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失去西施的范蠡是怎样生活的?范蠡生平简介

失去西施的范蠡是怎样生活的?范蠡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4/1/27 6:55:55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吴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史记》中并没有任何记载。直到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才出现她的俪影: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东西:“鸱夷”。鸱夷,就是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越王勾践把西施装进“鸱夷”,压上石头,投之于江。至于民间盛传的西施和范蠡相恋的故事,惟一的记载是东汉《越绝书》:“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西施到底是鸱夷沉江,还是与范蠡同泛五湖,像童话中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似乎成了一个谜团。善良又善于自欺的民间选择了后者。于是“美人计”西施故事的大团圆结局,抚慰了中国民间的好奇心。

可是,《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范蠡的结局却与同泛五湖的传说迥然不同:“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请注意,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鸱夷”这种奇怪的东西!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越灭吴后,范蠡不辞而别,改名叫“鸱夷子皮”,前往齐国。“鸱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个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后来离开齐国到陶(今山东定陶)的时候又改姓朱,却偏偏在离开越国的时候改名叫皮袋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吗?“鸱夷子皮”,这是什么样的名字呀!难道复姓“鸱夷”,名“子皮”?这件离奇的举动发生在西施鸱夷沉江之后,因此毫无疑问是范蠡和西施相恋的铁证!

西施鸱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于湖上,为了纪念刻骨铭心的爱人,范蠡抛弃了基本的更名原则,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鸱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鸱夷为名。爱情,只有爱情,刻骨铭心的爱情,才能解释如此离奇的举动,也才能稍稍抚慰一颗破碎的心。这个名字不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践的残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恋情,同时草蛇灰线,传递出范蠡和越王勾践的恩怨纠缠。

—台湾小说家高阳如此解释范蠡自称“鸱夷子皮”的缘故:

鸱夷是用牛皮或马皮做的酒囊,用得着时,虚能受物,腹大如鼓,用不着时,不妨掩而藏之,范蠡以此自况,正就是君子用行舍藏的意思。一说,吴王夫差赐属缕剑,命伍子胥自杀,用鸱夷盛了他的遗体,投之于江,所以范蠡自称鸱夷子皮,在表示他亦是越王的罪臣。(高阳《清官册》)

这两种说法都错了。前者无法解释为什么后来齐国请范蠡做相的时候,范蠡拒绝的原因。既然“君子用行舍藏”,齐国请他做相,正是君子“用”的时候到了,为什么还要“藏”起来呢?后者直以范蠡自为越王罪臣,就更离谱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藏良弓和烹走狗的人不仁义,并非“良弓”和“走狗”有罪在前。况且范蠡本非越人,乃是楚人,本来就是四海游荡,辅佐越王只不过是想成名立业,试一试自家本领如何,功成身退,再继续游荡四海,何罪之有?

历史学家们闭目塞听,不愿深究范蠡何以自况“鸱夷子皮”的真正原因,也许仍然是“成王败寇”的心理惯性使然,因为西施之死揭破了帝王霸业之后的肮脏秘密;可是他们也错过了考证出西施和范蠡相爱的铁证的光荣。

西施死后,范蠡心如死灰,一霎间消灭了所有的雄心壮志。要复仇吗?西施已不能复生。况且越王有恃无恐,灭吴的强大军队还等着称霸天下呢。

范蠡出走,万念俱灰,浮舟临江,自号“鸱夷子皮”,自此之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想到以后的生计,苟活的余生,范蠡喟然而叹曰:“计然献了七条计策,越国仅仅用了其中的五条就打败了吴国。既然用来治国很有效,我要用这七条计策来治家。”计然是范蠡的老师,名叫辛文子,是晋国逃亡公子的后代,是一个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技术精湛的“相者”。范蠡用计然传授的方法,到山东定陶去经商,因为他认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与四方的诸侯国四通八达,货物交易起来十分便利。范蠡的方法是治理产业,囤积居奇,但是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是苛求他人。他认为善于经营致富的关键是:能够任用贤人,懂得把握时机。

