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陆德明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陆德明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99 更新时间:2023/12/30 8:35:58

陆德明(约550-630年), 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

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陈太建中,陈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后,归于故里。

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欲以为子师,严词拒之。秦王李世民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李承乾,补国学博士。唐高祖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论,德明驳难,随方立义,遍析其要,众人为屈。贞观初年,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

著作

著有《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等。两《唐书》有传。

撰有《经典释文》,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为经书,故未收入。而《老子》、《庄子》因魏晋以后影响很大,故也收入。至贞观中陆德明去世后,唐太宗见到此书大为赞赏,此书方大为流行。

贡献

第一,首次明确按著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西汉刘歆重新排列"六艺"次序,认为"《易》为之原",故置于首位。但刘歆和班固还没有明确地提出以经典著述早晚次序排列。他认为,《周易》肇于伏羲氏,故为"七经"之首。《古文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故次于《易》。《毛诗》起周文兼《商颂》,故在舜之后。《周礼》、《仪礼》并周公所制,宜次于《诗》;而《周礼》为"本",《仪礼》为"末","先后可见";《礼记》虽西汉戴圣所录,然"记二《礼》阙遗",故又次之。《春秋》是孔子所作,当后于周公。左丘明"受经于仲尼",公羊高受于子夏,"谷梁赤乃后代传闻",故"三传次第自显"。《孝经》与《春秋》虽是孔子著述,《春秋》系周公垂训、史书旧章,《孝经》"专是夫子之意",故宜后于《春秋》。《论语》是门徒所记,故次之。这个"七经"次第先后,反映了汉学系统关于经典产生的新构架。"七经":《易》、《尚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紧接着是《老子》、《庄子》,其列在经典后,是南朝崇尚玄风的表现。最后是《尔雅》。

第二,考察了每部经典注释的传授史,总结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研究成果。

《易》学史:认为伏羲氏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为之"传",作"十翼"。尔后,传授者从未断绝。汉初,言《易》者本之田何。西汉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之学,传京氏学者尤多。古文《易》有费氏、高氏之学,东汉费氏兴而高氏微。西晋末永嘉之乱,诸家之学或亡或无传者,唯郑玄注和王弼注,流行于世。"而王氏为世所重,今以王为主"。

《书》学史:认为《书》本帝王号令,右史所记,经孔子删录而成。汉兴,由济南伏生传之;后有欧阳、大小夏侯之学。至于《古文尚书》,"孔惠之所藏也",发现于孔子旧宅壁中,由孔安国奏上,"不获","藏之私家",传于后人。这里,陆德明别有新说,认为原是孔惠所藏而孔安国上奏不成,故一直流传于民间。还认为,马融、郑玄所注的,"非古文也"。但陆德明未能识破其所见《古文尚书》是赝品。

《诗》学史:古代有采诗官,以诗教化。孔子最先进行删录,凡三百十一篇。由子夏作序,口耳相传。汉兴,凡四家,即《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郑玄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齐诗》久亡,《鲁诗》不过江东,《韩诗》虽存而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

《礼》学史:认为周公居摄制礼。汉兴,高堂生传《士礼》。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开献书之路,时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一篇,乃购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补之。"陆氏不知据何史料判断,创此新说。《汉书·艺文志》著录《周官经》六篇,未曾言及《考工记》之事。唐初颜师古注云:"亡其《冬官》,以《考工记》充之。"颜氏系用陆氏之说。此外,陆氏认为,小戴礼行于世,"即今之礼《记》是也"。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通为《三礼》焉","今《三礼》俱以郑为主"。

《春秋》学史:认为《春秋》即鲁之史记,孔子之而作《春秋》。左丘明曾与孔子一起观书于太史氏,故为之传。后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之传。邹氏、夹氏有录无书,不显于世。西汉,《公羊传》盛行,其学又分严氏、颜氏之学;《谷梁传》于汉宣帝时一度盛行。东汉,《左传》大兴。迄今,《左传》盛行,二《传》渐微。

