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康熙年间惨遭斩绝的朱家皇族:无一人幸免

在康熙年间惨遭斩绝的朱家皇族:无一人幸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3/12/26 3:54:59

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向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曾经与朋友们谈起明之亡,也曾对此大惑不解,即使崇祯自己爱面子到了极点,不肯被人笑作临阵脱逃,但怎么也应该让太子到南京暂避,这样的话,北京即使陷落,他自己即使在煤山自尽,作为陪都的南京也可以立即以太子为中心建立名正言顺无可争议的“救亡政F”,何至于有什么“福、潞之争”以及多次的“北来太子案”?

可是,崇祯皇帝出了好面子之外,最大的弱点就是多疑,很难想象在他心中有什么人是可以信任的,包括他的儿子。自己不去南京是因为面子,而不让儿子去南京,就是多疑——他害怕自己成为李隆基第二,万一要是北京没有失守呢?已经16岁的儿子要是在南京自立为帝,奉自己为太上皇,把自己架空,该怎么办?所以,在担心北京难保玉石俱焚的焦虑中,崇祯皇帝死死拉着他三个儿子与自己一起坐等着北京沉没在农民军的汪洋大海——很不符合常理和逻辑,可事实就是如此。

九门相继落入敌手,崇祯可以把皇后、妃子、公主们杀死或赐死,自己也可以一死殉国,但对于三个儿子,总还是存着他们能够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便把他们交给心腹太监们让他们想办法逃出去。但这个太晚的决定并没有挽救皇子们的命运,那些平常里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监们可没有什么赤胆忠心,面对北京到处都是农民军的情况,他们或是把皇子都在街上让他们自生自灭(这还算是仁慈),或是干脆拿着皇子去向大顺军请功,于是,他们全都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取自《甲申核真略》和《定思小纪》的说法)。

李自成并没有立即杀死他们,而是带着他们去征讨打着“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旗号来和他作对的吴三桂,为的是以皇子来要挟吴三桂——李自成自然不会知道吴三桂后来对南明永历帝的所作所为,否则的话绝不会想出这个主意。在山海关,李自成被吴、满联军击败,接着一败再败,三位皇子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摆脱了大顺军,走上了各自不同但最后殊途同归的路。

说“殊途同归”,是因为三位皇子虽然相差了几十年,但最后都死在满清朝廷手中。

先说皇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他的身份最尊贵,运气和遭遇也是最差。从大顺军中逃出后,可能是因为要寻找亲人,他回到了已经落入满清的手中的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了周家。并和自己的妹妹,那个被崇祯帝砍掉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重逢,兄妹俩抱头痛哭。然而周家人都是势力小人,哪里会保护安置这位烫手山芋?

太子的舅舅周绎出面要刚安顿了两天的太子马上走人。在乱军当中吃够苦头的太子早就一肚子怨愤,再见到这些臣子加亲人的不忠不义,哪里还压得住火?与自己的舅舅大吵起来,以至于双方拳脚相加,终于惊动了邻里和巡捕,周奎见已瞒不住,便把自己的外孙子举报了。

清摄政王多尔衮无端的抓住了大明王朝的真命天子,按说应该是喜出望外,可事实上明太子的落网并不那么简单,无论是杀是留都很麻烦。作为外来入侵者,满清一方面为了收买人心可以礼葬崇祯皇帝,可以善待所有不再抵抗的人,另一方面对于他们一统中原的障碍决不会手软。可明太子正好处在这两中态度的矛盾当中,若是留着他,明朝的忠臣义士就会心怀希望的打着他的旗号前赴后继。可如果杀了他,满清的为明朝报君父之仇的说法就会自食其言。

多尔衮不愧是精明的政治家,他很快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让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将太子杀掉。于是,一场“认证真伪太子”的闹剧上演了。首先是亲人指认,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周绎自然领会了摄政王的意图,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长平公主坚持说是真,被周奎打了一个耳光后也不敢再说话。原太子的侍奉太监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认是真,马上被处死,剩下的也就承认是假。连曾经是太子老师的原内阁大学士谢升也指出是假。

虽然太子当众说,谢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讲书时说过某事,现在还记得吗?弄得谢升哑口无言,怏怏而退。但结果已经出来了,太子是假的!还有人上表坚持说是真的?好办,杀!一气杀了十五个争辩的大臣,终于没人敢说话了。太子在被压上断头台的时候也许明白了,他原本来北京时看到满清礼葬他的父皇,以为也会厚待他,可父皇受到礼遇是因为死了,而自己是活的。他终于连以一个前朝太子的身份去死的机会都没有了。

