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雎有何缺点?最终范雎得到了什么样的下场

范雎有何缺点?最终范雎得到了什么样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2:08

秦昭王时期的宰相范雎是一个才妙绝伦的人,他学富五车,胆识过人,经常替秦王出使东方各国。在范雎的游说之下,东方六国的合纵策略被瓦解,秦国国力日益增强。范雎在历史上算得上一个名相,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低。不过,范雎为人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妒忌。身为宰相却对有功之人妒忌,这并非什么好事。据说,秦国名将白起就死于范雎的妒忌。那么,范雎与白起究竟是什么关系,范雎是怎么杀掉白起的呢?

范雎本是魏国人,因为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能,所以封他为宰相。范雎当上宰相之后,也确实靠着一张利嘴为秦国立下不少功劳。白起是秦国人,武将出身,擅长攻坚战,后世对他的军事评价很高,是战国四位著名将领之一。所以,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他们二人关系可以比对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但是,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传为历史佳话,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没那么“喜剧”来了。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大败赵括,并杀死赵国几十万降兵,令东方六国失去抵抗的意志。韩赵两国对白起十分忌惮,便派人重金贿赂范雎,并对范雎说:“秦国一旦统一,秦王必定称帝,到时白起位列三公,难道您甘心屈居他之下吗?”于是,范雎劝秦王命白起收兵,白起听说此事,从此与范雎有了嫌隙。不久,秦王下令让白起再次领兵攻赵,白起不从,认为最佳的进攻时机已过。秦王认定白起抗旨,再三命令白起出征,白起只好带病上路。但是,范雎对秦王进言说,白起目无君上,有谋反之意。于是,秦王就赐了一把宝剑,命令白起自杀。就这样,一代名将归于尘土。白起死得冤枉,秦人为他建祠,而范雎却因此背上了一个馋杀功臣的污名。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战国时代,不仅名将辈出,靠一张嘴折服群雄的辩士也大有人在,秦国后期的范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范雎是魏国人,自负有才,便四处游说诸侯,希望他们接纳自己的建议,但是都没有成功。只好屈居魏国一个叫须贾的大夫手下做门客。有一次,范雎跟随须谷出使齐国,齐王很赏识他的才能,便重赏于他。须谷将此事报告给了魏国权贵魏齐,魏齐认定范雎通敌卖国,命人将他打个半死,还让人往他身上撒尿。范雎装死逃了出去,跟着秦国使臣逃到了秦国去了。秦国当时的国王是秦昭王嬴稷,他以武力征服了周边小国,对范雎这种靠最边吃饭的辩士不以为然。于是,范雎给秦王上书一封,历陈秦国之弊端,秦王之险境,秦王这才召见了范雎。

当时,秦国的内政由宣太后和穰侯把持,范雎要上位,就得将宣太后和“国舅”穰侯等权贵排挤出朝廷,但当时的范雎只是一介布衣,与秦王也没有交清,而宣太后和穰侯都是秦王的骨肉至亲。所以,范雎先不忙着表达自己的主张,而是先试探秦王,见秦王情词恳切,这才说了心里话。范雎先是举了姜太公和文王的例子,表明即使交情很浅也可以对彼此深信不疑;又举出伍子胥的例子,以示自己愿意对秦王忠心不二。秦王听后深受感动。不久,秦昭王废弃了宣太后,将穰侯等四大贵族赶出京城,拜范雎为相。范雎说秦王的成功,是范雎走上政治高峰的起点,也体现了古人超高的语言智慧。

历史上的功臣,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或者被当代的帝王忌惮而杀害,或者失去“先帝”的庇护,被新主子除掉。战国时期的商鞅吴起等人为各自的国家殚精竭虑,最后却没能得到好下场。秦国的宰相范雎,凭借一张伶牙利嘴,利用”合纵连横“之术,为秦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那么,范雎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秦王杀死的呢?众所周知,范雎虽然是魏国人,但是深受秦昭王的信任,不但拜为宰相,还经常赏赐给金银珠宝。但是,范雎这个人性格很有特点,他睚眦必报。有恩报恩,有仇则报仇。对于曾经对不起他的人,他是一个也不会放过,而对于曾经在他落难时相助过的人,他又不吝惜财物回报。

