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如何赏析,李益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唐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如何赏析,李益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3/12/30 6:34:40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代益,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标签: 唐诗喜见外弟又言别

更多文章

  • 唐诗赏析之江南曲,李益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诗,江南曲

    江南曲,唐代李益,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诗歌前两句以平实见长,后两句则想落天外,出语惊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陆德明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陆德明,唐朝

    陆德明(约550-630年), 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陈太建中,陈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后,归于故里。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

  • 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儒学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陆德明,唐朝

    关于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的陆德明在儒学上的成就,百度上有比较详细的解绍。或许正是因为说得太详细了,反而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下面,我根据《旧唐书》中陆德明的传记简单的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在儒学成就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点介绍,可能说的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一起讨论。陆德明在《旧唐书 儒家传》中,是被提及的

  • 襄城公主:李世民结局最好的公主,一生平安顺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襄城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襄城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我们会想到这么几个: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高阳公主,这些在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但是李世民的长女却鲜为人知,李世民的长女在真实的历史上是非常低调的,谨小慎微了一辈子,与同为庶女的高阳公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阿史那·思摩是个怎样的人?一生都被唐太宗控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阿史那·思摩,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阿史那·思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唐王朝的掌权者李世民为手下大将吮血,而且这位大将是一个归顺唐朝的异族,他就是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突厥族,东突厥贵族,唐朝初期著名将领。武德初年,多次来唐,高祖李渊封为和顺郡

  • 17岁的阿史那氏嫁给宇文邕,为何32岁就香消玉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宇文邕,南北朝

    阿史那氏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560年,北周权臣宇文护毒杀明帝宇文毓,拥立他的堂弟宇文邕登基。在北周内部权力更替的时候,北方的草原上也完成了霸权的交接。曾经称霸草原的柔然帝国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突厥,在统一草原后,突厥与之前的游牧民族一样,开始不时

  • 唐代军神王忠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代,王忠嗣,唐朝名将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人们立即就会想到一大串的名字:战国时代的乐毅、孙膑、吴起、廉颇,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唐代的李靖、郭子仪,等等,恐怕很少有人会提到王忠嗣。但恰恰是知名度并不太高的王忠嗣,才是中国军人的伟大典范。王忠嗣(705-749年),原名王训,山西祁县人。出身世族,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

  • 王忠嗣:唐朝第一猛将,李光弼郭子仪都是他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对王忠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忠嗣,山西祁县人。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公元714年在与吐蕃的武街大战中战死沙场。战后,唐玄宗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大将军。 王海宾战死时,王训年仅九岁,唐玄宗见到他以后赐名忠嗣,将他收养在宫中,

  • 王忠嗣曾预知安禄山会造反?最后结局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忠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的帝王一般都非常重视臣子们间的权利的平衡,对于错综复杂好的唐天宝年间更是这样,当时整个社会高度繁荣,经济,政治,军事都空前强大,但是在这高度繁荣的背后也一直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官员,将

  • 王忠嗣:唐朝最牛节度使,他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忠嗣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作为烈士遗骨,在皇宫里长大王忠嗣,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其父王海滨曾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也是一位名将。唐玄宗开元二年,吐蕃进犯陇右, 王海滨被任命为先锋,并多次获胜,立下大功。因此,引起了其他将领的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