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若昭写的【女论语】主要内容是什么?造成了哪些影响

宋若昭写的【女论语】主要内容是什么?造成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6 更新时间:2023/12/29 7:10:52

从汉朝班昭写《女诫》以后,唐朝出了一本宣扬女教的书——《女论语》,作者是宋廷棻的女儿宋若昭。宋廷棻一共有五个女儿: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个个都是聪慧可人,玉洁冰清。

唐德宗很喜欢这五位大家闺秀,在与臣子们讨论经史文章之时,常会邀请她们参加,后来,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唐德宗,只有若昭不想嫁人。德宗尊她为女学士,教导皇子公主读书,号为宫师,《女论语》一书多半出自若昭之手,她也参考了其他姐妹们的意见。

《女论语》中为妇女订下很多规矩,比起班昭的《女诫》更加详尽繁琐,例如“立身”章中说:“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走路不要回头,讲话不要掀唇,坐下来不要摇晃膝盖,站起来不要摇动裙子,高兴的时候不要大笑,生气的时候不要提高声音。男子女子要严加分开,不可偷窥外壁,不许走出外庭,凡是外出,一定要掩面遮脸,别让人看到了。”总而言之,《女论语》中强调的是羞羞怯怯,藏藏掩掩,宋若昭以为如此才是女子立身之道。

《女论语》中规矩虽然不少,但是唐朝一般风气比较开放,公主再嫁者高达二十三人,唐朝公主的气焰高张和妇德不修,多半让人退避三舍,不敢领教。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他女儿先嫁李氏,再嫁樊氏,可见唐代读书人也没有特意强调贞节。

唐朝有一个妒忌的故事,十分有趣,值得一提:唐朝大臣任瓌,素来以怕老婆而著名,唐太宗一向与臣子私人感情深厚,他有意为任瓌解除这个烦恼。于是,有一天,唐太宗把任瓌的妻子找来,对她说:“妇人妒忌,合当七出(七种可以和妻子离婚的理由),你如果能改过,也就算了,否则,你得喝下这杯毒酒。”

岂料任瓌的老婆,大剌剌地回答:“妾不能改妒,请饮酒。”话没说完,拿起酒就咕嘟咕嘟全喝光了。回到家里,她与家人诀别番,准备等死。谁晓得,等了半天,好端端的,根本没事。原来,唐太宗请她喝的是醋,不是毒酒。据说,这就是“吃醋”代表妒忌的由来。

任瓌妻子不死,他又没好日子过了。杜正伦嘲笑任瓌,任瓌故意做出一副怕怕的可怜相道:“妇人的确可怕,初娶进门,端坐如菩萨,岂有人不怕菩萨?等到生儿育女,像只大虫(老虎),岂有人不怕大虫?妇女老了面皱如鬼,哪有人不怕鬼?”任瓌的难听之言,也许可以代表唐朝的妇女还是挺有权威的。为什么到了宋朝,女权特别低落?其实,宋朝初年,贞节的观念并不十分牢固。

宋初大儒范仲淹,他母亲改嫁朱家,他曾经改名朱说。他儿子范纯祐早死,他就把儿媳妇嫁给了门生王陶,甚且,他订下的《义庄田约》,也有给寡妇再嫁的用费,丝毫没有要寡妇守节的观念。

王安石的观念,与范仲淹差不多,他的二儿子王雱,在太常寺当太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王雱娶了同郡女庞氏为妻,过了一年,生了一个儿子,王雱左看右看,觉得这个儿子不像自已,千方百计要把小孩害死,最后小孩果然给吓死了,王雱还是与庞氏吵闹不休,王安石眼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做主把儿媳妇嫁给别人。

自理学兴起之后,道学先生开始大力提倡贞节观念。有人问伊川先生:“按照道理,男子不应娶孀妇,你的看法如何?”“当然,寡妇再嫁便是失节,若是娶一个失节者为妻,本身也失节了。”“那么,孀妇若是贫穷无依,能否再嫁?”伊川先生笃定道:“饿死是一件极小的事,失节是一件极大的事。”这便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语的由来。

伊川先生不但反对寡妇再嫁,并且还主张男子可以出妻(把妻子赶出家门)。有人问他:“可以出妻吗?”他答以:“妻若是不贤,为何不能逐出家门?今人以为出妻是丑行,不知孔子门人子思也曾出妻也。”理学先生把妻子对丈夫,看成臣子对国君,宋儒既对皇上忠心耿耿,自然妻妾也该对夫君百依百顺。

宋代女权一落千丈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缠足普遍,缠足到底起于何时,说法不一,不过一般认为是南唐李后主时,后宫窅娘用布缠足,弯曲成新月状,在金莲上婆娑起舞,步步生莲花,有如凌波仙子也。

