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勋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

庞勋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75 更新时间:2023/12/28 11:41:04

桂林戍兵起义,又称庞勋起义。这次起义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对于当时已经千疮百孔的唐朝来说,这次起义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为裘甫起义属于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发在军队中,说明了朝廷统治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接连三次派兵进攻安南,攻陷了交趾。漼虽然昏庸,却也知道不能丢掉国土。于是,李漼命令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了数千人前往救援。援军中的八百人负责驻守桂林。按照约定,这些驻守桂林的徐州士兵三年之后就可以返回苏北老家。到了咸通六年的时候,约定的三年期限已满,但是始终没有人来换防。

中国人自古就把乡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背井离乡的时候最为思念家乡,于是回家就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年又一年,士兵们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就这样到了咸通九年。他们已经在桂林驻守了整整六年,但是依然被告知不能返回老家。士兵们不死心,多次将领请求返回徐州,可最后将领们要求士兵们再多驻守桂林一年。苦苦等待了六年的士兵们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们愤然起义,拥立庞勋为都将。

当皇帝知道军队叛乱后,首先下令赦免庞勋所带领的这支军队。但是庞勋认为朝廷之所以赦免,是害怕在路上消灭不了起义军,一旦到了徐州,必然会下毒手。于是,庞勋拿出了个人积蓄,打造了盔甲和旗帜,把部队武装了起来。到了淮南的时候,淮南节度使因为没有得到命令诛杀庞勋一行,竟然给叛军送去了粮草。庞勋乘机召集散落在乡间的银刀军,把他们藏在船中,部队一下子多了几千人。

在这个时候朝廷终于决定派兵征讨庞勋。庞勋得知朝廷派兵来征讨他,直接布下疑阵,悄悄的带着部队向符离方向进发。直到起义军攻入宿州的时候,征讨军队才反应过来。庞勋的部队进入宿州城后,给百姓散发财米,选募壮丁,部队一下子又增加了数千人。朝廷军队赶到后,在城外驻营。庞勋把城外的茅舍点燃,火势蔓延到官兵的营帐,然后带兵杀出城来,歼灭了官兵将近三百人。到了晚上,城里的百姓协助守城,庞勋集中城里的大船三百艘,装满了粮草,顺流而下。天亮之后,官兵们才发现庞勋已经离开了,急忙去追赶,但在追击途中被庞勋埋伏整支军队被灭。

打败朝廷的军队后,庞勋带着六七千人的部队,杀到徐州城。他们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攻下了徐州城,庞勋的声名大震,徐州城中愿意追随的人多达万人。庞勋趁势又攻下了几座城池,自以为天下无敌。于是开始设宴游玩,谋士劝谏他不听,跟他在桂州起兵的将士们也开始骄傲蛮横,夺人钱财,掠夺妇女,无恶不作。

在庞勋享乐的时候,朝廷又派遣康承训率领七万士兵攻打起义军。康承训从沙陀借来三千骑兵作为前锋,杀的起义军连连溃败。等到康承训逼近徐州,起义军就已经损失了两万人。康承训乘胜追击,将起义军围在柳子镇,时值大风,官兵四面纵火,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庞勋闻讯大惊,于是更改了旗帜,重新选了三万名壮士,庞勋亲自率领士兵出城,夜入丰县城,杀了两千名官兵,剩下的官兵连夜撤退了。庞勋乘丰县的胜利,带着五六万士兵向西攻打康承训的部队,康承训暗设伏兵,起义军中了埋伏,不战而败,损失了数万人。

新上任的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马举率领精兵三万人支援泗州。围攻泗州的起义军不知道官兵的数量有多少,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收兵观察。马举纵火烧了起义军的大营,起义军死了数千人。马举从泗州出兵攻打濠州,起义军将领刘行和守卫在这里。起义军大败,损失了数千人,营寨也被夷为平地。这时,朝廷又让神策将军宋威作为徐州西北面的诏讨使,将三万官兵屯于丰县和萧县之间,进攻徐州。另一边,康承训攻克了临涣,接连拿下了襄城、留武、小睢等地。在官兵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士兵叛逃,躲进山林,劫杀起义军。康承训乘胜长驱,拔第城,进抵宿州西,筑城围困宿州。庞勋派一部分人镇守在徐州,亲率起义军两万人西征。康承训带着官兵攻城,起义军死伤数千人。康承训派人在城下喊话招安。城中的起义军见官兵攻城日紧,宿州危急,于是举城投降。

康承训的军师向他献计,让他到徐州之后,围而不攻,先向城里发起政治攻势,再让潜藏在城里的奸细打开城门,引官兵入城。康承训采纳了他的建议,按计行事,将城中的所有桂州戍卒的亲族全部逮捕,斩尽杀绝,死了上千人。庞勋率领两万士兵奔袭宋州,攻陷南城,渡过汴河向南攻打亳州。康承训带着八万步兵追到亳州,庞勋被迫向西,由于粮草耗尽,将士们忍饥挨饿,近万名起义军都战死了,其余的全部投水溺死。起义军占据的城池纷纷失守,庞勋在与康承训的作战中失利,连连溃败。朝廷继续增兵,进逼徐州。

