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叉【冰柱】原文赏析,诗尤其奇谲奔放

刘叉【冰柱】原文赏析,诗尤其奇谲奔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89 更新时间:2023/12/5 6:38:10

唐德宗唐宪宗时期(贞元末年到元和时期),以韩愈为首的一派诗人,一反大历以来圆熟浮丽的诗风,走上险怪幽僻一路。如韩愈的《陆浑山火》和卢仝的《月蚀诗》等都足以代表这种诗风。刘叉也是这一诗派的著名人物,以《冰柱》、《雪车》二诗为最有名,而《冰柱》诗尤其奇谲奔放,寄托遥深,为后世所称扬。

《冰柱》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阨至三巴。

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

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

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

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

又疑汉高帝,西方来斩蛇。

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铿锵冰有韵,的皪玉无瑕。

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

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

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

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

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

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梦中,倏然漂去无余。

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此物岂宜有忒赊。

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

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

作品赏析

第一段

从首句到“更堪走风沙”为第一段。在这一段里,诗人首先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干戈不息,民不聊生。安史之乱后,接着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吐蕃也多次出兵骚扰西南边疆,诗里所说的“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反映了当时因战祸连绵而造成的田园荒芜景象。诗人为了躲避兵灾,逃向四川,而四川也非乐土。旅途是艰辛的,漫长的,而在兵荒马乱中跋山涉川,不仅要忍受风霜劳顿之苦,还要时时提防恶人的侵害。“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写出了旅途中的狼狈情景,为下文借写冰柱抒发感喟作了铺垫。

第二段

从“天人一夜剪瑛琭”到“直下不能抑群邪”为第二段。这一段是全诗的主要部分,描绘了冰柱的奇丽景色。在一夜大雪之后,房檐间的冰柱垂挂下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一样的晶莹洁白,玉色琼辉。它不是冰柱,而是天上玉龙的爪牙;它不是冰柱,而是汉高帝的斩蛇宝剑。这两个奇特的比喻,不仅写出了冰柱的风神,还为下文写它的不为世用张势:它不能化为及时雨,使田禾滋壮;而只能化为泥浆,使道路艰难。它不能化为九江的波浪,奔向大海;而只能浸没于峡谷,沉沦于天涯。它不能化为双井名泉,煮茗煎茶;它不能化为中山美酝,芳香四溢。它不能蓄而为池,积而为沼,养鱼种芰;它不能为甘泉,不能为饴露,使这特异的祥瑞征兆为世俗赞夸。它只能凭着它的清沏之气,孤洁自赏,自凝自消。它的光彩虽不大,却无法掩遮;它负着曲瓦,不能施展神锋,铲除奸邪。这一大段的描绘,句句是在写冰柱,却句句关合到诗人自己。诗人的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刚傲不羁的性格,全面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段

从“奈何时逼”到末句为第三段。这一段写冰柱消失以后的感慨。天晴冻解,冰柱从梦中消失,杳无踪迹。万物的成与毁是天决定的,它对于冰柱不会特加恩泽,却反而使那些井蛙壁虫,顺生易长,背着人,缩着头,聒噪不休。希望天子能回造化之力,把冰柱珍藏在柜子里,使它永远放出光辉。这一段比上一段更深一层,拿容易消失的冰柱和最易繁衍的蛙虫对比,揭示出当时政治上的小人横行、贤士在野的情况。最后诗人把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他能挽转形势,重用贤才。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点出了诗的主题,就是说只要皇帝能重用贤士,排斥奸邪,就能消弭战祸,天下太平。

总评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诗,题材新奇。更奇的是对冰柱的形象描写,把冰柱拟人化,句句是写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他用玉龙的爪牙,刘邦的斩蛇宝剑来比喻冰柱,贴切而新鲜,为修辞手法创一特例。就诗体来说,这首诗是句子长短不一的杂言体,抒写较自由,适宜于表现较复杂的思想感情。用这种诗体,不可避免的是多议论,散文化。刘叉的这首诗是受《月蚀诗》的影响,而又加以发展,显得更为奇谲奔放。使这首诗显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韵方面。它用的是麻韵,麻韵字的音是响亮的,高亢的,但韵字却比较少,因有“险韵”之称。这首诗共二十七韵,全属麻韵,中间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过。“邪”字用了两次,前一个音“牙”,是剑名;后一个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读,音义不同,所以得同用。用麻韵写古体诗,一韵到底的很罕见。这首诗在抒写中一气贯下,纵横自如,在描绘冰柱一段,连用了六个“不为”排句,气势浩荡,郁结于胸中的不平之气,喷薄而出,“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两句,拗折多姿;“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两句,对仗整饬。这些句式的变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连的,句子或长或短,或对仗,或散行,而最后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韵脚上来,毫无生拼硬凑的毛病,用险韵而不觉其险,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韵,第二首的末两句是:“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读者可以看出,他对于刘叉的《冰柱》诗是很赞赏的。