在十九年的时间里,范蠡三次赚了千金之财,两次都散给了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到了晚年,范蠡精力衰竭,把产业委托给了子孙,变成了家族式的企业。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产业,继续滚雪球式的发展,终于有了家财巨万。

范蠡化悲痛为力量,把失去西施的悲痛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成了千万富翁,以致今天的生意人都供奉着陶朱公的牌位和画像。

标签: 西施范蠡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文种为何没听范蠡的劝谏?文种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种,范蠡,春去战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夫

  • 范蠡与西施是什么关系?范蠡的最爱是西施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范蠡,西施,春秋战国

    传说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住了几天,西施与阿得大叔商量,想重操旧业,纺纱织

  • 伍子胥与范蠡同是有功之臣为何结局相差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伍子胥,要离,范蠡,阖闾

    吴王阖闾在和勾践的战斗中,被勾践用箭射伤之后,病重身亡。阖闾在死之前曾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杀父之仇”,即位后的夫差发誓三年后必定灭掉吴国。三年后,吴军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投降吴国。此时,伍子胥认为应该联合齐国彻底的覆灭越国,而当时的夫差认为小小的越国经此一役之后会一蹶不振,不足为虑了。夫差的考虑是先

  • 揭秘:关于范蠡三致千金三散千金的事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商圣的只有三个人,而范蠡便是其中一个,本是著名的军事家,学富五车,知晓天文地理等,是为才子,为越王勾践所用,后功成身退,隐居于市,一边耕作荒田,一边白手经商,几度称为富甲一方的人物,且仗义疏财,深受好评。范蠡在成功帮助勾践灭了吴国重振越国后,便向勾践辞官隐退,是一个非常有远

  • 揭秘:商圣范蠡师承何方?以及一生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范蠡,西施,沉鱼,落雁夫差

    范蠡的老师是计然,他是春秋时期著名大家,传其本名为文子,乃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计然收下布衣范蠡为徒,授以学识和七策,范蠡用了五计便辅佐越王灭了吴国。计然的名字意味着是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可见计然的自信程度。计然祖上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为人率直不好权势,学识丰厚不愿教授诸侯,遂收范蠡为

  • 古代谋臣第一人范蠡:从政复国安邦 从商富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蠡

    大家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的越国亡国之君勾践,为了能够一雪亡国之耻,天天睡在柴禾上,天天舔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果然,最终勾践灭了吴国,大仇得报。于是,有人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于是,这变成了一个励志故事。其实,立志固然重要,但越国能灭掉吴国,单

  • 揭秘史记里的中国第一份富豪榜:范蠡最早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史记,范蠡,富豪,

    “太史公富豪榜”上最早出现的两位,是了不得的名人。一是范蠡,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灭吴之后,因为还有许多智谋未能用尽,于是乘扁舟浮游江湖,改名换姓,经商聚财,至千金辄散去,世号陶朱公。再有一位是子贡,孔夫子的高足。子贡先生有一特点,谓“亿(臆)则屡中”,就是推测商品的行情变化非常准确,难怪是要发大财的

  • 夫差与西施的故事传说 西施爱夫差还是原夫君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夫差,西施,范蠡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她怎么也不会料到,日后自己会成为“美人计

  • 范蠡助越王勾践:明知其不义 为何助越灭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蠡,越王勾践

    在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春秋争霸时代,范蠡无疑是高手云集、群英荟萃的人才大军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放下他文武兼备、大德大勇不说,单凭他对勾践认识的透彻程度,以及他退隐保身的先见之明,就足令世人惊叹咋舌。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范蠡明知勾践是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不义之人,为何当初还要受苦受辱,助其

  • 在《卧薪尝胆》中 范蠡为何舍得献妻帮助勾践?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范蠡,卧薪尝胆,勾践

    公元前494年,勾践在夫椒之战中被吴王夫差打败,被迫向吴乞和为奴。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饱受屈辱的勾践睡柴草、尝苦胆,最终吞灭吴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楷模。不过,勾践的成功,只靠“卧薪尝胆”是绝对办不到的,还离不开两位智能之士的忠心辅佐。一位是大夫文种,另一位是将军范蠡。文种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