此时,庞勋的大将张玄捻叛变投降了康承训,引官兵围攻徐州,引诱起义军投降,徐州失守。庞勋西攻宋州、亳州,想要牵制住朝廷的兵力。但是接连失利,途中又遭到了沙陀骑兵的追击,他想折道返回彭城,却被沙陀骑兵追上,全军覆没,庞勋在突围中战死。至此,桂林戍兵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就像一条巨大的导火索,虽然被很快熄灭,但它却引爆了规模更大的黄巢起义。

标签: 唐朝农民起义

更多文章

  • 庞勋起义:庞勋是戍边将领 为什么会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桂林,唐懿宗,庞勋起义

    唐朝灭亡的导火线,人们一般认为是爆发于公元878年到公元884年的黄巢起义。事实上,在黄巢起义之前,大唐帝国的版图内就曾出现过一次规模较大的起义。这次起义,才是唐朝灭亡的真正导火线。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大唐帝国的西南腹地爆发了一起群体性事件。此次事件的策源地在桂州(桂林),事件的领导者叫做庞

  • 唐朝大龄剩女,荣国夫人为何44岁才出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荣国夫人,唐朝

    荣国夫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当然,绝大多数女性如此,也会存在一些“大龄剩女”。唐朝时就有一位大龄剩女,44岁的时候才出嫁,结婚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还影响了中国千年。她就是荣国夫人,如果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的话,也可以说她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的父

  • 武则天的母亲是谁?荣国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荣国夫人,武则天,唐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她不是帝王,却拥有比之许多朝代帝王陵墓碑更“丰大之甚”的石碑。她乞愿“六尘不染”侍奉佛祖,却在天命之年后与人为续弦。公元670年,她死于唐代第一离宫“九成宫”。她就是武则天的

  • 荣国夫人是什么人?历史上的传奇女子,四十多岁才嫁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荣国夫人,唐朝

    你们知道荣国夫人是什么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十四岁的时候就被李世民选中,进宫后被封为了才人,赐名武媚。后来的她凭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的走上了皇帝的位置,她的一生是传奇的,虽为女子,但是她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但是说起她的母亲,了解的

  • 唐代宗极为信任的大奸臣,程元振是怎么发迹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程元振,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程元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程元振是唐代宗时期的宦官,权重一时。按传统史书的说法,程元振一再倒行逆施,让皇帝对军队的指挥权失灵,并弄得皇帝丢失帝国都城,还差点因此丢失皇位。但是皇帝渡过这个坎后,依然把程元振当成最亲近的人看。事实上,类似关系的皇帝

  • 程元振:一个小小的宦官是如何成为骠骑大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程元振,唐朝

    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也出了不少“名气大”的宦官,比如这位——程元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您讲述程元振的故事。程元振是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小时候就入宫当太监了,最高做到飞龙厩副使,这个飞龙厩副使就是唐代养马之所飞龙厩的长官,有点类似于“弼马温”吧,哈哈。那么程元振是怎么在皇帝跟

  • 揭秘:权重一时的宦官程元振是怎么被扳倒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程元振,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程元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程元振是唐代宗时期的宦官,权重一时。按传统史书的说法,程元振一再倒行逆施,让皇帝对军队的指挥权失灵,并弄得皇帝丢失帝国都城,还差点因此丢失皇位。但是皇帝渡过这个坎后,依然把程元振当成最亲近的人看。事实上,类似

  • 【为李密檄洛州文】作者祖君彦,原文注释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祖君彦

    为李密[1]檄洛州文自元气肇辟,厥初生人,树之帝王,以为司牧,是以羲农轩顼[2]之后,尧舜禹汤之君,靡不祗畏上元,爱育黔首,干干终日[3],翼翼小心,驭朽索而同危,履春冰而是惧。故一物失所,若纳隍[4]而愧之;一夫有罪,遂下车而泣之[5]。谦德轸于责躬,忧劳切于罪己。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

  • 祖君彦不受重用,一纸檄文,让隋炀帝遗臭万年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岗军一篇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横空出世,列举了隋炀帝弑父篡位、荒淫乱伦、荒废政事、营建宫殿、苛捐杂税、巡幸无度、穷兵黩武、拒谏戮忠、卖官鬻爵、背信弃义十大罪状,同时宣扬瓦岗军声威,敦促隋军将士投降,这篇流传千古的檄文,将隋炀帝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亡国暴君的典型。

  • 祖君彦怎么死的?提亚悠唐朝官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提亚悠,唐朝

    祖君彦(公元?年至六一八年),字不详,范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容貌短小,言辞讷涩隋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官至东平郡书佐郡陷于翟让,为李密所得。密甚敬礼他,署为记室。军书羽檄,皆出他手。及密败,为王世充所杀。据《新唐书》记载,祖君彦死后,还被戮尸示众。人物生平《新唐书 李密列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