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春芳是如何艰难晋升成为明朝内阁首辅的?他的结局如何?

李春芳是如何艰难晋升成为明朝内阁首辅的?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37 更新时间:2023/12/17 8:07:05

大家好,说起李春芳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大明嘉靖、隆庆时期,内阁出现了不少才能的内阁首辅,如严嵩徐阶高拱等,他们中有奸臣、权臣、名臣,但不可否认,这些人本身都是极有政治才华的,在徐阶和高拱之间,还有一人也担任过内阁首辅,此人是李春芳,不过此公说起来,让人大跌眼镜。

李春芳,祖籍句容,正德五年(1510年)出生,自幼聪慧异常,勤学不倦,读书过目不忘。嘉靖十年,二十一岁的李春芳考中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在殿试中拔得头筹,成为状元,随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他与张居正虽是同科进士,但是他们的才能和仕途上的晋升道路却完全不一样。

李春芳的政治生涯是与“青词”分不开的,所谓青词,就是道教斋醮时上奏给天帝的表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需要以及其华丽的文辞表达出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虔诚,因此将这种表章称为青词。

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间迷信道教,热衷于炼丹制药,一门心思祈求长生不老,因此经常要求大臣们进献青词,写得好的人常常立即就加官进爵,如先后官居内阁首辅的夏言、严嵩等人都被世人称为“青词宰相”。

而李春芳在高宗中状元后,也被选入西苑撰写青词,由于他的青词写得文采飞扬,深得世宗眷宠,于是被破格擢升为翰林学士。此后,李春芳的仕途也就一帆风顺。

在明朝时,朝廷大员的晋升,一般都是要经过吏部和内阁的推荐。而李春芳毫无政绩可言,因为朝臣之中没人举荐他,但是世宗皇帝对他宠信有加,不断给予提拔,从太常寺少卿到礼部侍郎,经六次提升至礼部尚书。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宗藩俸禄难以为继,李春芳在考察了旧日典章后,对皇室吉凶大礼和宗室供给赏赐重新作出来了严格规定,世宗赐名为《宗藩条例》,这是李春芳入朝为官18年中唯一的政绩。不久,李春芳再获圣宠,加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值内阁,参预机务,因此时人称之为“青词宰相”。

嘉庆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朱厚熜驾崩,朱载垕继位,是为穆宗,改年号为隆庆。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首辅徐阶在党争中被迫致仕,李春芳因恭慎廉洁,持论平允而被提升为首辅,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授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爬上仕途的高峰之后,李春芳很快也被卷入了徐阶和高拱的斗争漩涡。不久,高拱一党的监察御史弹劾徐阶和李春芳在内阁中狼狈为奸、祸乱朝政。

李春芳目睹了嘉靖、隆庆两朝惨烈的内阁争斗,这些曾经登上权力巅峰的额人,最终难免被抄家、有的被流放,有的甚至丢了命,于是,李春芳也产生了退意,他两次上书乞休,穆宗其实也知道李春芳乞休的真正原因,因而不准李春芳所请。

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鞑靼首领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而投奔明朝,俺答举兵向明朝要人,此事引起朝野震惊,李春芳赞成和议,穆宗立即采纳,并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放归其降将,使得西北数十年无边患。

隆庆五年(1571年)初,南京给事中王祯为了讨好高拱,上书指责李春芳曾在乞休奏折中说过“亲已老而求去不力,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是为“不忠不孝”。

这一次,李春芳去意已决,连续上了四道乞休的奏疏,想尽快离开首辅这个是非之职。穆宗虽然一再慰留,但也渐渐开始烦恼,等李春芳上了第五道乞休奏疏后,穆宗下了一道《赐大学士李春芳归天敕》,允准他致仕归田。

李春芳归乡后,丢开了繁重的政务,摆脱了纷争的漩涡,他奉亲养老,交友论道,退休生活十分惬意。万历十二年(1584年),李春芳病逝,享年75岁,赠太师,谥文定。

标签: 李春芳明朝

更多文章

  • 隋末反王李子通:坐拥江淮建元称吴被杜伏威击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子通,杜伏威,反王,