当初,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时,得到了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为相后便分别举荐为秦国大将和太守。但是,这两个人却不争气,后来都犯了大罪。秦昭王虽然没有责备范雎,但是对范雎难免心生芥蒂,而范雎此也很内疚。正巧这时候,一个叫蔡泽的人找到范雎,对他说,自古月满则亏,您现在正是鼎盛时期,这时候不功成身退,更待何时呢?范雎觉得有理,加上之前的事的影响,便辞去了宰相之职,交出了相印。秦昭王挽留未果,只好由着他去了。范雎辞官后,不久就病死了。所以,范雎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秦王杀死的,显然就有了答案。范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合纵连横”策略依旧发挥着作用,几十年以后,秦国灭六国,终于一统天下。

标签: 白起秦国名将范雎长平之战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历史上帮助秦灭六国的范雎原竟是魏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秦灭六国,历史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从楚国和魏国却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国。正在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张禄,说有要紧的事求见。张禄原是魏国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

  • 蔡泽一句狠话逼得范雎交出相位做了秦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蔡泽,范雎,秦朝

    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很多时候,一句话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特别是在古代人治社会,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人跌入深渊,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当然,一句奇思妙想的话,也能让人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个读书人,名叫蔡泽。蔡泽是纲成(今张家口怀安县)人,能言善辩,学富五车,有心指点江山,但

  • 范雎:芈八子秦宣太后 杀神白起都折在了他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范雎,芈月传

    战国时期游说诸侯的纵横家除了张仪、苏秦之外,还有很多。但要论才能和作为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范雎算是继张、苏之后的佼佼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热播剧芈月传中的女主角秦宣太后以及由宣太后弟弟魏冉举荐、凭斩首九十余万人的赫赫战功上位的战神白起,都曾是在秦国叱诧风云的人物,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在范雎手中被

  • 秦国权臣范雎:整死了名将白起逼疯了秦昭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范雎,白起,秦昭王,

    秦昭王宠信范雎,不仅将他一脚提拔为相国,晋爵应侯,还不惜失信天下,讨好笼络。为了给范雎报私仇,劫持平原君赵胜,为天下笑。按说秦昭王对你范雎好到这个份上,范雎应该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从此全心全意为秦昭王办事,这才对。可惜没有。范雎阳奉阴违,只一句话,便整死了白起,还把秦昭王害得大脑受不了刺激疯了。事情

  • 秦昭襄王的爱臣范雎简介 范雎说秦王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昭襄王,范雎,秦国,春秋战国

    范雎生平范雎成为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后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公元前271年,范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随出使魏国的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襄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拜为客卿。公元前266年,范雎为相。秦昭襄王听取范雎的提议,废除了大秦宣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

  • 范雎隐忍成为秦国相:先秦时期最完美的一场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雎,秦国,复仇,

    范雎(?-前255年),字叔,战国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

  • 范雎简介 历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丞相,秦国,范雎

    导读:范雎(?-前255年),也叫范且(通假字,古时“且”通“雎”)《史记》中是“雎ju”字,有书为“睢 sui”字,评书家多读此音,字叔。中国战国时魏国人,秦昭王宰相。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范雎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善辩,本欲求官于魏王,但因家贫无资可通

  • 揭秘:郑袖是什么人?郑袖为何要加害于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袖,屈原,楚怀王

    有传说道,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曾与大才子屈原有过一段深情的爱恋。有的说是郑袖迷恋屈原不得,于是因爱生恨,勾结靳尚设下阴谋诡计陷害屈原,致使其被发配边疆。屈原才因此郁郁不得志,写下众多千古名篇。也有说郑袖、屈原二人是真心相爱的,但是后来被楚王发现了,所以屈原被逐出皇城。屈原自杀也是伪造的,其实是

  • 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后来人们又是怎样纪念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屈原,春秋战国,楚国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

  • 屈原事怎样过完自己一生的?屈原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屈原,春秋战国,楚国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