宋朝国势不振,重文轻武,连男子都是文绉绉的如妇人状,他们所欣赏的女子当然是弱不胜衣,娇娇滴滴,纤纤作细步的,女子既然行走不便,益发缺少独立的能力。在宋儒鼓吹,尤其是朱熹提倡之下,宋代妇女对贞节观念十分执着,史书上记载了许许多多女子为保全贞节,不惜一死的血迹斑斑的故事。

宋代妇女贞节观念,对后世影响甚大,不但要拼死守节操,连皮肤手臂,也绝不能与男子接触,例如,元朝大德十年(1306年),马氏乳生溃烂,情况危急,马氏坚持:“我是杨家寡妇,此疾不能见男子”竟然不肯治病而死。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宋若昭是什么人?唐朝宋若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若昭,唐朝

    宋若昭(761年-828年),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庭芬之女。宋庭芬有五女,曰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宋若昭、宋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内学士。唐穆宗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进封梁国夫人。人物生平宋若昭,贝州清阳(今河

  • 宋若宪的诗,宋若宪唐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若宪

    宋若宪(?~835)字不详,清阳贝州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太和末。其父宋廷棻,为初唐诗人宋之问后裔,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若严师。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与诸姊妹并召入宫

  • 唐朝才女宋若莘姐妹五人一同嫁给唐德宗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德宗

    宋氏五姐妹一生备受唐德宗恩遇隆宠,在大唐后宫中算得上风光无限。她们的际遇在古代女子中可谓难得一见,奇闻一桩。千古奇闻:五朵姐妹花同嫁一君王在中国历史上,如汉朝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南唐的大、小周后姐妹,同时嫁给同一皇帝的现象都是极为罕见的,更何况是五个亲姐妹同时嫁给一个皇帝,真可谓千古奇闻了。可这事

  • 宋若莘是什么人?唐代才女宋若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宋若莘

    宋若莘(?---820年),唐代贝州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著名才女。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著有《女论语》10篇,流传于世 。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若严师。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并

  • 歌妓王幼玉为何虽遇良人却未能相伴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歌妓王幼玉

    王幼玉,又名王真姬,字仙才,京都汴梁人,后因战乱随家人避难来到湖南衡阳。她容貌艳丽、气韵高雅、熟读诗书、长诗善歌,父母双亡后,幼玉的生计失去着落,不得已做了一名歌妓。那么,关于这位命运多舛的名妓王幼玉简介是怎样的呢?王幼玉的画像王幼玉是唐德宗光启年间一位有名的歌妓,她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姐姐,三人的的姿

  • 唐代名妓王幼玉的故事,王幼玉和柳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幼玉

    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每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回雁峰乃是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因风景秀致,乃成为衡阳游览、聚会的胜地。唐德宗光启年间,回雁峰下住着一名歌妓,叫王幼玉,她原本是北方的大家闺秀,因黄巢起义,战乱骚扰,随家人避难

  • 王幼玉原本是大家闺秀为什么成为歌妓?王幼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幼玉

    唐德宗光启年间,回雁峰下住着一名歌妓,叫王幼玉。王幼玉原本是北方的大家闺秀,因黄巢起义,战乱骚扰,随家人避难来到衡阳,父母双亡后,幼玉的生计失去着落,只好凭着天生一副婉转歌喉,加上艳丽的容貌和高雅的气韵,做了一名侍客的歌妓。人物简介王幼玉,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

  • 未曾读书的姚月华是怎么成为女才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姚月华

    据《唐才子传》卷二所载,唐时有一位女子姓姚、名月华,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未曾读书。一日,月华尝梦月轮坠于妆台,顿觉大悟,从此便可搦管成篇。其所写文词华章绝妙,为当时人所惊讶。与此同时,此女亦可兼善丹青,所画花卉翎毛鲜艳夺目,令时人惊奇。月华曾随父寓扬子江。一年端午节时,人们为纪念战国时投江的伟

  • 唐朝才女姚月华生平简介,姚月华古诗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姚月华

    姚月华,唐朝时期的才女,生卒年不详。曾随父寓扬子江时,与邻舟一书生杨达诗词唱和。今所存诗六首,亦因此而作。人物简介相传她因梦月落妆台,觉而大悟,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不久即能作文赋诗,是不可多得的才女。笔札之暇,时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鲜及。然聊复自娱,人不可得而见。尝为杨达画芙蓉匹鸟,约略浓淡,

  • 姚月华写下爱情长诗,一个痴情女子的“爱情独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姚月华,唐朝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文化最为繁荣的一个时代,除了我们熟知的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这些男性大诗人外,唐代还有不少的女才子,比如我们熟知的四大女诗人:薛涛、李治、鱼玄机、刘采春。在唐代除了上述的女诗人外,还有一些不为人们熟知的女诗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介绍另外一位女诗人——姚月华。姚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