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17 更新时间:2024/1/3 8:37:37

共叔段之乱,是《春秋》一书第一年所记载的唯一一件与鲁国无关的事件,原为“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春秋》据儒家所说,为孔子亲自笔删鲁国旧史而成,被认为包含了儒家的精神,即所说的微言大义。而作为儒家《春秋》学的三个代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此有各自的评价。但基本都认为郑庄公与共叔段都有过错。

《左传》认为,“郑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超越了一个做弟弟的本分,所以称段而不是弟。而郑庄公则没有完成教导弟弟应尽的责任,并故意放任共叔段,以期其走上造反的道路,所以称之为郑伯而不是兄。而共叔段后来的行为如同另一个国君,所以郑庄公平定共叔段,要用打赢敌国采用的“克”字。而最后,共叔段出逃却不说,则是史官也不好下笔来写这件事。

《公羊传》则认为,之所以说“克”,那完全是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恶。而郑庄公的恶就在于,明知道母亲喜欢段,而自己却要杀掉段。而自己明明要杀掉段,那当初还不如不给他封地。而作为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不称职为弟,那是因为他能匹敌一国之君。此外,为什么写清楚地点的原因也是为了强调共叔段这一点。因为按照春秋来说,如果这种讨伐的事情发生在都城以外,而且被讨伐一方能匹敌一国之君的,那么就要写明地点。以此来体现孔子的微言大义。

《谷梁传》则从另外的一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之所不说杀,而说克,那是为了表示,共叔段当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追随他。而之所以称庄公为郑伯,那是因为国君如果杀了自己的嫡长子或者同母弟,那么就称呼其爵位。所以从这里也就能看出,共叔段是郑庄公的弟弟了。而共叔段被称之为段,而不是公子段或者弟,那是因为他所作的不符合一个公子弟弟所应有的行为。所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孔子对于共叔段的批评程度要超过郑庄公。而记载地点,是因为表明共叔段已经逃离到远离国都的地方,这就说明郑庄公做的过分的地方。而郑庄公这时不应当继续追杀,而是应当采取兄弟间相亲相敬的道德方法来处置共叔段。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导演了历史上第一起钓鱼执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共叔段,郑庄公,武姜,

    郑庄公 姬姓,名寤生 (前757年 — 前701年),为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他代表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期间的一个诸侯,也代表了春秋战国诸侯行为模式的一个典范,此人雄才大略富有野心,然而此篇是要介绍关於他的一场战争『共叔段之乱』背景:郑武公十年(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

  • 淳于髡是如何谏君王的?淳于髡献鹄主要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淳于髡,齐国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出身卑微身材矮小,但是淳于髡聪敏过人尤其是在口才上。他经常用故事寓言来劝阻齐国的君王,使得齐国君王改变策略方针,最后成功的变成了一个治理国家勤政爱民的君主。淳于髡谏君王中有一段齐国出兵讨伐魏国淳于髡劝谏的对话,生动的说明了淳于髡能说会道的巨大作用。齐威王想出兵攻打魏国,但

  • 为了救孟尝君 淳于髡把齐湣王死去老爹搬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尝君,淳于髡

    在孟尝君生活的战国时期,江湖上有两大门派:“合纵派”和“连横派”。苏秦联合了除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组成抗秦联盟,这一派力量称为“合纵派”, “合纵派”的领袖是楚怀王,CEO就是苏秦;与“合纵派”对立的另一派势力称为“连横派”,苏秦的师弟张仪代表秦国的利益担任了“连横派”的CEO,他设法离间、破坏六国联

  • 孟子舌战淳于髡是怎么回事?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子,淳于髡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希望诸侯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救国,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会的各大诸侯王中,齐宣王算是比较贤明,对孟子也比较客气了。只不过客气归客气,齐宣王对孟子执客卿大礼,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搞的孟子心里很窝火。于是,有了下面一场辩论。孟子说:

  • 邹衍才是“六月飞雪”冤案创始人?真相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邹衍,六月飞雪

    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阴阳家的创始人,所以人们称呼他为“阴阳家邹衍”。至于什么是阴阳家,它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之一,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它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邹衍,别称是驺衍、邹子,出生的时间约为公元前324年,去世的时间约为公元前250年,活了约70多岁,之所以在他生卒的时间前

  • 邹衍:著名学者为何却有“邹衍下狱”一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邹衍

    邹衍是先秦哪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以“道”为核心,这个哲学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古代有道家思想的人物有很多,其中邹衍就是一个代表,不仅如此,他还是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画像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对于他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

  • 邹衍是哪家的代表人物?有关邹衍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邹衍,战国,齐国,阴阳家

    邹衍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以“道”为核心,这个哲学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古代有道家思想的人物有很多,其中邹衍就是一个代表,不仅如此,他还是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对于他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去世于公元前250年,享年约70

  • 由余的功绩很多,为何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由余

    由余,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孙。(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时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

  • 秦获由余西称霸,秦国前四百年历史中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由余

    公元前626年,西戎最强大的绵诸部落首领派遣由余访秦。公元前625年,由余在被秦国滞留将近一年时间后,才被放回绵诸国。紧接着,由余和绵诸王失和,在穆公的多次秘密邀请下,心灰意冷的由余投奔了秦国,受到了超规格的礼遇和重视,成为秦攻戎方面的专家顾问。公元前624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一举攻伐绵诸戎、昆戎

  • 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得益于由余的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周;春秋;由余

    秦国之所以能最终统一天下,主要得益于前期搞的西部大开发项目。这项目让秦国将西戎十二国尽数收入囊中,开拓了千里疆土。事实上若单论战斗力,西戎众部落不见得比秦国差。西戎的落败,若是偶然事件的话,恐怕要怪戎王的外交官由余了。作为西戎国的外交官,由余受戎王之命出使秦国,对秦国进行国事访问。谁想到,这趟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