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季子是谁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季子是谁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65 更新时间:2024/1/1 16:41:15

季子,即季札。姓姬,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人们称他为“公子札” ,

是一位与焦溪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因为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延陵季子。

季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有远见卓识,还极重信义。是当时的贤者。季札的父亲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以他德行最好,极受人爱戴。寿梦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子,但季子都坚决推辞不受,一定要将王位让给兄长。寿梦无奈只好留遗言说要让他们兄弟相沿,承袭王位。季子便躲藏在山水之间种田,直到长兄死后,又有人推他作皇帝。他一心遵循礼法,固辞不受,远遁山林。让位与兄长的儿子。

季子的外交能力十分出众,对音乐的鉴赏评论能力也十分卓越。有一次他代表吴国出使鲁国,在鲁国季札听到了周乐,他不仅欣赏的了音乐,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让众人都十分惊奇。众人不解,他便将听到的音乐中所蕴含的道理一一讲解给众人听。口才、参悟能力令众人心折。并借此机会,传达了吴国与诸国友好往来的心愿,使诸国同好吴国。

季子去世之后,葬于江阴申浦,墓前有传说是孔子亲笔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现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同袍身着汉服在季子墓前祭奠季子。

季子广交贤士,为当时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且他的品德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季子挂剑台

位于徐州泉山区云龙山的山麓之上有一块巨大的青石碑,石碑的中间刻着“挂剑台”三个字,碑的两边亦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下联是“脱千金剑兮挂丘墓”,这便是著名的季子挂剑台,是徐州著名的名胜古迹。

季子,名札,春秋时代吴国人,为吴王寿梦之子,因封地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其人品德高尚,才学渊博,富有远见,结交当世有能之士,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吴王余祭四年的春天,派遣季子由鲁国开始出访各国,季子在出访途中路过徐国,受到徐国公的热情接待,国君当时看到了季子挂于腰间的佩剑,见宝剑精美绝伦,甚是喜爱,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说,便作罢,季子却把一切看在眼里,就在心里暗暗做了决定,等出访其他国家的任务完成后就回来吧宝剑赠与徐国公。

可是,世事无常,等到秋天的时候,季子出访他国回到徐国时,徐国君已经薨世了,就葬在徐国都城的郊外,季子心有惋惜,当即解下佩剑送与徐国现任国君,现任国君不敢受之,季子便又来到了徐国国君的墓前将那把佩剑挂在了墓前的一棵树上,季子的随从感到疑惑不解。

季子解释说道,“我当时虽然没有与国君做任何允诺,但是我的内心已经暗暗做了决定要把宝剑送给国君,虽然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可是我还在,我内心所做的承诺也还在,便是要守信于国君,这便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徐国子民听说后,纷纷作诗歌赞赏他。

延陵季子出游

延陵季子有一日外出去观光游水,沿路欣赏美景走了许久,走着走着却在旅行的途中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季子看着金子,在捡起与不捡起之间纠结了好一番,捡起好像有失他的身份,不捡这么一块金子又有些可惜。此时正值盛夏五月,天气炎热,知了在树上鸣叫着。

过了一会儿,前方听着有脚步声传来,原来路上有一个人过来了。这么热的天那人却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想必是要去集市上贩卖。季子转念一想,不如让这个人捡起来好了,于是对着那人说想请他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

季子心想,对方是小商贩,应该不会在意这些的。再者,如果他想要这块金子,不如给他也好。

可是没想到背柴的人却是一愣,把镰刀狠狠丢到地上,眼睛一眯,将手一甩非常生气的指着他说:“你这人看起来地位很高,怎么眼光那么肤浅?你的外貌看上去如此高雅,衣着华丽,说话怎么那么粗俗?这五月天,我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为了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

季子顿了顿,忙向他道谢赔不是,想了想又想请问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我不过是个无名之辈,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

接着就走了。

这个故事甚是有趣,季子让他捡起地上的金子都不肯,不过这也告诉我们,人不能光看外表而忽略他的内里。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季札,姓姬,名札,周文姬昌的后代。生于春秋时周朝的吴国,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故又称季子、公子札。

他是“文圣”孔子的老师,也是后者最为仰慕的人。他和孔子齐名,有“南季札,北孔丘”之称,风光一时无两。

季札品德高尚,具有远见卓识,在兄弟四人中最有才干。所以,吴王一直想把王位传授给他。但他效仿祖先泰伯,坚辞不受,把王位让给了哥哥诸樊,自己则隐退于山水之间,躬耕于舜过山下。

他广交天下贤士,曾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为国家之间的相互通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大提高了华夏的文化。遍访列国期间,解析礼乐之教、洞察天下大势、预言秦国未来,往往语惊四座、一针见血。

季札重信守义,是诚信的代表人物。一次途径徐国时,徐国君王很喜欢他的佩剑。但其时他还要出使他国,故未便相赠。返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于徐君墓旁而去。红粉配佳人,宝剑赠烈士,这件事被传为千古美谈。

古语有云:天予吾,吾不取,是有违天意。季札既有君王之能,又有辅佐之才,却淡泊名利,宁愿隐居荒野,甚是可惜。此人不可谓不耿直,也不可谓不迂腐。

季札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史称延陵季子。他以九十二岁高龄卒,葬于上湖(今江阴市申港镇),传说墓碑上“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就是孔子所书。

