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己《秋夜听业上人弹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齐己《秋夜听业上人弹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34 更新时间:2023/12/6 11:05:44

【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齐己

万物都寂寂, 堪闻弹正声。

人心尽如此, 天下自和平。

湘水泻寒碧, 古风吹太清。

往年庐岳奏, 今夕更分明。

【鉴赏】 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 。所以沈德潜评曰: “太和之气 ,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 。”(《

唐诗别 裁》)。

首联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万物都寂寂”,写 秋夜之静,没有一点声息,显见是一个天气晴好无风的夜晚。“堪闻弹正声 ”,点出诗人听到业上人弹的

琴声。一个“堪”字,不仅突出了静中闻琴的听觉效果,而且也强调静夜有助于听琴者屏气入神,仔细品味弹琴人所弹的乐调的高下优劣,及其所表达的情志所在。接着的“弹正声”三字,就写出了诗人品味的结果。所谓“正声

”,指声音纯正。“正声感人而顺

气应之。”(《荀子·乐论》)“姑洗生应钟,比于音,故为和。”(《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顺气”,所谓“和”,都是指冲和纯正之气,可见纯正的乐调具有冲和纯正之气,使人听了身心能进入冲和纯正的境界。业上人弹出的即这种正声。

颔联就上面的意思发出议论:“

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世上之人,如果他们的心地都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那么天下就不会再有烦扰和纷争,就会呈现清平的政治局面。这里,诗人首先是赞扬业上人能以纯正之心传纯正的琴声;其次也明显带有劝诫世人之意。唐末社会矛盾激化,兵连祸结,李唐朝大厦将倾。诗人虽然身入空门,但从这首诗看,他并没有忘记世事,并且可以说其诗意正是对当时倾危的世道人心而下针砭的。诗人认为导致“天下和平”的途径在于个人心性的修持。

颈联正面描写琴声。诗人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湘水泻寒碧 ”,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 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十分形象。昔人俞伯牙弹琴

,志在流水,他的知音者钟子期听了便赞扬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这里,诗人同样进入了类似的音乐境界 。他特意拈出“湘水”来 ,则因湘水素以清澈著称

,所谓“湘川清照五六丈”(《湘中 记 》),故而古代诗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潇者,水 清深也。”(《水经注》)这样,才更符合“泻寒碧”的特点。“古风吹太清

”,是说琴声明朗飘洒,像亘 古即有的天风飘过太空 。“古风”在这里又似有双关 之意。诗人似乎从琴声中听出上古淳朴清正的古调遗风

。作者在另一首诗中说:“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 心。”(《听赵师尊弹琴》)可以参证。

尾联回忆昔日与业上人在庐山相会,曾听到过他弹琴的事,赞颂业上人“今夕”所弹的“正声”听而“更分明”。这不仅是业上人琴技的更加精进,而且体现出他心性修持的更臻纯正之境。

更多文章

  • 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生平简介,齐己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己,唐朝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生平简介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

  • 唐朝李欣的墓,李泰家族墓地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欣

    李泰家族墓地,位于十堰市郧阳区城东1公里处的棒棰河西岸,唐代称此为马山,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小李王坟。从已发掘的4座李唐王室家族墓群得知,墓主是李泰、阎婉、李欣、李徽。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此墓被盗2次,墓内大量积水,出土文物较少,主要有小铜马镫、鎏金小马镫、铜饰花片、石饰牌

  • 李欣唐太宗嫡次子李泰长子生平简介,李欣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欣

    李欣(约631年-7世纪),字伯悦,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唐太宗之孙,濮恭王李泰长子。嗣濮王、颍州刺史。人物生平李欣当为李泰的庶长子,生年在贞观六年(632年)之前。理由一:13岁的李泰与11岁的王妃阎婉于贞观六年(632年)大婚, 年幼的阎氏当时很难有生育能力,即使有,怀孕生子也是需要时间的。

  • 《大秦帝国之天下》赵高扮演者是谁?李欣泽演绎不一样的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秦帝国之天下》

    3月31日,由延艺导演执导,实力演员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邬君梅、辛柏青、李欣泽等主演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天下》在历经八个月的拍摄后,宣布全剧杀青。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天下》描写战国晚期,秦国独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与承位之秦孝文王相继离世,秦廷陡现嫡庶之争,巨贾吕不韦阳谋篡国,扶植流亡在外的公

  • 崔护的轶事趣闻,唐代诗人崔护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崔护

    崔护(772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 古代爱情故事之一:诗人崔护与绛娘最后在一起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爱情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崔护的代表作《题都城南庄》,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声名赫赫。桃花依旧,物是人非,人生如梦,恍然春归。它不知让多少人萌发万千感慨,亦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才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唐诗行经华阴如何鉴赏,崔颢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

  • 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

  • 唐诗赏析之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崔颢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诗,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唐代崔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歌在语言上平白如话。从字面上看一览无余,是一个女子同一个

  • 《新唐书·冯盎传》原文翻译,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盎传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本北燕冯弘裔孙。高瞻敏行,有天下计。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贼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番禺名贼洗宝彻等反,杀官吏,盎率兵破之。宝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