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抛弃荣华归家的鲍君徽最后结局怎么样?

抛弃荣华归家的鲍君徽最后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79 更新时间:2023/12/9 2:42:21

一辆宫车渐行渐远,回望繁华的京城,遥遥映入眼中的亭台楼阁,犹如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昔日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终成过眼云烟,盈盈握于手里的是散发着墨香的书简,随风潜入脑海里的绮丽散淡的诗句。

坐在车中的鲍君徽终于收回遥望的目光,眼波流转间有泪珠滚动,她努力压抑着自己,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在这迢遥颠簸的羊肠小道上,往事如烟萦绕于心头。

唐朝天宝年间,战乱频繁,生逢乱世的鲍君徽,虽然出身于贫寒之家,但因是家中独女而颇得父母喜爱,喜读诗的母亲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柴门小院掩映在竹林丛中,绿意葱茏的葡萄藤爬满草堂,聪明伶俐的鲍君徽,坐在小小的石桌前,一笔一划抄写诗词,母亲坐在她身边缝补衣物,清风袭来,吹落几许花瓣飘落在案前,调皮的鲍君徽悄悄把花瓣拍在脑门上,转而抬头望母亲,母亲嗔怪着。

吱呀的柴门声响起,田间劳作的父亲扛锄归来。

如此纷乱的尘世间,鲍君徽却恰似生活在世外桃源里,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诗词歌赋的浸染,将鲍君徽雕琢得清秀宜人。

而及笄之年的鲍君徽更是超凡脱俗,举止优雅,只是这般标致的才女,栖身于乡野之中,终免不了嫁入凡俗之家。

鲍君徽的婚姻平淡且平凡,夫君只是一介村夫,给予她的只是温饱,而她的才华也淹没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之中,多少无奈只能在诗词中倾诉:“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生活的沉闷与平庸,虽然消磨着鲍君徽那颗玲珑剔透的心,但对文字的喜爱,让她常常于烟火凡尘间,捕捉每一朵花开,每一棵草木的萌生,每一只燕子的呢喃,诸多曼妙美景凝聚成诗句:“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窘迫的困境以及闭塞的村野,在心思灵巧的鲍君徽眼里,依然是活色生香的。

然而,如此寻常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鲍君徽的夫君不幸早逝,守寡的鲍君徽无所依靠,不得已搬回到父母家中。

虽然婚姻生活并没有为鲍君徽带来多少欢乐,但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遭此打击,纵然是禀性坚强个性独立的鲍君徽,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忧伤之中。

颇有才识的鲍君徽毕竟不同于小家碧玉,她很快从诗书中得到慰藉,无数个漫漫长夜,鲍君徽手持书卷秉烛诵读,奇文妙句常常让她心神俱爽,从而忘却自身的伤痛。

彼时的唐朝,因为唐德宗削藩而引起战乱。

虽然居于乡野,但饱读诗书的鲍君徽并没有局限于吟花诵月之中,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透过狼烟四起的战火,她能敏锐地捕捉到,处于战乱中的离人们,是多么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迵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一首《关山月》道出无数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艰苦战争的无奈。

鲍君徽的这首边塞诗,也如朗朗明月映照到刀光剑影的军营中,而正被叛军追得四处逃亡的唐德宗,也在不经意间读到这首诗,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帝,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无暇顾及其它,却记住了才华不逊须眉的鲍君徽。

桃花朵朵点缀了荒草漫漫的山坡,随风飘来的花瓣落入湖水中,水波粼粼胭脂点点,远望红妆饰碧水,近嗅芬芳氤满塘。

崎岖山路上,几辆宫车慢慢驶来停在门前,拍门而入的太监惊动了正在赏花宜景的鲍君徽。

原来,平定叛乱的唐德宗回到长安,感慨之忆起征战时读过的《关山月》,想起才情满腹的鲍君徽,于是,一道圣旨宣她进宫任内学士,教授妃嫔吟诗诵词兼与侍臣联诗唱和。

虽说父母在不远游,怎奈圣旨已下不能违背,况且鲍君徽也在心中有着小小的渴盼,曾闻宫中有宋氏姐妹,皆是才貌俱佳的女子,也是以学士之身份入宫,德宗对她们礼遇有加,鲍君徽也想借此机会见见世面结交知已。与父母洒泪而别,鲍君徽入得宫中。

宫廷里的繁文缛节虽然让她有些不耐,但高大巍峨的宫殿,雕栏玉砌的庭院,奇花异草的园林,以及华美的服饰深深地吸引着她。宋氏姐妹与她惺惺相惜,德宗皇帝每每与大臣们酒宴之后,便会宣她诗词唱和,她的才情得以施展。

鲍君徽的诗词风格沉静典雅,读来清新古朴,仿佛冬日里的暖阳,散发着淡淡的馨香。德宗皇帝颇为喜爱,每每加以重赏。

居住在豪华奢靡的后宫中,衣食无虑且养尊处优,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企盼却又不可得的呀。可是,日子久了,鲍君徽的心里却滋生出丝丝的无奈,因为在这森严的宫殿里,有荣华富贵、华服美食但却没有自由,没有柴门小院的纯朴,没有亲人邻里的问候,就连写的诗歌也变得浮华而没有任韵味。

又是一个歌舞升平的夜晚,麟德殿内觥筹交错,德宗宴请百官,喝至酒酣耳热之际,宣鲍君徽填词相庆。

眼前的浮躁与喧闹让她很无奈,却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笑脸相迎,为德宗歌功颂德:“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应景的诗作读起来晦涩无灵性,但却能赢得众人的追捧,这让鲍君徽烦恼至极,而离宫归家的念头如草疯长。

