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江都兵变会是杨广死亡的关键吗 还是说另有其他原因

江都兵变会是杨广死亡的关键吗 还是说另有其他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99 更新时间:2024/1/18 21:51:02

杨广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是比较差的,众人对于这个亡了隋朝的帝一直都是负面评价比较多。很多人认为隋朝之所以这么短的时间就消亡了,主要原因就在这个人身上。而且隋炀帝的这个称呼还是后人为了对应他的所作所为给他取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亡国的君主的名号都不是由他的后代子孙给他取的,所以曾经用在一国的皇帝身上,那些寓意特别好的名号,最终都不能用在他们自己身上。因为给他们取这些名号的人是夺取了他们江山的那一批人,对于他们的评价当然是能毁坏就毁坏。

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让一些让百姓知道他有多么的不堪,让百姓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正义之士,是上天选中的管理国家的人才。只有把自己前边这个把一个时代都毁灭掉的皇帝抹黑的越厉害,自己和他形成的对比,才更加明显,这是新任的开国皇帝常用的打开自己名声的手段。虽然让一个时代消亡掉的皇帝应该不是什么英明的君主,但是那些但凡在位时间长的皇帝都是有他存在的能力的。这不是后者说要抹杀就能抹杀掉的,一个朝代的灭亡,必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肯定不是因为一个领导者的失误就能够发生的。

隋炀帝在灭亡之前就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结局,因为他大肆的嚣张浪费行为,使得各地的起义军开始纷纷的涌起,那个时候他应该就知道自己的统治应该不怎么稳固了。所以他才会南下,他的南下并不像自己给出的理由那样冠冕堂皇,他其实就是真正的去避祸了。那个时候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心情去欣赏那些美好的山水了,因为这片土地很快就不属于他了。所以他南下,应该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而是暂时逃避北方战乱,保住自己的性命,一个人就算身份地位再高,他也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因为失去之后就不可能再来一次了。

即使是皇帝也是比较惜命的,所以他逃避战乱就是为了保命而已。当时的他虽然看着自己面前的山水景色,感觉十分的放松,但是实际上他的心中其实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最终结果。当时跟着他一起南下的除了自己身边的众多信任的大臣以外,还有守卫自己的军队,这些军队和大臣分成两批人,一批是跟随着他的父亲一起打下这个天下的统治利益集团。另外一批则是在当初自己的父亲起事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父亲行动的一批江南地区的大家族人员,算是当时他们的亲信的一个存在。

两批人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生于江南的这批人自然是希望继续南下,找到一个根据地,直接在那里定居了,因为南方才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到了他们的地盘之后就再也不必去居于那些利益集团的脚下了,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第一大势力。这样他们这么多年憋屈在这些人下边的怨气就可以发泄出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地位会因为这次的行动产生很大的变化。还有就是离开自己的家乡这么些年,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再回去里头。这一次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他们自然是希望回去的了。

另一批人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这一批利益集团是以宇文化及为首的一群重臣,他们的想法自然是再打回去,回到关东地区,夺回自己失去的地盘。当时的形势已经不能由他们决定了,因为李渊已经带领着自己那批起义军队打到了,当时的长安城里边定居了,也就是说权力的最终现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如果他们现在不赶紧回去的话,那他们就再也没有正当理由再回去了。双方当时争执不下,而且每一方的心情都比较焦急,尤其是宇文化及这批人,他们非常迫切的想要回去夺回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这个时候,杨广采取的措施就是一再的观望,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他这样含糊不清的状态让两方人马都很不满意,甚至无数次的发生过冲突,当时甚至有很多士兵全部都逃跑了。他当时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他们的行为,只能够下令把这些人全部追不回来用最严厉的惩罚处置他们。同时,为了安抚军心,他做了很多次的措施,最后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把当时,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一些寡妇或是嫁不出去的女子,全部许配给了自己的手下士兵,能利用这样的手段来稳定军心。

其实当时的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最终结局,只不过是在为了生存挣扎而已,当时他住在自己富丽堂皇的宫殿里,甚至和自己的萧贵妃开起了玩笑。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指着自己的脑袋对萧贵妃说不知道日后我这颗聪明的脑袋会被哪个人拿去。足以说明当时的他对于自己能够拿回江山这个愿望,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明确的知道自己统治的时代已经彻底的过去了。

