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绰被称为隋朝时期的“包青天”,不惜以死维护公正

赵绰被称为隋朝时期的“包青天”,不惜以死维护公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38 更新时间:2023/12/14 5:00:3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绰章,欢迎阅读哦~

谈论起历史上的清官,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朝丞相包青天。包青天原则性非强,秉公执法,在法律正义面前包青天连驸马都敢杀。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同样还有一个人包青天一样的斌公执法、公正不,那就是赵绰。赵绰是隋朝时期的执法大臣,赵绰十分注重司法的公正,从不以权谋私,可以说是隋朝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相较于包青天秉公办案来说,赵绰还是有些不同,赵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法官,专注于刑法的制定和修改。赵绰在任法官期间敢于上策,多次指出隋文帝错误的误判行为。隋文帝是一个发愤图强的皇帝,自己一生朴素简单,并且厌倦奢侈行为。有次,刑部的一位官员穿了一件绯裈,让隋文帝遇到了,隋文帝就表示非常的不开心。为政做官怎么能过于注重自己衣服外表,而不是想着如帮助百姓提高生活质量呢?

隋文帝就开始就这位官员感到厌倦,与其说起对于官员的厌倦,不如说是隋文帝对绯裈这件衣服的厌倦。隋文帝就在一气之下,将这位官员处以极刑。面对隋文帝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赵绰看不下去了。赵绰找到隋文帝,隋文帝与理据争,希望隋文帝可以赦免那位官员。隋文帝对于赵绰的行为,自然表示不高兴,想吓唬吓唬赵绰。于是令士兵将赵绰拖出去一并处以极刑,没想到赵绰倔强的很。面对极刑赵绰也是面不改色表示自己是对的,隋文帝无奈之下只好放了两人。

赵绰虽然惹怒的隋文帝,但是隋文帝也因为这件事情变得非常欣赏赵绰。又有一次事件,士兵在街上抓到两个用坏钱换好钱的人。这让平时励精图治的隋文帝表示很气愤,二话不说的就要斩了两人。不过作为法官的赵绰明白隋文帝的处罚过头了,于是就上策“这两人应该处以杖行,罪不至死,还希望皇上可以明鉴”。

隋文帝看到赵绰上策自然不高兴,我当当好歹也是一个皇帝,杀个人都要人管?隋文帝表示道:“两人我杀定了。”赵绰道:“还请皇帝三思而虑”说罢这句话,赵绰向前跨出一步,跪拜在朝廷上不起身。面对赵绰的举动,隋文帝也明白赵绰是对的,并且隋文帝也非常喜欢赵绰,杀了赵绰又不舍得,最终隋文帝选择自己离开了。赵绰的胆识让人感到佩服,为了司法公正不惜以自己的性命安危,也要维护法律。

隋文帝虽然平时励精图治,尽心尽力的处理国家事情,想要打造出一个和平盛世,不过到了晚年隋文帝的猜疑心越来越大。赵绰不管在君主面前,还是在平民百姓面前,心中始终有一杆秤,那个称正是司法公正。赵绰每次面对隋文帝的任性处罚,都是敢于上策,不惜以死来维护法律。也正是这样,隋文帝非常欣赏赵绰,赵绰也因守法没有丢了脑袋。

标签: 赵绰隋朝

更多文章

  • 赵绰:他是隋朝版的“魏征”,一生正直刚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绰,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绰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赵绰南北朝末期生人,担任隋朝大理寺的大理正,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赵绰在主事期间,因为其办事公允、执法刚直不阿,隋朝全国上下的司法工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清正廉明。而且,赵绰更让人佩服的,是对隋文帝杨坚也敢直言不讳,有时为了原

  • 宇文承趾是什么人?宇文承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承趾

    宇文承趾(?—619年),隋朝历史人物。宇文化及第二子。因为其父宇文化及和其叔宇文智及都是隋炀帝杨广的心腹,宇文承趾和其兄宇文承基被破格任命为禁卫军将领。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发动江都兵变,弑杀隋炀帝,引得天下共怒,受到李密、李神通、窦建德等的不断进攻。公元619年,宇文化及率残部逃到了齐

  • 王世充奉隋炀帝命率兵讨伐,击杀了格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到了江都,接见前来拜谒的江淮地方官,专问献礼多少,献礼多的超升郡丞、郡守,献礼少的一律给予停职的处分。江都郡丞王世充献上铜镜屏风,便提升他为江都郡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献上美味食品,从此郡县地方官竞相搜刮百姓的财物来充实贡献。平民百姓外遭盗贼掠夺,内受郡县逼赋,生计全部断绝,再加上饥荒断粮,开始

  • 格谦是什么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格谦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自称燕王十二年,为王世充所败。格谦(?-616)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众至十余万人。自称燕王,为王世充所败。他牺牲后,余部由高开道率领

  • 《偈七首其一》隋朝 释法泰,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释法泰

    古代很多诗人喜欢钻研禅理,王维就是半官半隐,他的很多诗都有禅意,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也逐渐地喜欢参禅论道,他曾说,“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说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苏东坡更是愿意与佛家高僧交流,自己也写过一些感想,比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

  • 隋文帝之次弟杨整生平简介,杨整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整

    蔡景王杨整,汉族。文帝四弟,隋炀帝叔叔。周明帝时以武元军功,赐爵陈留郡公。位开府、车骑大将军。人物介绍蔡景王杨整,隋文帝之次弟也。文帝四弟,唯整及滕穆王瓒与帝同生,次道宣王嵩,次卫昭王爽并异母。整,周明帝时以武元军功,赐爵陈留郡公。位开府、车骑大将军。从武帝平齐。力战而死。文帝初居武元之忧,率诸弟负

  • 隋末幽州反王高开道:屡降屡叛最终被内讧给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王,高开道,罗艺,

    高开道(?―624年),沧州阳信(山东阳信南)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盐户出身,骁勇善战。隋末参加格谦领导的起义军,任将军。格谦战死,他在沿海聚集旧部,发展力量。公元618年,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旋从高昙晟,被立为齐王,不久杀高昙晟,兼并其

  • 高开道是什么人?和隋朝末年五位帝王都打过交道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

    在隋朝末年,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王薄,翟让、李密和窦建德等等,但是今天说的是另一个牛人,那就是燕王高开道,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跟杨广、杨侑、李渊、高昙晟、窦建德等五位帝王都打过交道,更厉害的是居然都没有吃亏,这真是个猛人啊!第一参与反隋隋末的时候,因为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导致劳民伤财,一时间天

  • 高开道是什么人?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开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开道

    高开道其家世代靠煮盐为生。少年时矫捷勇悍,跑起来追得上奔马。隋朝末年,赋役繁重,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大业九年(613年),河间人格谦在豆子岗(今山东惠民境内)起义,拥众十万,自称燕王,高开道于是投奔义军。起初高开道不被格谦所看重。有一次格谦遭到隋兵围捕,左右奔散,不敢救援,高开道只身奋战,连杀数十名

  • 杨智积一辈子“胆小怕事”,保全性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

    他贵为皇亲国戚,身份显赫又颇具才华,本来可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一辈子小心翼翼,收起自己的锋芒,无所作为。最终他用这种方式得以善终。他就是隋文帝的侄子杨智积,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他的故事,他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留给大家评判。杨智积的父亲杨整是隋文帝的亲弟弟。他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在隋朝建立之前与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