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03 更新时间:2024/1/20 12:39:24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册府元龟》卷393《将帅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大将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出奇制胜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及部将史思明反叛,郭子仪欣赏李光弼的军事才能,向唐玄宗推荐他,玄宗诏李光弼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云中太守,后又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为大唐收复常山郡(今河北正定),该郡地处叛军南北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李光弼率领朔方军五千人进攻常山,当地团练兵将自己的将领史思义绑来投降,李光弼善待思义,亲自为其松绑,使他真心归顺,供出叛军动向。次日,史思明率二万骑兵直压常山城下,李光弼向史思义问计,史思义说:“今军行疲劳,逢敌不可支,不如按军入守,料胜而出。虏兵炎锐,弗能持重,图之万全。”李光弼接受了降将史思义意见,守城不出,把军队分成四对,以劲弩五百连番射敌,叛军死伤惨重,退兵。当叛军在野外吃饭时,李光弼派轻骑数千,突然袭击,一举消灭叛军五千,收复常山郡九县中的七县。十月,郭子仪率军来常山与李光弼会师,在嘉山与叛军决战,大破之,斩首四万,俘千余人。

太原之战

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下诏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到灵武,在灵武召见了李光弼和郭子仪,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节度使如故,又特命他为北都太原留守。李光弼奉命由灵武率军五千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李光弼指挥的“太原之战”,是唐军取得的平息安史之乱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并企图占领太原后,由北道夺取灵武。当时太原尹李光弼手中只有一万人,太原城方圆四十里,由于李光弼治军严整,与将士同甘共苦,令行禁止,士兵严守,史思明无隙可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李光弼一面防御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让战士从城中挖地道通城外,打击敌军,此是中国最早的地道战;他还在城上安装石炮(抛石器)击毙叛军十分之二三;地道后来挖到史思明大营,俘斩叛军一万多人。叛军内讧,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史思明退兵范阳,蔡希德因疲惫不堪而败军。

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向敌军发动进攻,歼敌七万多人,太原之战”取得完全胜利。太原之战是平乱战争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是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李光弼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此战为后来胜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胜利消息传到灵武,唐肃宗下诏奖赏李光弼,加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魏国公。

朔方节度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八月,唐肃宗再次诏李光弼入朝,升侍中,改封郑国公,九月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十万大军讨伐安庆绪,因为肃宗不相信李、郭,不设主帅,只派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揽诸军,邺城之战,结果大败,李光弼败不折兵。邺城兵败,鱼朝恩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七月,唐肃宗夺剥夺郭子仪兵权,任命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治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天下兵马副元帅,率五百亲兵赴洛阳统帅朔方军。

同年八月,李光弼又被任命兼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撤出洛阳,移军河阳,留洛阳空城给史思明。十月,史思明进攻河阳,李光弼这次又发挥才能,他看到史思明作战主要依靠良马千余匹,这些马每天都在黄河南岸沙渚上洗澡,便心生一计,挑选军中母马五百匹,把它们所生小马驹留在城内,把马全部赶到黄河北岸,母马因为挂念城中小马驹,就嘶叫不停,史思明的战马听到以后,也都随之跑到黄河北岸,被唐军所获。接着,李光弼又用木杆铁叉叉住史思明黄河上的火船的进攻。史思明损兵折将,亲率大军再进攻河阳,李光弼身先士卒,他事先在靴内藏刀,对将士们说:“战,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三军感动,部将李抱玉、荔非元礼等率兵奋勇杀敌,大败叛军,杀敌一万余,生擒八千余人。河阳之战李光弼再次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河阳之战”大胜,牵制了史思明主力军,保障了潼关和长安的安全。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正月,唐肃宗加李光弼太尉兼中书令。

中兴第一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二月,唐肃宗轻信宦官鱼朝恩,不听李光弼正确意见,命李光弼冒险进攻洛阳。李光弼无可奈何,留李抱玉守河阳,自己与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会同鱼朝恩进攻洛阳,仆固怀恩不听李光弼军令,不在洛阳城北邙山而在平原布阵,结果大败,唐军只好退守闻喜(今山西闻喜),史思明虽然获胜,却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唐肃宗以邙山之败罪在仆固怀恩,拜李光弼为侍中兼河中节度使。后又任命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属江苏),进攻史朝义军。李光弼先克许州(今河南许昌),活捉史朝义将李春,再入徐州(今江苏徐州)。唐代宗即位,封雍王李适(kuò)天下兵马元帅。史朝义九十万大军被困洛阳,兵败。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公元763年(宝应二年)正月,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息,李光弼自始至终参加指挥大军,一直是唐军平叛主将之一,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唐军歼灭叛军有生力量,为平息内乱立了头功,《新唐书》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标签: 李光弼唐朝名将

更多文章

  •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临淮王李光弼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名将,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

  • 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

  • 大唐名臣李光弼:赫赫战功以骁勇果敢而著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名臣,李光弼,战功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

  •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很多人对于李光弼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他“计诱敌战马”这个故事中开始的,对于这个故事,小编也是知道的,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今天小编特地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故事,来看看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网络配图故事简介:唐代名将李光弼自幼熟读兵书战法,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他

  • 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呢 其实里面是原因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

  • 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史思明为什么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史思明为什么一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河阳之战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古代最为经典的攻坚战之一。最后唐军副元帅李光弼多次挫败史思明的进攻,取得了战事的胜利。史思明占据洛阳后,便一直和退守河阳的李光弼相持。

  • 唐朝名将李光弼有多厉害?他有哪些著名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光弼,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光弼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经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唐朝能够将西域控制,靠的无疑是唐朝的名将,在唐朝时期,最不缺少的就是名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唐朝在前期无疑是非

  • 河阳之战内忧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赢这场仗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李光弼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光弼如何打赢河阳之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中,大唐天子统御无方,屡屡败坏大局。在759年的邺之战中,唐肃宗再次犯浑:以宦官监军,不设主帅。结果,20万大军被史思明大败。大唐收复两京后的大好局面遭到逆转,形势岌岌可危。危急时刻,李光弼巧妙用兵

  • 李光弼:能与郭子仪相提并论,为何却没他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光弼,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光弼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

  • 刘仁轨让方士算一卦,能当多大的官?答:官至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仁轨

    关于袁天罡的事迹,想必许多人都很熟悉,有人认为袁天罡是被神化了,世间不可能有这样几近于神的人存在,但既然袁天罡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贞观初年,袁天罡途径陈仓县,得知好友刘仁轨在此做县尉,就前来探望,两人把酒言欢,刘仁轨就让袁天罡为卜上一卦,看啥时候能升官。既然好哥们提出要求,袁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