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首创新历《大衍历》

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首创新历《大衍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48 更新时间:2024/1/16 12:13:38

张遂(公元683――727年),即僧一行,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遂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他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此外,张遂也是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

历学贡献:首创唐代新历《大衍历》

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修订历法,在经过几年的天文观测及准备工作后,于开元十三年(725)才开始编历。他用两年时间写成历法草稿,并定名为《大衍历》。

《大衍历》以刘焯的《皇极历》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了《皇极历》。《大衍历》共分为7篇,即步中朔术、步发敛术、步日躔术、步月离术、步轨漏术、步交会术、步五星术。《大衍历》发展了前人岁差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计算食分的方法,发现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新的二次方程式求和公式,并将古代“齐同术”(通分法则)运用于历法计算。

一行在完成《大衍历》的同年不幸去世,当时只有45岁。开元十七年(729),《大衍历》颁布实行,并一直沿用达八百年之久。经过验证《大衍历》比当时已有的其他历法,如祖冲之的《大明历》、刘焯的《皇极历》、李淳风的《麟德历》等要精密、准确得多。

《大衍历》作为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历法,相继传人日本、印度,在这两国也沿用近百年,极大地影响了这两个国家的历法。

数学贡献:发明优越性较高的算法

一行在数学上也很有成就。他在《大衍历》中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人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比刘焯发明的等问距二次内插法更具优越性,这证明一行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

一行在数学上的成就,很多中国古代数学史著作都多有介绍,且评价甚高。例《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年)专题介绍了一行的数学成就:自变量不等间距的二次函数内插公式及其算法,并指出:在中国数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天文学贡献

1、发现星体运动规律,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

一行在天文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进一步发现和认识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废弃了沿用长达八百多年的二十八宿距度数据,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

2、制成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

当时有个率府兵曹参梁令瓒设计了一个黄道游仪,并已经制成了该仪器的木头模型。在一行的支持和领导下,于开元十一年(723),用铜铸造成此仪器。这台仪器既可以用来测定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可以用来测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

同年,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在继承张衡“水运浑象”理论的基础上又设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

3、世界上首次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

一行组织了一批天文工作者利用这两台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取得了一系列关于日、月、星辰运动的第一手资料。他还组织人力在全国各地测量日影,实际上这就是对地球子午线的测定,这是一行在天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

从开元十二年(724)起,一行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天文大地测量工作。他在全国选择了12个观测点,并派人实地观测,自己则在长安总体统筹指挥。其中负责在河南进行观测的南宫说等人所测得的数据最科学和有意义。他们选择了经度相同、地势高低相似的四个地方进行设点观测,分别测量了当地的北极星高度,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时日影的长度,以及四地间的距离。

最后经一行统一计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即现在的129.2公里)的结论。这虽然与1度长111.2公里的测量值相比有较大误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子午线实测,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曾评价一行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一行在天文历法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所重视的实际观测的科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在他之后,实际观测就成为了历代天文学家从事学术研究时采用的基本方法,引导着学者们译解了一层层的天文奥秘。

标签: 僧一行唐代

更多文章

  • 明宪宗为什么很少召见大臣进行交谈?这一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宪宗,明朝

    明宪宗,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宪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名叫朱见深,虽然在位二十三年,却没有什么作为。明宪宗在位期间,很少召见大臣,即使在召见的时候,也很少说话。这并不是明宪宗为了表现的高深莫测,而且因为宪宗有一项生理缺陷,导致他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明宪宗之前的皇帝,经常与大臣

  • 唐代杰出天文学家一行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一行

    【历史上的今天】在1340年前的今天,673年11月25日 (农历十月十二),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僧一行出生。一行(673.11.25~727),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河北巨鹿 人。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

  • 唐朝政治人物:徐有功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有功,唐朝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

  • 一代贤良徐有功,一生被罢官三次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有功,唐朝

    你真的了解徐有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武则天时期,政治上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任用酷吏。这些酷吏最善于罗织罪名,审讯手段毒辣。落到了他们手里,就没有定不了的罪。他们往往把人折磨个半死不活,然后逼迫你按照他们的意愿招供。武则天为了打击反对派、打击李唐宗室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大

  •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邈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中国历史丰富多彩,但在历代王朝中,经济、文化、军事力量等都非常强大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朝,唐朝历经289年,而且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做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但自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外有吐蕃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权臣擅权、节度使反叛之乱,大唐王

  • 唐朝韩王李迥的生母独孤贵妃简介 史籍上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独孤贵妃

    贞懿皇后独孤氏,先祖李氏,隋时改姓独孤,唐时家族曾恢复李姓,大历年间又改姓独孤。天宝九载生韩王李迥,后生华阳公主。大历三年(768年),册为贵妃,宠冠后宫。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薨,追封皇后,谥曰贞懿。大历十三年(778年)十月,葬于庄陵。大历十三年十月六日,代宗下诏度独孤贵妃孙女、韩王长女出

  • 深受唐代宗宠爱的独孤贵妃为什么没有被立为皇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独孤贵妃,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独孤贵妃的文章。唐代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痴情皇帝,尤其是他对独孤贵妃的宠爱,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在独孤贵妃去世后,唐代宗抱着独孤贵妃的尸体不能不松手,在大臣们的苦苦相求下,唐代宗才算撒手,但是就是不允许独孤贵妃的尸体下葬,隔三差五就会到独孤贵妃的棺材旁边哭诉。由

  • 不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佛教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时代背景印度的佛教,在历史上可分为小乘、大乘、金刚乘(密教)三个阶段。而不空三藏正好生长在密教盛行的时代。密教在印度可说

  • 有关于不空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他的门人弟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不空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祭日情况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日)恭逢唐密祖师不空三藏纪念日,历史上他于农历的这一天入寂。不空三藏为中国唐代在汉地系统

  • 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很多古人所创造的物品,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感到叹为观止。例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尊盘”,其精美复杂程度简直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一直到今天都无法按照古法复制。每个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