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崔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崔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842 更新时间:2024/2/5 16:53:4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崔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北魏——这个南北朝时期国祚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北方王朝。而提到北魏,就不可能绕过一个重要的人物——崔浩。崔浩是北魏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和谋略家,他先后辅佐了北魏三代帝王,算无遗策,深得历代帝王信任,是北魏统一北方的重要推动者和奠基者。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氏族大举南渡,成立了东晋王朝。但不愿南渡,或者南渡失败被迫留在北方的氏族也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一等大族,当年家族也曾想南渡东晋,结果被后赵石勒拦了下来,被迫留在了北方。于是崔氏的族人很多都在北方的各个政权中任职。

到了崔浩的父亲崔宏,文才出众,被称为冀州神童,被拓跋珪所欣赏,留在了北魏任职,官居吏部尚书。所以崔浩成年以后也就职于北魏,做了著作郎,大约是秘书一类的职务。由于他的书法非常好,所以拓跋珪就时常把他带在身边。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介绍过拓跋珪其人,年轻的时候也算是英明神武,在他的带领下,鲜卑拓跋氏击败了战神慕容垂创建的后燕政权,从而入主中原,开创了北魏王朝。不过当时的北魏只是北方众多政权之一,实力也算不得出类拔萃。而晚年的拓跋珪脾气暴躁,动辄就将身边的臣子们治罪,甚至杀戮。所以拓跋珪身边的属僚无不胆战心惊,纷纷躲避。只有崔浩依旧勤于职守,终日埋头工作。拓跋珪虽然脾气变的暴戾,可是心里也是明白的,命人给崔浩送去御粥,以示对崔浩勤于王命的嘉勉。

拓跋珪晚年的暴戾性格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次子拓跋绍为救自己即将被处死的母亲,带领死士趁夜杀进宫里,杀死了拓跋珪。为了让大臣们拥护自己继位,拓跋绍打开府库,拿出大量绫罗布匹来分赏给众臣,只有崔浩的父亲崔宏拒绝接受。

年轻德薄的拓跋绍终究难成大器,很快便被太子拓跋嗣杀死。叛乱平定后,因为崔浩的才能和立场,深得拓跋嗣器重,被封为博士祭酒,并经常为明元帝拓跋嗣讲经授书,实际算得上半个帝师。尤其对于阴阳术数,天文占卜等领域,崔浩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所测算的吉凶祸福都非常灵验,令拓跋嗣啧啧称奇。

在拓跋嗣的时代,北魏最主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在强敌环伺中求存求强,这个时期的政局相对安定,而崔浩也逐渐的取得拓跋嗣的信任,慢慢进入了朝廷中枢。

公元415年,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连年遭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度短缺,很多地方都有百姓饿死。为了缓解压力,拓跋嗣和大臣们商量,打算把都城迁往邺城(今河北临漳)。但遭到了崔浩的极力反对,崔浩向拓跋嗣说了这样几点原因:

山东之人(泛指太行山以东)不了解我们大魏的虚实,以为大魏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今我们把鲜卑人都迁过去,他们发现我们原本没有多少人口,会被他们轻视,最终导致叛乱。

把鲜卑人迁往山东与汉人杂居,容易使鲜卑人水土不服,疫病流行,导致士气低落。

我们南迁之后,等于把北方的土地拱手送给了柔然,当他们的来攻打我们的平城,云中的时候,因为地理遥远,我们来不及救援。

饥荒只是暂时的,明年就可以得到缓解。

拓跋嗣觉得崔浩的话很有道理,遂取消的迁都的打算。

公元416年,刘裕大军北伐后秦的时候,崔浩极力反对北魏出兵救援,拓跋嗣虽然参考了崔浩的意见,但采取了折中的方案,派一支偏军袭扰刘裕。结果吃了不小的亏。(详情参阅:《两晋南北朝风云(十):气吞万里如虎》)

在立储君的事情上,拓跋嗣也郑重的咨询过崔浩的看法,并在崔浩的极力主张下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公元423年,拓跋嗣病逝,临终前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来辅佐太武帝拓跋焘,除了崔浩外,其余五人均为鲜卑贵族。

经过崔浩的慷慨陈词,北魏最终统一了思想,出兵讨伐柔然。在出征之前,崔浩的好友天师寇谦之曾私下询问崔浩,这次出兵可有必胜的把握。崔浩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他说:打败柔然是必然的事情,不足论。我只担心将士们不肯深入,不能全胜。

后来北魏大军果然击溃柔然主力,拓跋焘带兵长驱直入,一路追杀柔然到琢琊山。众将怕柔然在此有埋伏,不愿再追。拓跋焘也没有了战意,遂下令退兵。当时天师寇谦之用崔浩的话来劝说拓跋焘追讨穷寇,但拓跋焘不听。后来在俘虏的口中众人才知道,当时柔然兵将只顾逃命,哪有什么伏兵。只要在追出去两天的路程,就能全歼柔然。拓跋焘听到这个情报后后悔不迭。