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诗,题材新奇。更奇的是对冰柱的形象描写,把冰柱拟人化,句句是写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自己的怀才不遇。他用玉龙的爪牙,刘邦的斩蛇宝剑来比喻冰柱,贴切而新鲜,为修辞手法创一特例。就诗体来说,这首诗是句子长短不一的杂言体,抒写较自由,适宜于表现较复杂的思想感情。用这种诗体,不可避免的是多议论,散文化。刘叉的这首诗显然是受《月蚀诗》的影响,而又加以发展,显得更为奇谲奔放。使这首诗显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韵方面。它用的是麻韵,麻韵字的音是响亮的,高亢的,但韵字却比较少,因有“险韵”之称。这首诗共二十七韵,全属麻韵,中间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过。“邪”字用了两次,前一个音“牙”,是剑名;后一个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读,音义不同,故得同用。用麻韵写古体诗,一韵到底的很罕见。本诗在抒写中一气贯下,纵横自如,在描绘冰柱一段,连用了六个“不为”排句,气势浩荡,郁结于胸中的不平之气,喷薄而出,“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两句,拗折多姿;“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两句,对仗整饬。这些句式的变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连的,句子或长或短,或对仗,或散行,而最后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韵脚上来,毫无生拼硬凑的毛病,用险韵而不觉其险,显示出诗人的才华,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宋代苏轼在《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韵,第二首的末两句是:“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可以看出他对于刘叉的《冰柱》诗是很赞赏的。

标签: 冰柱

更多文章

  • 唐朝牛人刘叉,名字牛,做的事更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

    刘叉!以“叉”入名,端的是不入凡俗,独树一帜。“叉”这个字,其实就是刘叉心灵的窗户,透射出他的特立独行,豪爽无羁。别人是仗剑走天涯,刘叉偏要别具一格。当然,他并不是要手执钢叉走行江湖,要的就是一种“另类”,像他奇险怪僻的诗风。这就是刘叉

  • 刘叉是什么人?唐代诗人刘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于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接待天下士人,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声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取走韩愈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而去,回归齐鲁,不知所终。人物闻韩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冰柱》、《雪车》二

  • 唐代“游侠诗人”刘叉,赏析其一首回味无穷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叉,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叉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提起古代的文人、书生,我们常常会用“手无缚鸡之力、儒雅、内敛、柔情、纤弱”这类的词语来形容他们,其实这并不是很准确。宋朝时期,由于国家“兴文教,抑武事”,我们用上文的词汇来形容一介书生,兴许还有几分恰当。但唐朝时期,人们尚武,豪迈潇洒,

  • 【楚江怀古】作者唐代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原文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江怀古】

    《楚江怀古》是唐代诗人马戴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初年所创作的组诗,一共三首。这三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好风光,抒发了诗人贬谪远地的抑郁哀伤之情。全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情真意切,平淡而有韵味,是借物抒情类诗的一个范作。楚江怀古三首其一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①。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②。广

  • 唐代马戴【灞上秋居】,原文译文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律,是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

  • 马戴有哪些主要作品,马戴晚唐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戴,唐朝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马戴,字虞臣,《唐才子传》作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并云:“早耽幽趣,既乡里当名山,秦儿一望,……结茅堂玉女洗头盆下,轩窗甚僻。”意思是结茅屋於玉女峰下。武宗会昌进

  • 齐己《秋夜听业上人弹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己,齐己的诗,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秋夜听业上人弹琴】齐己万物都寂寂, 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 天下自和平。湘水泻寒碧, 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 今夕更分明。【鉴赏】 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 。所以沈德潜评曰: “太和之气 ,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 。”(《 唐诗别 裁》)。首联开门见

  • 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生平简介,齐己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己,唐朝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生平简介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

  • 唐朝李欣的墓,李泰家族墓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欣

    李泰家族墓地,位于十堰市郧阳区城东1公里处的棒棰河西岸,唐代称此为马山,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小李王坟。从已发掘的4座李唐王室家族墓群得知,墓主是李泰、阎婉、李欣、李徽。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此墓被盗2次,墓内大量积水,出土文物较少,主要有小铜马镫、鎏金小马镫、铜饰花片、石饰牌

  • 李欣唐太宗嫡次子李泰长子生平简介,李欣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欣

    李欣(约631年-7世纪),字伯悦,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太宗之孙,濮恭王李泰长子。嗣濮王、颍州刺史。人物生平李欣当为李泰的庶长子,生年在贞观六年(632年)之前。理由一:13岁的李泰与11岁的王妃阎婉于贞观六年(632年)大婚, 年幼的阎氏当时很难有生育能力,即使有,怀孕生子也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