至于《孝经》,《释文》用郑玄注十八章本;《论语》用魏何晏《集解》本;《尔雅》据东晋郭璞注本。陆德明还对上述三种经典的源流作了简明的叙述。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继承《七略》、《汉书·艺文志》书录体学术史的传统,通过对每种经典演变史的研究,选用流行并较好的注本,作为编撰其《经典释文》的主要根据。同时采用汉魏六朝注本达一百七十九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经学史史料。《经典释文》是对"汉学"系统的初步总结,奏出了隋唐时代统--经学的先陆德明另有《易疏》、《老子疏》,与《经典释文》并行于世。

标签: 陆德明唐朝

更多文章

  • 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儒学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陆德明,唐朝

    关于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的陆德明在儒学上的成就,百度上有比较详细的解绍。或许正是因为说得太详细了,反而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下面,我根据《旧唐书》中陆德明的传记简单的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在儒学成就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点介绍,可能说的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一起讨论。陆德明在《旧唐书 儒家传》中,是被提及的

  • 襄城公主:李世民结局最好的公主,一生平安顺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襄城公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襄城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我们会想到这么几个: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高阳公主,这些在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但是李世民的长女却鲜为人知,李世民的长女在真实的历史上是非常低调的,谨小慎微了一辈子,与同为庶女的高阳公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阿史那·思摩是个怎样的人?一生都被唐太宗控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阿史那·思摩,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阿史那·思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唐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唐王朝的掌权者李世民为手下大将吮血,而且这位大将是一个归顺唐朝的异族,他就是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突厥族,东突厥贵族,唐朝初期著名将领。武德初年,多次来唐,高祖李渊封为和顺郡

  • 17岁的阿史那氏嫁给宇文邕,为何32岁就香消玉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宇文邕,南北朝

    阿史那氏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560年,北周权臣宇文护毒杀明帝宇文毓,拥立他的堂弟宇文邕登基。在北周内部权力更替的时候,北方的草原上也完成了霸权的交接。曾经称霸草原的柔然帝国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突厥,在统一草原后,突厥与之前的游牧民族一样,开始不时

  • 唐代军神王忠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代,王忠嗣,唐朝名将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人们立即就会想到一大串的名字:战国时代的乐毅、孙膑、吴起、廉颇,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唐代的李靖、郭子仪,等等,恐怕很少有人会提到王忠嗣。但恰恰是知名度并不太高的王忠嗣,才是中国军人的伟大典范。王忠嗣(705-749年),原名王训,山西祁县人。出身世族,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

  • 王忠嗣:唐朝第一猛将,李光弼郭子仪都是他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对王忠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忠嗣,山西祁县人。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公元714年在与吐蕃的武街大战中战死沙场。战后,唐玄宗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大将军。 王海宾战死时,王训年仅九岁,唐玄宗见到他以后赐名忠嗣,将他收养在宫中,

  • 王忠嗣曾预知安禄山会造反?最后结局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忠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的帝王一般都非常重视臣子们间的权利的平衡,对于错综复杂好的唐天宝年间更是这样,当时整个社会高度繁荣,经济,政治,军事都空前强大,但是在这高度繁荣的背后也一直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官员,将

  • 王忠嗣:唐朝最牛节度使,他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忠嗣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作为烈士遗骨,在皇宫里长大王忠嗣,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其父王海滨曾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也是一位名将。唐玄宗开元二年,吐蕃进犯陇右, 王海滨被任命为先锋,并多次获胜,立下大功。因此,引起了其他将领的妒忌,

  • 唐朝最令人遗憾的将领王忠嗣,王忠嗣都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王忠嗣

    唐朝是我国古代十分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词语都是出自于那个时代。这和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皇帝的治理密切相关。唐朝之所以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达到鼎盛,靠的是多方面的力量,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十分雄厚的。人力指的是底层人民的劳动,更指的是那些平定战乱的将领们。唐朝的将领有很多,但

  • 王忠嗣曾手握20万精兵悍将,他最后怎么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忠嗣,唐朝

    说到王忠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唐朝是我国古代十分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词语都是出自于那个时代。这和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皇帝的治理密切相关。唐朝之所以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达到鼎盛,靠的是多方面的力量,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