步出热闹喧哗的宫殿,一缕清风微微吹来,鲍君徽不由得吟出“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的诗句来,曾经在清风朗月的夜晚,独自花下徘徊,虽然孤独时时侵扰,但却身心气爽无所羁绊,而彼时的自己,犹如一朵山野之花离开了土壤,纵然芬芳也会渐渐枯萎终至凋零。

鲍君徽不想此后的人生,困顿于华美漠的宫廷中。

而宋氏姐妹则极力挽留她:“人到中年,容颜衰老,出宫也是混迹于乡野村夫之中,不如留在宫中活得体面。”鲍君徽轻轻摇头拒绝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想被浮华遮住双眼。曾经琐碎的寻常生活,此刻在心里却是那么的亲切而温暖。

且与清风花下欢,忍把浮名抛九霄。聪明的鲍君徽以“奉母养生”为由,几番“上疏乞归”终于获准。

清脆的马蹄声,踏响了寂寞的归途,而坐于车中的鲍君徽,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

从此,世人只记得终老于宫中的宋氏姐妹,而忘记抛弃荣华归家的鲍君徽,但又如何呢,唯有鲍君徽知晓,快乐的人生,是携一缕清风与花缠绵,恣意而洒脱,那才是世间最美好的人生。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鲍君徽代表作介绍,鲍君徽唐代女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鲍君徽,唐朝

    鲍君徽(生卒年不详),字号、里居、生平均不详,唐代中后期女诗人。善诗,早寡,无兄弟,奉母以生,与尚宫五宋(宋若昭五姐妹)齐名。德宗尝召入宫,与侍臣赓和,赏赉甚厚。入宫不久,既以奉养老母为由,上疏乞归。《全唐诗》存诗四首,她的诗大都从容雅静,而不故为炫耀。其中一首为应制诗也无非是“文物盛中朝,圣祚山歌

  • 花下美人鲍君徽是个怎么样的人?受诏入宫又因何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鲍君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花下美人鲍君徽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月桃花,灿若烟霞,清风徐来,香萦鸟啼,一夜春雨,满地落红。桃花你可否还记树下吟诗的女儿。她诗才不俗,受召入宫,为何又出走宫廷。今天让我们走进花下诗人——鲍君徽。身世坎坷 诗才不俗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

  • 宋若昭写的【女论语】主要内容是什么?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

    从汉朝班昭写《女诫》以后,唐朝出了一本宣扬女教的书——《女论语》,作者是宋廷棻的女儿宋若昭。宋廷棻一共有五个女儿: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个个都是聪慧可人,玉洁冰清。唐德宗很喜欢这五位大家闺秀,在与臣子们讨论经史文章之时,常会邀请她们参加,后来,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唐德宗,只有若昭不想嫁人。德宗尊

  • 宋若昭是什么人?唐朝宋若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若昭,唐朝

    宋若昭(761年-828年),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庭芬之女。宋庭芬有五女,曰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宋若昭、宋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内学士。唐穆宗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进封梁国夫人。人物生平宋若昭,贝州清阳(今河

  • 宋若宪的诗,宋若宪唐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若宪

    宋若宪(?~835)字不详,清阳贝州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太和末。其父宋廷棻,为初唐诗人宋之问后裔,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若严师。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与诸姊妹并召入宫

  • 唐朝才女宋若莘姐妹五人一同嫁给唐德宗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德宗

    宋氏五姐妹一生备受唐德宗恩遇隆宠,在大唐后宫中算得上风光无限。她们的际遇在古代女子中可谓难得一见,奇闻一桩。千古奇闻:五朵姐妹花同嫁一君王在中国历史上,如汉朝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南唐的大、小周后姐妹,同时嫁给同一皇帝的现象都是极为罕见的,更何况是五个亲姐妹同时嫁给一个皇帝,真可谓千古奇闻了。可这事

  • 宋若莘是什么人?唐代才女宋若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宋若莘

    宋若莘(?---820年),唐代贝州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著名才女。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著有《女论语》10篇,流传于世 。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若严师。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并

  • 歌妓王幼玉为何虽遇良人却未能相伴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歌妓王幼玉

    王幼玉,又名王真姬,字仙才,京都汴梁人,后因战乱随家人避难来到湖南衡阳。她容貌艳丽、气韵高雅、熟读诗书、长诗善歌,父母双亡后,幼玉的生计失去着落,不得已做了一名歌妓。那么,关于这位命运多舛的名妓王幼玉简介是怎样的呢?王幼玉的画像王幼玉是唐德宗光启年间一位有名的歌妓,她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姐姐,三人的的姿

  • 唐代名妓王幼玉的故事,王幼玉和柳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幼玉

    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每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回雁峰乃是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因风景秀致,乃成为衡阳游览、聚会的胜地。唐德宗光启年间,回雁峰下住着一名歌妓,叫王幼玉,她原本是北方的大家闺秀,因黄巢起义,战乱骚扰,随家人避难

  • 王幼玉原本是大家闺秀为什么成为歌妓?王幼玉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幼玉

    唐德宗光启年间,回雁峰下住着一名歌妓,叫王幼玉。王幼玉原本是北方的大家闺秀,因黄巢起义,战乱骚扰,随家人避难来到衡阳,父母双亡后,幼玉的生计失去着落,只好凭着天生一副婉转歌喉,加上艳丽的容貌和高雅的气韵,做了一名侍客的歌妓。人物简介王幼玉,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