标签: 朱家皇族

更多文章

  • 秦时明月里的朱家 究竟是何等英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时明月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里朱家是农家六堂之一神农堂的堂主,号称“三心二意”、“千人千面”每次见人都是一副不同的面孔,消息灵通。其实真正的朱家并不是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人物。网络配图朱家是汉代的著名游侠,他是鲁国人,和汉高祖刘邦是同一时期人物。鲁国是孔孟之学的圣地,大家都在学习儒家文化,朱家却行侠仗义,闻名于

  • 解析虞子期在历史上真的是虞姬的哥哥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虞子期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句话正是来自于虞姬的口中,而当时她在唱这句歌词正是虞姬在自刎殉情前吟诵的一首诗,从这之后,这首歌词就成为了这位绝代佳人的千古绝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下虞姬的简介。虞姬项羽图片关于虞姬简介,她是楚汉之争时期著名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的一位美人,对于她是什么

  • 虞子期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 虞子期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虞子期

    虞子期是一个小说野史中的虚构的人物,他是项羽五虎将的一员,其他的四人都在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载,唯独他没有被提到,由此可见,虞子期是一个后人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才添加的这么一个虚构的人物。那么野史中虞子期是怎么死的呢?虞子期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在小说中虞姬有一个哥哥,叫虞子期,他一直跟着项羽,是项羽手下

  • 项羽爱人虞姬哥哥虞子期以什么闻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虞子期

    虞子期简介虞子期简介中虞子期在历史中并不存在,他是小说家们虚构出来的人物。据虞子期简介描写,大多数历史小说中说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从小和虞姬相依为命一起长大,他长得风流倜傥,眉星剑目很是得女孩子的喜欢。官位一直到将军,是项羽最为器重的四大将军之一。虞子期画像虞子期在遇到项羽之前主要靠卖武器来过日子,

  • 历史上真的存在虞姬哥哥虞子期这个人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项羽,英布,虞姬,虞子期

    虞子期,闻名天下的虞姬虞美人的哥哥,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存在的,是明朝时期的甄伟虚构的人物,出现在《西汉通俗演义》这本书中。那虞子期以什么闻名的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本身,另外一个就是他自己的妹妹虞姬了。虞子期本身为人利落,在跟随项羽之前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名声。虞子期主要从事的就是铸

  • 虞子期简介 楚霸王项羽麾下五虎将之虞子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子期,秦朝,秦朝将领

    虞子期的姓名均不见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而最早仅见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甄伟为明朝人,与汉代时间上距离较远,而且其著作为演义,就是通俗小说,故而应为其虚构的人物。到清朝,被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引入他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项羽五虎将源起于此,其他四人都是历史真实人物。总结

  • 楚汉传奇第56集剧情 虞子期和项羽商议军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汉传奇,楚汉传奇第56集剧情

    楚汉传奇第56集剧情虞子期和项羽商议军事,虞子期建议还是等大军准备妥当,再攻击汉军。项羽不同意,下令各路人马准备出发,并沿途吸收四散在各地的楚军。虞姬安全的回到范增驻军的地方,范增急忙派人把虞姬送回项羽身边。楚军返回途中,季布再一次违抗军令,项羽很生气,责问季布为什么不听命令,季布坚持自己的作战方案

  • 楚汉传奇第68集剧情 虞子期与虞姬相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楚汉传奇,楚汉传奇第68集剧情

    楚汉传奇第68集剧情范增立于雪中多时不得见楚王,灰心而归。第二日起打算不再参与商议军事。钟离昧劝导范增,范增终同意再见楚王。项羽假意请到范增参议军事,其实是为剥夺其手中兵权。范增气不过,提出不会再来。虞子期与虞姬相见,告诉虞姬项羽不再听范增谨言,希望虞姬劝说项羽。正巧项羽回营,虞子期正要相劝,被项羽

  • 韩信做出最错误的一个选择,就是逼死钟离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钟离眛,西汉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淮阴侯这一生中,做过很多正确的选择,但也做过不少错误的选择。在他所做的那些错误选择中,最错的一个选择,

  • 逃离楚军的钟离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钟离眛,项羽

    逃离楚军的钟离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名字之辨钟离眛的‘眛’,应为‘眛’,而非昧或眜。眛为“目未”合字,而非“日未”、“目末”等。眛:(形声。从目,未声。本义:目不明)同本义[blind]眛:目不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