,这也导致他最终的死亡。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崔浩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意做这件事的人,能有几人!请你要三思。”

可惜他没有听自己表弟的话,一力推行汉化,他的汉化与孝文帝的不一样。他是强行要扶持以自己家族为代表的这些汉人士族,想要让朝中大权都掌握在汉人士族的手中。我认为这就是根本矛盾的体现,也是拓跋焘动杀心的原因。

崔浩这么做,肯定也是为了国家着想,汉化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可他精通阴阳说,居然没有想过平衡的道理。汉人士族掌握国家的政权,这在鲜卑族政权中是很难出现的,原本崔浩在朝中当政,就已经引发了鲜卑贵族们的不满,偏偏他的这些政策改革,几乎是把鲜卑贵族的利益给剥夺干净,因此他们就借助国史事件,对崔浩展开反攻清算。

标签: 崔浩北魏

更多文章

  • 揭秘:北魏第一谋士崔浩到底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浩,北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第一谋士崔浩料事如神,其实并无奥秘,说穿了无非八个字:统观全局,知彼知己。先说统观全局。后秦主姚兴去世之时,东晋太尉刘裕率领水军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河,准备逆流西上,开进黄河,讨伐后秦。因为潼关天险,水军难以到达,他派使节向北

  • 崔浩为北魏立下赫赫功劳,为何下场却不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崔浩

    北魏重臣崔浩怎么死的?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

  • 白马公崔宏是谁?他的儿子崔浩又有怎样的创举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崔宏,崔浩,北魏

    白马公崔宏,位列八部大人之天部大人,地位尊崇,他出身清河崔氏——北朝汉族门阀士族第一大姓,幼年即以神童驰名。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先后被前秦和后燕皇帝胁迫去做官,最后鲜卑人拓跋珪把他从东海边抓来,逼他共谋大业,他就如同一个贫困艺术家一样,出于种种无奈来创作他的作品:一个个礼制文明的蛮族帝国,据

  • 北魏时期文学家崔鸿的励志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鸿的励志故事是怎样的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德州地区居住过,他出身自书香世家之中,父亲和爷爷都是有名气的学者,而崔鸿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对历史方面的书籍十分地感兴趣,在北魏时期进入仕途,担任过兵部郎中、司徒长史等职务,后来还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重要官职,关于这个

  • 崔鸿:第一个敢于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历史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鸿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德州地区居住过,他出身自书香世家之中,父亲和爷爷都是有名气的学者,而崔鸿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对历史方面的书籍十分地感兴趣,在北魏时期进入仕途,担任过兵部郎中、司徒长史等职务,后来还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重要官职,关于这个

  • 宋书列传第四十四-邓琬传,南朝宋大臣邓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邓琬

    宋书-邓琬传邓琬,字元琬,豫章南昌人也。高祖混,曾祖玄,并为晋尚书吏部郎。祖潜之,镇南长史。父胤之,世祖征虏长史,吏部郎,彭城王义康大将军长史、豫章太守,光禄勋。琬初为州西曹簿,南谯王义宣征北行参军,转参军事,又随府转车骑参军,仍转府簿,江州治中从事史。世祖起义,版琬为辅国将军、南海太守,率军伐萧简

  • 丁令光14岁嫁给萧衍生三子,却一生不得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令光,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丁令光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南朝齐时,宣城太守丁道迁喜得一个女儿,此女出生时紫光满室,久久不灭,颇为不凡。于是丁道迁给女儿取名为“令光”。后来有一个相面的人得知这一件事后大惊,道出一言:“此女必大贵”。丁令光从小就与众不同,稍微长大之后,她与同村的女子一起在

  • 丁令光:14岁就嫁给开国皇帝,为何一生不得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令光,南北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丁令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南朝齐时,宣城太守丁道迁喜得一个女儿,此女出生时紫光满室,久久不灭,颇为不凡。于是丁道迁给女儿取名为“令光”。后来有一个相面的人得知这一件事后大惊,道出一言:“此女必大贵”。丁令光从小就与众不同,稍微长大之后

  • 14岁嫁给开国皇帝,丁令光的一生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令光,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丁令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南朝齐时,宣城太守丁道迁喜得一个女儿,女儿出生的时候紫光满室,久久不灭,颇为不凡,所以丁道迁就给女儿取名为令光。丁令光从小就和其他人不同,稍微长大之后,她和同村的女子一起在月下纺织,其他人都被蚊虫咬的受不了,只有丁令光不受影

  • 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之女:太穆皇后窦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太穆皇后,窦氏

    太穆皇后窦氏(569年-613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女性历史人物,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之女,母为襄阳公主宇文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聪慧刚毅善于书学,仁孝有礼,颇有才华。早年入宫抚养,得到舅父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