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宗室大臣杨秀简介,历史上杨秀到底是怎么死的?

隋朝宗室大臣杨秀简介,历史上杨秀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4/1/24 9:37:37

杨秀(573年—618年),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开皇元年,册立为越王。出任柱国、益州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册封蜀王。入朝为官,担任检校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再次出镇蜀地,任用元岩为益州长史,境内得到大治。元岩去世后,奢靡骄纵,妄行不法。得知晋王杨广夺嫡成为皇太子,心中甚为不满。被诬使用巫蛊之术,诅咒隋文帝,坐罪削爵为民,软禁于内侍省。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长期带在身边。大业十四年(618年),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欲立杨秀为帝。没有得到众人认可,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六岁。

人物生平

镇守蜀地

杨秀,隋文帝杨坚第四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封杨秀为越王。不久,改封为蜀王,授任柱国、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开皇二年(582年),升任上柱国、西南道(辖今云、贵、川、藏地区)行台尚书令,原职依旧。一年之后,以上任命取消。

开皇十二年(592年),朝廷任命杨秀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不久,出京镇守蜀地。

罢分兵权

杨秀胆气豪壮,容貌雄伟,美须髯,多武艺,朝廷百官对他非常敬畏。隋文帝常对皇后独孤伽罗说:“杨秀一定不会善终。我活着时候,应当不用担心;我死以后,他的哥哥治国,杨秀必定造反!”兵部侍郎元衡出使蜀地,杨秀与元衡深交,请求给他扩大部属,增加官佐。元衡回京师后,代杨秀上奏,隋文帝不予批准。西部边境出现战事,朝廷命大将军刘哙率兵征讨。

隋文帝又令上开府杨武通统兵,作为后续部队,继续开赴前线。杨秀委派自己日常宠爱狎昵的万智光到军中,担任杨武通的行军司马。隋文帝以为万智光难以当此重任,谴责杨秀用人不当。杨坚对群臣说:“违犯我所制定的法律的人,必然出现于我的子孙当中。这就像猛兽一样,强有力的外敌都无法伤害,但它却会被毛间小虫叮咬、吸食。”从此,隋文帝逐步削夺杨秀的权力,分职别任。

废为庶民

扩充势力的意图遭到打击后,杨秀逐渐变得奢侈浮华,追求享乐。他违犯制度,超越规格,车马服饰,均比照天子所用样式添置。开皇二十年(600年),太子杨勇因遭受奸人构陷,被隋文帝废掉,晋王杨广费尽心机夺得了太子之位,杨秀对此事很有意见。杨广知道杨秀对自己的看法,担心杨秀以后会反抗自己,就暗中安排杨素访察杨秀的过失,随时在杨坚面前讲杨秀的坏话。日久天长,渐生功效。

仁寿二年(602年),杨秀被朝廷调回京师,隋文帝见到他,不予理睬。第二日,隋文帝派人痛斥杨秀。杨秀谢罪说:“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皇太子杨广和诸王都在朝廷上流泪,代杨秀谢罪。隋文帝说:“往日秦王杨俊浪费财物,我用为父之道训导他。杨秀祸害百姓,我要用为君之道惩处他。”将杨秀交与执法人员审讯。

开府庆整劝谏说:“杨勇已被废黜,杨俊已经去世。陛下儿子不多,何必如此处治?而且蜀王生性耿直,被严肃处理,恐怕不能自我保全。”隋文帝闻言大怒,想要割断他的舌头。

当时,隋文帝对百官发作说:“应当将杨秀推到街市斩首,以便向天下百姓谢罪。”于是命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人,详细审问,严肃处理。太子杨广暗中令人制作木偶,写上隋文帝、杨谅的名字,丝绳束手,铁钉穿心,埋到华山下面,然后再让杨素装模作样挖出来。杨广又以杨秀的口气作檄文,说:“逆臣贼子,专弄权柄,陛下空守朝堂,一无所知。”然后陈述兵甲如何强大,说是要“指期问罪”。

杨广把这篇“檄文”偷放在杨秀的文集之中。安排完毕,杨广将杨秀过失奏明隋文帝。隋文帝说:“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把杨秀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同时命令,派遣丑陋凶恶的婢女二人,供他驱使。受杨秀牵连获罪的有一百余人。

上表请罪

杨秀既被囚禁,愤懑不已,不知做什么才好,于是上表说:“我因为幸运,成为皇上的儿子,承蒙父母抚养长大,九岁就得到了荣华富贵,只知富贵享乐,从未忧惧过。我轻易地放纵我这颗愚笨的心,落到这个地步,我辜负父皇山岳一样高的大恩,心甘情愿地去死。不料天恩还可让我有余漏,到如今这地步,我才知道愚心不可放纵,国法不可触犯,我扪心问罪,真是来不及改过自新。

我还想分身有术,竭尽余生,稍稍报答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因神灵不保佑,我的福分爵禄完了,夫妻团聚,不可能了。只怕我长辞人间,永归地府,伏请父皇,赐我怜悯,在我死之前,让我与我的儿子见上一面。然后请你赐我一个墓穴,让我的尸骨有个去处。”

隋文帝因此下诏书,数落他的罪过,说:“你从地位上说,是臣又是子;从感情上说,与家又与国相关。庸、蜀是重要的地方,我让你去镇守。你却触犯纲纪,心怀恶意,幸祸乐灾。你小看皇宫和太子宫,等着这里发生灾祸。你容纳不法之徒,交结异端分子。我有什么不和,你便等着,指望我死了,你就起异心。