而这个时候,以宇文化及为首的一批人正在策划着进行兵变,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整天在开会讨论这件事情。当时杨广却对此置之不理,显然是根本不在乎这些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就在明知道会发生变化,却不进行防御措施的情况下丢掉了性命。

标签: 隋朝杨广

更多文章

  • 大清比隋朝长命,可为何打仗时杨广能凑齐百万人,但咸丰帝却不行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咸丰帝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时期,行军打仗是历代王朝时常做的事情。而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争中,双方不是在比拼武器的先进程度,而是士兵的多少。通常军队的规模越大,能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虽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在汉唐时期,中国的人口并不算庞大,而会在明清的时候才抵达了巅峰。按理说,人口越多,能够召集的士兵

  • 本来继承皇位的人不是杨广 他到底是怎么当上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杨广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炀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令人不解的是,身为杨坚次子的杨广本来与储君之位无缘,却在处心积虑,投父母所好下,成功登上了太子之位!隋文帝杨坚是北周外戚,女儿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皇后,杨坚也因此升任柱国大

  • 杨广本来可以成为千古一帝,三年征战后背负了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广,隋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为何仅仅三年时间,大隋王朝就摇摇欲坠了?这得从杨广登基开始说起。公元604年,杨广终于把老皇帝杨坚给熬死了,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二年,马上就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先是在洛阳建了东都,此举一下就征召了百

  • 号称“江南第一美人”的嫔妃是谁?杨广为她杀了自己的哥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朝,宣华夫人

    号称“江南第一美人”的嫔妃是谁?杨广为她杀了自己的哥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宣华夫人,这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出名的美人,号称“江南第一美人”。在隋朝灭掉了陈国之后,宣华夫人就与其他陈国皇室都被送到了隋朝后宫。之后隋文帝垂涎宣华夫人的美貌,想要将宣华夫人那位嫔妃,在饱受丧国之痛

  •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挤下太子登上帝位的?四面楚歌之际他申请的“天子死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挤下太子登上帝位的?四面楚歌之际他申请的“天子死法”是什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隋炀帝杨广在四面楚歌之际,申请一个体面的“天子死法”。他的“天子死法”是什么,为什么杀他的人竟然不同意呢?(隋炀帝剧照)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虽然他有美资仪,且文武双全,但按封建

  • 杨广为什么一定要弄死李渊?李渊怎么得罪他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杨广

    杨广为什么一定要弄死李渊?李渊怎么得罪他了?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想把李渊弄死,他当上太子之后,还想把李渊弄死,等他当了皇帝,就更想把李渊弄死了。杨广为什么一定要弄死李渊呢?因为李渊坏了他好事,私下把此女给斩了。为什么斩?李渊怕他乱国

  • 李恪:李渊的孙子,杨广的外孙,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恪,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太宗李世民作为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共有十四个儿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或早夭,或谋反,或无德,大多以悲剧收场。他的十四个儿子中,除了二、十一、十二子早夭,十三子李福因平庸无能得以

  • 李世民和杨广竟然是表叔侄?两位帝王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杨广

    李世民和杨广竟然是表叔侄?两位帝王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和杨广是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两位帝王,李世民因为在位期间太平盛世广受歌颂。而杨广,因为李唐代隋,为了标榜李唐天下的正统,所以刻意抹黑杨广,杨广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是残暴凶狠,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杨广也是大有作为的帝王,在

  • 杨广的四部曲到底是什么 为何隋朝会因此而灭亡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朝,杨广

    还不知道:大隋王朝是怎么灭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广这个皇帝很有意思,虽然在兄弟排行中是第二,在没做皇帝之前,也极其低调,凡事都隐藏起来做,比如府里的琴,都故意蒙上灰尘,府里的丫鬟们穿着朴素的衣服,目的当然是有的,是为了让爸爸杨坚和妈妈独孤看的。不过等这

  • 揭秘:为什么说历史上最强的“败家子”是隋炀帝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现如今败家子这个词充满了贬义,被人说成是败家子肯定不是好的。那么在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位最强的败家子,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想起乾隆皇帝。清朝经过了康熙和雍正的发展之后,让清朝的国力走向了一个巅峰。可是乾隆继位后,清朝的国力日渐衰弱。乾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