    李子通(?―622年),东海丞县(今山东枣庄南)人 ,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最初参加长白山(今章丘东北)左才相部起义军,因待人宽厚,人多归附。后遭左才相猜忌,于是率众南渡淮水与杜伏威合兵。不久又与杜伏威决裂,进据海陵(今江苏泰州),自称将军,拥兵二万人。615年,自称楚王。619年,占据江都(

  • 蓝山起义中的明朝将领:王通德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通,明朝

    王通(?-1452年),咸宁人,金乡侯王真的儿子。因为父亲的缘故,王通得以统领兵马,先后获封爵武义伯、成山伯。早期有些战功,但在李彬病死以后王通继任镇守交趾一带时,多次被击败,甚至弃城,私自将清化以南之地划给黎利。回京后遭到朝中文武的弹劾指其部队失律,丧师弃地,被判死罪,却在正统年间被释放,朱祁钰继

  • 隋朝教育家、思想家王通简介,王通的六部著作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王通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道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一说山西河津)人,隋朝教育家、思想家。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隋王杨政道的简介 杨政道与李靖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政道,李靖

    杨政道一生的道路都是曲折多磨难的,虽然做过皇帝但是却始终没有过自己可以做主的时候,这样的皇帝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必然出现的趋势,但是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杨政道可能也是没有别的选择了吧!而在他短暂皇帝生涯中,并没有什么有利于江山社稷的政治举措,更不用说作战或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事儿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杨政道所统

  • 杨政道为什么愿意降唐?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政道,隋朝

    还不知道杨政道为何同意降唐,他不是杨广的亲孙子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政道的父亲和两个兄长是死在宇文化及的手中,之因为他们是杨广的血脉。但这杨政道最后在隋朝灭亡的时候,他入了突厥,是得到了突厥的支持,正准备反攻重建隋朝大权的时候,棋差了一些,支持他的突厥

  • 杨政道:齐王杨暕遗腹子,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政道,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政道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在历史上,隋炀帝还有一个孙子在隋炀帝死后逃到了北方,又做了皇帝,为隋朝延续了十年统绪,此人便是杨政道。一、遗腹子杨政道,又名杨正道、杨愍,是隋炀帝儿子杨暕的遗腹子。杨暕,是隋炀帝萧皇后所生次子,也是嫡子。不过,他上边有

  • 鱼俱罗之死是因为皇帝猜忌而斩首示众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鱼俱罗

    鱼俱罗杀李元霸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这部小说叫兴唐传。大将军鱼俱罗不满隋朝皇帝的荒淫,隐居避世。后来李元霸杀死了鱼俱罗的大徒弟,在小徒弟的挑唆下,年迈的他决定出山。两人在潼关对阵。两人在打架的时候,鱼俱罗经验丰富,知道李元霸力气大就想用灵巧取胜。鱼俱罗率先出手,李元霸急忙用左手的锤去扣他的刀,后者把刀

  • 宇文恺在建筑方面有哪些成就?他参与创作了哪些建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宇文恺,隋朝

    宇文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周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周的皇族姓宇文。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为巩固统治,大肆诛杀宇文氏。其中有一个人叫宇文恺,原也被定入诛杀之列。但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有别,二兄宇文忻又拥戴隋文帝有功,

  • 他是隋朝建筑大师,宇文恺有哪些著名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宇文恺,隋朝

    宇文恺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北周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周的皇族姓宇文。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为巩固统治,大肆诛杀宇文氏。其中有一个人叫宇文恺,原也被定入诛杀之列。但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有别,二兄宇文忻又拥戴隋文帝有功,

  • 宇文恺为何被称为建筑大师?参与创建两座历史古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宇文恺

    北周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周的皇族姓宇文。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为巩固统治,大肆诛杀宇文氏。其中有一个人叫宇文恺,原也被定入诛杀之列。但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有别,二兄宇文忻又拥戴隋文帝有功,加上他本人的才华深得隋文帝的赏识,因而方幸免一死,这也为中国留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