皇太子是你的兄长,按长幼顺序也当立他。你却假托妖言,说他不能终其位。你装神弄鬼,又说你可惜不能入主东宫。你自称骨相不该当人臣,品德、功业应当皇帝。你胡说青城出圣人,想用自己当其位。你诈称益州出现了龙,假托是什么好兆头。你重述“木易”之姓,又修成都的宫室,胡说“禾乃”之名,以当“八千”年的皇运。胡编京师有什么妖异,以证明父亲兄长有灾。妄造蜀地有什么吉祥,以说明你有什么祥瑞。

你哪里不想国家遭恶,哪里不想天下大乱?你还建造白玉王廷,又作白羽箭,你的服饰车马与天子无异,哪里像有我的样子?你纠集旁门左道,用符书压镇我和汉王。汉王和你,是亲兄弟,你却画他的形像,写上他的姓名,缚手钉心,枷锁木丑械。还说要请华山的慈父圣母的神兵九亿万骑,收杨谅的魂魄,闭在华山之下,不让魂魄散开。我对于你,是你的亲父亲,你却又说要请西岳华山的慈父圣母开化杨坚夫妻,让我们回心转意,欢欢喜喜。

你又画我的形像,缚手撮头,还说请西岳神兵收杨坚鬼魂。如此这般,我如今不知道杨谅、杨坚是你的什么人?包藏祸心,图谋不轨,这是叛逆之臣的罪证。希望父亲遭灾,以此为幸事,这是贼子的毒心。怀着非分之想,对兄长放肆毒心,这是悖弟的行为。嫉妒小弟,无恶不为,无孔怀之情。你触犯国法,到了极点。你多杀无辜,这是豺狼的暴行。

你剥削百姓,酷虐到了极点。你只求财货,这是市井小民的勾当。你专门侍奉妖邪,这是顽嚣的本性。你辜负了我的重托,是个不成器的东西。凡此十罪,灭天理,逆人伦,你都作了,坏到了极点。你还想免除祸患,长守富贵,怎么可能呢?”后来,隋文帝放松了对杨秀的看管,准许他与家人见面,同意他的儿子陪他共同起居。

与子遭害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马上下令对杨秀严加看管,依旧禁锢他。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想拥立杨秀为皇帝,宇文化及的左右臣僚认为杨秀难以驾驭,不可立他。于是,宇文化及下令,将杨秀及其诸子一并处死,翦除后患。

标签: 杨秀隋朝

更多文章

  • 洪秀全已经失去了手里的权力 洪秀全是如何扳倒杨秀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洪秀全,杨秀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攻下永安城,洪秀全封王之后,他似乎就已经从权力的中心离开了,一直到后来太平军定都天京,洪秀全的权力已经快没了,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呢?早在永安封王之前,杨秀清就曾经来了一出“天父下凡”的闹剧,而洪秀全竟然还承认了。

  • 虞世基是如何成为奸臣的 隋代文学家虞世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中国,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父虞荔,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幼沉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能写书法,尤善草隶。拚命谄媚隋炀帝,先后任光禄大夫、内史侍郎,生活豪奢。在内史侍郎任内,与牛弘、苏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参与吏

  • 隋朝虞世基有哪些传世之作?虞世基诗词及书法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的哥哥。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南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隋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大业八年(612年),从炀帝出

  • 虞世基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毁掉隋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世基,隋朝

    虞世基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隋炀帝却乘水殿龙舟沿大运河下江南,躲在扬州的江都行宫中花天酒地、风花雪月。昏君与佞臣向来难分难解,他的身边也环绕着一群佞臣,虞世基就是其中代表。此君擅长鼓吹,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是拿

  • 元岩为何能用正气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公元578年,北周名臣乐运连续上疏谏阻刚即位的周宣帝切勿“昏暴滋甚”无效后,令手下抬着棺材跟自己上朝堂,当面指斥周宣帝的八大过失。“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千钧一发之际,内史中大夫(即中书令,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元岩置生死于度外,毅然上殿求情。临行前,他大义凛然表示:“如果不能救下乐

  • 元岩是什么人?隋朝大臣元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岩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他刚正耿直有度量,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年轻时与渤海的高颎、太原的王韶志同道合,交情很好。入后周为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

  • 至善至孝张清丰,中国的孝文化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世。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史料记载清丰县以人名名县,欲溯清丰县之由来,必及张清丰之名,故记张清丰之事迹者迭起。近读《濮阳史志》、《濮阳地名漫谈》、《濮阳文史资料

  • 隋朝张清丰有哪些孝行?清丰县城的名字由来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我出生在这个清丰县城,从小就听父母讲张清丰的故事。张清丰生活在我国的隋朝,当时的清丰县城名叫顿丘,正是因为张清丰的孝顺传遍了十里八乡,随后当地改顿丘为清丰作为我们这个县城的名字,全国的县城名字中使用孝子的名字命名的这还是首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孝子的尊敬,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孝顺的重视程度很深,至此

  • 孝行传千年 清丰县张清丰的孝道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孝道乃孝亲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孝道文化在我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时期有尧舜禅让感天动地的仁孝传说;甲骨文中有对“孝”字的形象刻画;《诗经》中有对孝道的真挚歌咏;儒家宗祖孔子编著的《孝经》,则标志着孝

  • 【隋书宇文忻传】原文翻译,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宇文忻传

    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年十八,从周齐王宪 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韦孝宽之镇玉壁也,以忻骁勇,请与同行。屡有战功,加位开府、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户。从武帝伐齐,攻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