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手里的权力 洪秀全是如何扳倒杨秀强的

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手里的权力 洪秀全是如何扳倒杨秀强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4/1/13 17:28: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洪秀全杨秀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攻下永安城,洪秀全封之后,他似乎就已经从权力的中心离开了,一直到后来太平军定都天京,洪秀全的权力已经快没了,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呢?

早在永安封王之前,杨秀清就曾经来了一出“天父下凡”的闹剧,而洪秀全竟然还承认了。这也就代表着:在神界这个范围里,杨秀清可是洪秀全的爸爸。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一直是父为子纲的,那么洪秀全肯定不能够忤逆杨秀清。所以从这件事情以后,太平军的神权就被杨秀清牢牢地握在了手里。

永安封王之时,洪秀全分封了许多的王,不过他却把杨秀清封为了军师,虽然说名义上是军师,但实际上却承担着了主帅的职责。所有的军队都是要听从杨秀清的指挥,所以这样一来,军权也在杨秀清的手里。

说到这里,可能不少的朋友不理解,因为洪秀全完全可以把军权留在自己的手里,为什么要交给杨秀清呢?实在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状况,只有杨秀清带兵才能够打胜仗,不把军队交给他,太平军就只能全军覆没。

定都天京以后,整个朝廷也被洪秀全交给了杨秀清,而洪秀全一直是隐居幕后,这可以说是把政权也变相留给了杨秀清。如此来看,神权、军权以及政权全部都在杨秀清的手里,那为什么后来洪秀全还能把杨秀清扳倒呢?

原来洪秀全在订立制度的时候,其实还是留了一手的。虽然说军政大权都交由东王杨秀清,但是洪秀全规定:军队和朝廷之中所有的事务,都要先汇报给韦昌辉,再由韦昌辉汇报给杨秀清,最后杨秀清再汇报给洪秀全。

而且,整个天津城的卫戍部队是由韦昌辉掌管的。如此一来,杨秀清的权力就一直被韦昌辉制约着,所以历史上二人关系搞得很僵。

根据洪秀全定立下的规矩,太平军的事情是要先上报给韦昌辉的,而韦昌辉可以选择扣留不报,也可以选择越过杨秀清,直接报给洪秀全,所以这就让杨秀清非常难受。

而韦昌辉的手里又拿着最关键的天京城的军权,所以杨秀清就算想要动手也要受到制约。不过可能有朋友会提出疑问,他洪秀全又给了韦昌辉这么大的权力,就不怕韦昌辉变成下一个杨秀清吗?

实际上这也是洪秀全的计策,就算韦昌辉变成了下一个杨秀清,他也能够让其他的人变成下一个韦昌辉,如此一来不断地制衡,最后享乐的还是他洪秀全。

标签: 洪秀全杨秀清

更多文章

  • 虞世基是如何成为奸臣的 隋代文学家虞世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中国,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父虞荔,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拚命谄媚隋炀帝,先后任光禄大夫、内史侍郎,生活豪奢。在内史侍郎任内,与牛弘、苏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参与吏

  • 隋朝虞世基有哪些传世之作?虞世基诗词及书法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南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隋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大业八年(612年),从炀帝出

  • 虞世基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毁掉隋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世基,隋朝

    虞世基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隋炀帝却乘水殿龙舟沿大运河下江南,躲在扬州的江都行宫中花天酒地、风花雪月。昏君与佞臣向来难分难解,他的身边也环绕着一群佞臣,虞世基就是其中代表。此君擅长鼓吹,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是拿

  • 元岩为何能用正气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公元578年,北周名臣乐运连续上疏谏阻刚即位的周宣帝切勿“昏暴滋甚”无效后,令手下抬着棺材跟自己上朝堂,当面指斥周宣帝的八大过失。“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千钧一发之际,内史中大夫(即中书令,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元岩置生死于度外,毅然上殿求情。临行前,他大义凛然表示:“如果不能救下乐

  • 元岩是什么人?隋朝大臣元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

  • 至善至孝张清丰,中国的孝文化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世。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史料记载清丰县以人名名县,欲溯清丰县之由来,必及张清丰之名,故记张清丰之事迹者迭起。近读《濮阳史志》、《濮阳地名漫谈》、《濮阳文史资料

  • 隋朝张清丰有哪些孝行?清丰县城的名字由来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我出生在这个清丰县城,从小就听父母讲张清丰的故事。张清丰生活在我国的隋朝,当时的清丰县城名叫顿丘,正是因为张清丰的孝顺传遍了十里八乡,随后当地改顿丘为清丰作为我们这个县城的名字,全国的县城名字中使用孝子的名字命名的这还是首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孝子的尊敬,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孝顺的重视程度很深,至此

  • 孝行传千年 清丰县张清丰的孝道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孝道乃孝亲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孝道文化在我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时期有尧舜禅让感天动地的仁孝传说;甲骨文中有对“孝”字的形象刻画;《诗经》中有对孝道的真挚歌咏;儒家宗祖孔子编著的《孝经》,则标志着孝

  • 【隋书宇文忻传】原文翻译,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宇文忻传

    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年十八,从周齐王宪 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韦孝宽之镇玉壁也,以忻骁勇,请与同行。屡有战功,加位开府、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户。从武帝伐齐,攻拔

  • 宇文忻是什么人?隋初将领宇文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

    宇文忻,字仲乐,本是朔方人,迁居京兆。宇文忻年幼时很聪明,儿童与小孩们玩耍时,就作打仗的游戏,前进、停止、排队,无不服从他的命令。有认识他的人,见了游戏,感到很惊奇。十二岁时,能骑马奔驰,左右射箭,骁勇敏捷,奔驰如飞。他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自古名将,只有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成为美谈,但我考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