他的墓碑也就是后人传颂的“十字碑”。

季札让国

春秋时代的吴国,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攀、馀祭、夷昧和季札,这四个人当中属季札的贤能最为突出,吴王便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札,但是季札却一直拒绝,不愿接受。

季札本身德行仁厚,才思敏捷又深谋远虑,他的三个兄长也十分的爱护他,一致同意寿梦传位给季札。

按照长幼之序,当是大哥诸攀继位,但是诸攀认为自己的能力远不及四弟季札,就对吴王说要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知道后言辞恳切的说,“曹国的子臧才学也很渊博,曹国的子民想要让他来取代没有德才的曹国君,子臧断然拒绝并且为了彻底打消国人的这个念头悄悄的离开了曹国到了宋国,有子臧这样先贤在前面做表率,我季札又怎能取大哥而代之。”

后来诸攀当了吴国的国君,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的这个弟弟,并且留下遗训要将王位依次传给自己的三个弟弟,他认为这样吴国的王位最终便会传到季札的手里。

季札也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自己的几位兄长,到了馀祭四年,季札被派遣去出访其他国家,在出访列国时,他运用自己的才学与智慧为吴国的外交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且留下很多美谈与典故流传于后世。

季札的德行很让吴国子民感动,他们纷纷拥戴季札为吴国的王,王位到了夷昧手里时,他也很想让给季札,但再次被季札拒绝了,他甚至为了躲避国人的追捧,离开了吴国,退隐到了延陵一代,隐居终身。

标签: 季子是谁季子的故事

更多文章

  • 孔子与季札有何关系?孔子有没有为其写过碑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春秋战国,季札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怎么会为这位碑主写碑文呢?据地方史料记载:吴国公子季札为谦让王位弃室而耕,隐避于茅山脚下,今属丹阳县延陵乡的王甲庄。当时这地方虽属云阳邑(今丹阳县的古称),但尚是一片沼泽湖汊,人们尚未懂得种植庄稼,只知道挖取湖汊中的水生植物嫩块茎和捕鱼为生。季札将中原的大豆、麦子种子献给人们

  • 史上最和谐的国君一家子:吴国四公子季札让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国,四公子,诸樊

    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

  • “不敢动弹”的刺杀者:探究秦舞阳刺秦时的年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舞阳

    秦舞阳曾随荆轲一同参与了刺杀秦王的行动当中,但是当秦舞阳站在秦朝的大殿之上的时候,却被秦王嬴政给震慑得不能动弹了。那么秦舞阳刺秦时的年龄是多少呢?荆轲刺秦王画像在《史记》中,有关秦舞阳的记载是这样的:“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根据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在秦舞阳十三岁的时候,便已经

  • 解密:荆轲刺秦失败是因为助手秦舞阳掉链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

    王立群先生在《秦始皇•上》第7页写道:“第一,秦舞阳因为形迹可疑不能上殿,这使得千斤重担只能由荆轲一人承担了。如果两人能一块行动,成功的几率肯定远远高于一人行动的几率。第二,从整个行动来看,秦舞阳负责持凶劫持秦王,荆轲的任务只是忽悠秦王。现在秦舞阳根本上不了殿,忽悠秦王与劫持秦王的双重任务必须由荆轲

  • 周王室征讨郑庄公的失败:春秋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王室,郑庄公,春秋,

    这世界,无论古代现代,只要是男人,就几乎都有当老大的愿望,甚至有N多女人都有这样的愿望,吕后武则天慈禧不都是女人吗?只不过绝大多数的人,看看自己的能力,瞧瞧老天的运气,想想背上的后盾……实在无与争锋的实力与机会,不得不脚踏实地做人。这个实在。但只要机会?现,实力后盾充足,好了,那争当老大的豪情壮志便

  • 繻葛之战:郑庄公的这次尝试彻底开启了春秋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郑庄公,周朝,周平王,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的开始。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

  • 共叔段人物生平简介,共叔段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共叔段

    郑武公十年(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为郑武公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武姜的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武姜因此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

  • 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

    共叔段之乱,是《春秋》一书第一年所记载的唯一一件与鲁国无关的事件,原文为“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春秋》据儒家所说,为孔子亲自笔删鲁国旧史而成,被认为包含了儒家的精神,即所说的微言大义。而作为儒家《春秋》学的三个代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此有各自的评价。但基本都认为郑庄公与共叔段都

  •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导演了历史上第一起钓鱼执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共叔段,郑庄公,武姜,

    郑庄公 姬姓,名寤生 (前757年 — 前701年),为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他代表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期间的一个诸侯,也代表了春秋战国诸侯行为模式的一个典范,此人雄才大略富有野心,然而此篇是要介绍关於他的一场战争『共叔段之乱』背景:郑武公十年(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

  • 淳于髡是如何谏君王的?淳于髡献鹄主要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淳于髡,齐国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出身卑微身材矮小,但是淳于髡聪敏过人尤其是在口才上。他经常用故事寓言来劝阻齐国的君王,使得齐国君王改变策略方针,最后成功的变成了一个治理国家勤政爱民的君主。淳于髡谏君王中有一段齐国出兵讨伐魏国淳于髡劝谏的对话,生动的说明了淳于髡能说会道的巨大作用。齐威王想出兵攻打魏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