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是谁?被遗忘的太和公主

唐朝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是谁?被遗忘的太和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89 更新时间:2023/12/12 17:28:13

太和公主是唐代晚期的公主,她是为了唐朝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纥(回鹘)可汗的大唐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高阳公主文成公主或是盛唐的太平公主

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则于同年嫁给保义可汗的儿子、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姑婆咸安公主,曾在唐廷仓促要求回纥出兵协助对抗吐蕃而被送到吐蕃和亲,可怜的咸安公主作为政治筹码,在回纥待到808年,直到过世为止,前後总共嫁给三位可汗。

太和公主则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当时衰弱的唐廷,长安城竟没有足够的设备能够招待所有迎亲的回纥使节团人员,於是有大部分的回纥使者是被安排在边境外,唐朝还得被迫以强势货币来买多馀的贡品(回纥以马匹作为贡品要求唐朝以丝绸来交换),以及公主的嫁妆。好在唐回两国边贸自此和亲之後重新活跃,只是好景不长。一是公主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也死了,二是回鹘在战争中先败于吐蕃。

公元840年又大败于其西北部族黠戛斯,盛极一时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黠戛斯自认是汉将李陵之后,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人送太和公主归唐,中途为回鹘残部乌介可汗所劫,企图奉公主南徙至唐朝边境重振河山。这时唐帝国见其衰败若此,便再也不将一度不可一世的回鹘放在眼里,果断出兵予以痛击,抢回公主,一吐咽了将近百年的恶气。乌介可汗不曾料到和亲了这么多年的岳家,竟会从背后给自己来这么一刀,仓惶中率三千人逃走,后为部下所杀,回鹘亡国,众部族离散。唐回两国恩怨,终于了断。

太和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国,悲喜交集,尤其见到宗亲故旧,说起国外所经历的周折、磨难及思乡之痛,欷嘘流涕。唐王朝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恭候公主来归,在京百官班迎再拜。并进封为定安长公主,以感谢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而那些未被远嫁他乡执行和亲的她的姐姐妹妹们,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有七位公主见她回来享有那么高的荣誉,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皇帝愤怒,差夺了她们的封绢(公主食俸)以赎罪。

对南诏和亲议由来已久,朝中重臣赞同反对各执一词,故好几年未能决。公元880年,镇守西南边陲的地方节度使再申和亲议,唐僖宗被劝说不过,同意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南诏王隆舜见求了多年才有结果,十分高兴、慎重,当即派三位宰相前来迎接公主。而最先提出和亲的唐前西川节度使高骈从扬州上书僖宗,说这三人都是南诏重要谋臣,最好将他们毒死,“蛮可图也”。于是三位南诏宰相被毒死。

第二年,南诏又遣使臣来迎公主,还带来一百多床珍异毡毯进献,僖宗找了个托词,说是正为公主准备嫁妆,把他们打发掉了。过了两年,南诏不屈不挠再遣使来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只好约定礼使、副使及婚使,择日送公主南下和亲。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新唐书·南蛮传》的记载是,“未行,而黄巢平,帝东还,乃归其使。”最终还是让他们空手而返。

唐末皇帝的谋臣们,总是以蛮夷们不讲信义,劝谏君王对他们也不讲什么诚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像僖宗这样反复无常、将两国外交嬉同儿戏,在一些人眼里还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聪明之举。可是他们却忘了唐朝初期是以诚信立国的,大唐盛世期间唐太宗和唐高宗又何曾背弃与周围邦国的盟约?南绍王隆舜死后,谥号圣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与唐朝修好,唐昭宗不答。这时的南诏王国与大唐帝国,都已走到历史的尽头,不复相通。没几年,两国皆亡于内乱。

标签: 唐朝公主和亲

更多文章

  • 大唐和亲血泪史:唐朝太和公主曾陪侍五个丈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和公主

    俗话说,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真是不假。唐宪宗第五个女儿叫太和公主,是大唐四个和亲公主中的最后一位,堪称是倒霉蛋中的倒霉蛋,短暂人生四十余年,曾被逼嫁过五个丈夫,经历的倒霉事儿说也说不完。元配:阴差阳错,姐上花轿妹出家。去回纥和亲是个倒霉事儿,这是唐代公主们的共识,因为前车之鉴不远。比如太和公主的姑

  • 宪宗女儿太和公主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宪宗

    唐穆宗初立(公元821年),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等2000人来唐朝迎婚,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礼仪空前隆重。唐穆宗将太和公主册为可敦,出嫁给回鹘的崇德可汗。太和公主自长庆元年(821)远嫁和亲,在回鹘生活了20年。这一时期回鹘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交加,可汗彼杀被逐更迭频繁,一些大臣

  • 中国古代名将:一生驰骋疆场的骑兵将领苏定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定方,名将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功升迁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另封其儿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 元五年(789年)九月二十三日,朝廷诏令史官考定功绩,“第其前后”,以褚遂良、苏定方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

  • 唐朝名将苏定方究竟灭了那些国家?灭国神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定方,唐朝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今河北省武邑县)人,是唐朝初年的一员名将,因他一生平定数国,皆生擒其主,所以后世将其誉为“灭国神将”!苏定方并未杀害罗艺,【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已做说明,但苏定方身上还有许多疑问,诸如苏定方出生于592年,但却为何没有在隋末唐初扬名立万?他又灭掉了那些国家呢?苏定

  • 被误读的隋唐英雄:李元霸、柴绍、苏定方、罗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英雄,李元霸,柴绍,苏定方,罗成

    隋末唐初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乱世,而《隋唐演义》正是给我们描绘了这一时期一群英雄好汉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炀帝暴政。隋唐演义中的大部分英雄人物在历史中都有原型,但是有些人物却不是“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也就是说有些人物在我们固有的认识里出现了误读的现象。李元霸,历史上并没有那个打遍天下无

  • 唐初名将苏定方: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定方

    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二月初八夜,苏定方率领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乘雾突袭突厥的牙账(将帅所居的营帐),颉利可汗狼狈散逃。李靖大军赶到,杀得东突厥溃不成军斩首万余级,俘虏十余万。李积(徐茂公)部也俘五万余人而回。阴山之战,唐军大获全胜,彻底击败

  • 解密:隋唐大将苏定方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定方

    公元627年,苏定方征讨东突厥,擒获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因战功授左武候中郎将,后再迁任左卫中郎将。655年,苏定方征讨西突厥,苏定方率领五百骑兵乘着西突厥不背打败了两万多骑兵,但是由于王文度的处处阻挠,这次出征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657年,苏定方再次出征西突厥,这次出兵苏定方大胜而归,擒获了沙钵罗

  • 真实的苏定方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被称作灭国神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定方

    在中国的通俗历史小说、评书、戏剧中历史人物通常会经过艺术加工,而被“包装”,特别是以隋唐时期为甚。苏定方名烈,字定方,是唐初一名大将,一生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他非凡的战绩深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朝廷的一员得力干将。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中,苏定方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

  • 苏定方为何杀罗成?苏定方杀罗成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是唐朝初年一名大将,生于592年,卒于667年,可以称得上是战功赫赫,一生都是在征战当中度过,为唐朝国土面积的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至少对于汉民族来说,苏定方是个好同志,但他在民间的口碑却一直不太好,这是受了一些评书和戏曲的影响。在古代的很多文艺作品中存在着的苏定方却是一个大反派,

  • 苏定方生平简介 苏定方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定方

    苏定方唐朝著名大将,名烈,字定方,他在世时多以字称之,所以后世一般都以苏定方称呼他。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冀州武邑人,后迁居始平县,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