在其后剿灭北凉的战斗中,崔浩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崔浩的远见卓识令拓跋焘深自叹服,他对崔浩不仅仅是信任,而有一种油然的亲近感。他曾经很诚恳的对崔浩说:你才智渊博,先后向我的祖父和父亲尽忠,所以我特别器重你。凡事你想到的,就直言不讳的跟我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可能当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但我静下心来以后,一定会认真思考你的话。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朕虽当时迁怒,若或不用,久久可不深思卿言也。

有一次投降北魏的高车渠帅们前来觐见拓跋焘,拓跋焘指着在座的崔浩对众人说:你们别看这人纤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但他胸中所怀,却远远胜过甲兵。在我征战前犹豫不决之时,都是他使我下定决心,而且总是大获全胜。这都是他的功劳!汝曹视此人,尫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至此也。

标签: 崔浩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崔浩:北魏第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浩,北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南北朝之际,北方曾出现过一个一统的王朝——北魏,与之前的曹魏不同,北魏是由鲜卑的拓跋部建立,是典型的鲜卑族政权。他们利用前秦瓦解的机会,成功在乱世中建国,在拓跋焘的努力下,成功一统北方。与前秦非常相似,北魏的一统多亏拓跋焘的雄才

  • 揭秘:北魏第一谋士崔浩到底有多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浩,北魏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第一谋士崔浩料事如神,其实并无奥秘,说穿了无非八个字:统观全局,知彼知己。先说统观全局。后秦主姚兴去世之时,东晋太尉刘裕率领水军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河,准备逆流西上,开进黄河,讨伐后秦。因为潼关天险,水军难以到达,他派使节向北

  • 崔浩为北魏立下赫赫功劳,为何下场却不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崔浩

    北魏重臣崔浩怎么死的?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崔浩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

  • 白马公崔宏是谁?他的儿子崔浩又有怎样的创举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崔宏,崔浩,北魏

    白马公崔宏,位列八部大人之天部大人,地位尊崇,他出身清河崔氏——北朝汉族门阀士族第一大姓,幼年即以神童驰名。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先后被前秦和后燕皇帝胁迫去做官,最后鲜卑人拓跋珪把他从东海边抓来,逼他共谋大业,他就如同一个贫困艺术家一样,出于种种无奈来创作他的作品:一个个礼制文明的蛮族帝国,据

  • 北魏时期文学家崔鸿的励志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鸿的励志故事是怎样的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德州地区居住过,他出身自书香世家之中,父亲和爷爷都是有名气的学者,而崔鸿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对历史方面的书籍十分地感兴趣,在北魏时期进入仕途,担任过兵部郎中、司徒长史等职务,后来还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重要官职,关于这个

  • 崔鸿:第一个敢于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历史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崔鸿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德州地区居住过,他出身自书香世家之中,父亲和爷爷都是有名气的学者,而崔鸿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对历史方面的书籍十分地感兴趣,在北魏时期进入仕途,担任过兵部郎中、司徒长史等职务,后来还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重要官职,关于这个

  • 宋书列传第四十四-邓琬传,南朝宋大臣邓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邓琬

    宋书-邓琬传邓琬,字元琬,豫章南昌人也。高祖混,曾祖玄,并为晋尚书吏部郎。祖潜之,镇南长史。父胤之,世祖征虏长史,吏部郎,彭城王义康大将军长史、豫章太守,光禄勋。琬初为州西曹簿,南谯王义宣征北行参军,转参军事,又随府转车骑参军,仍转府簿,江州治中从事史。世祖起义,版琬为辅国将军、南海太守,率军伐萧简

  • 丁令光14岁嫁给萧衍生三子,却一生不得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令光,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丁令光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南朝齐时,宣城太守丁道迁喜得一个女儿,此女出生时紫光满室,久久不灭,颇为不凡。于是丁道迁给女儿取名为“令光”。后来有一个相面的人得知这一件事后大惊,道出一言:“此女必大贵”。丁令光从小就与众不同,稍微长大之后,她与同村的女子一起在

  • 丁令光:14岁就嫁给开国皇帝,为何一生不得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令光,南北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丁令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南朝齐时,宣城太守丁道迁喜得一个女儿,此女出生时紫光满室,久久不灭,颇为不凡。于是丁道迁给女儿取名为“令光”。后来有一个相面的人得知这一件事后大惊,道出一言:“此女必大贵”。丁令光从小就与众不同,稍微长大之后

  • 14岁嫁给开国皇帝,丁令光的一生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令光,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丁令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南朝齐时,宣城太守丁道迁喜得一个女儿,女儿出生的时候紫光满室,久久不灭,颇为不凡,所以丁道迁就给女儿取名为令光。丁令光从小就和其他人不同,稍微长大之后,她和同村的女子一起在月下纺织,其他人都被蚊虫咬的受不了,只有丁令光不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