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呢 其实里面是原因的

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呢 其实里面是原因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41 更新时间:2024/1/20 22:29:44

李光弼为什么会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虽然世人更熟悉郭子仪,但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确实是李光弼,李光弼一直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其军事才能在当时是最强的。收复常山郡、太原之战、河阳之战和击败袁晁等都是李光弼的战功,所以《新唐书》中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李光弼曾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当时王忠嗣就很看重李光弼,认为“光弼必居我位”。后来王忠嗣被李林甫陷害致死,而李光弼在749年被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推荐为朔方副节度使,本来李光弼是很感激安思顺的,但后来安思顺想拉拢李光弼,于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光弼,李光弼知道后就托病辞官回了家。后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认为李光弼是个人才,就上表给李隆基,把李光弼召回了长安。

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李隆基急需军事将领,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李隆基,李光弼成为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也就是实际上的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指挥的第一次战斗就是收复常山郡。李光弼带领5000名朔方军攻打常山,俘虏史思义,在史思义的建议下,李光弼兵分四路对阵史思明的两万骑兵,出奇制胜,叛军损失很大。常山郡基本被收复。之后李光弼和郭子仪领兵取得了嘉山之战的胜利,河北大部分地区被收复。

虽然李光弼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长安还是陷落在即,李隆基出逃四川,长安城不久陷落。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僭越称帝,拜李光弼和郭子仪为相,授尚书之职,仍领节度使之职。李光弼奉命镇守太原,以阻击叛军。757年正月,太原之战正式开始,史思明领兵十万进攻太原,想在太原开一道口子然后进军灵武。当时李光弼手中的士兵加起来还没有一万,士兵们未战先怯,想修筑防御工事消极避战。李光弼则认为临时抱佛脚根本行不通,还不如一面积极防御,一面选择性进攻。当时李光弼让一部人士兵在城墙上安装石炮攻击叛军,又让另一部分士兵挖地道直接通往叛军大营。一下子斩杀了一万多叛军。而且,当时的叛军出现内乱,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史思明带领一小部分兵退回到范阳,剩下大部分士兵对阵李光弼,被李光弼组织精兵斩杀了七万余级。太原之战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同时为大唐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

但在759年的相州之战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领20万大军攻打史思明的五万大军,却因为唐军没有统一指挥而只是有一个宦官鱼朝恩来监督,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把战败原因归于郭子仪,郭子仪的兵权被收回。李光弼接替了郭子仪的职位:朔方节度使和天下兵马副元帅。成为平叛的最主要将领,在接下来的河阳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最大程度牵制住了史思明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中,李光弼的部下李抱玉、仆固怀恩等都有出色的表现。

随着李光弼战功的不断累积,宦官鱼朝恩开始担心李光弼功劳过大压自己一头,所以处处使绊子,在接下来的邙山之战中,因为鱼朝恩和仆固怀恩的怀私,致使唐军大败,不过这一次唐肃宗倒还是比较理智,并没有问责李光弼。李光弼得以继续领兵平叛。之后又击败袁晁,终于在763年,走投无路的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李光弼自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战斗到安史之乱结束,无愧于“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评价。但郭子仪被弃用、来瑱被诬陷致死等事件让李光弼彻底怕了宦官,所以在安史之乱之后,李光弼退守徐州,不管唐代宗怎么召见他、需要他,他就是不敢前去面见皇帝。这虽然是李光弼在消极的保命,但另一方面在别人看来就是拥兵自重,即便是他曾经的老部下,也这么认为他而不再敬重他,这让他郁郁寡欢,764年就病逝了,时年57岁。

标签: 唐朝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史思明为什么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史思明为什么一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河阳之战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古代最为经典的攻坚战之一。最后唐军副元帅李光弼多次挫败史思明的进攻,取得了战事的胜利。史思明占据洛阳后,便一直和退守河阳的李光弼相持。

  • 唐朝名将李光弼有多厉害?他有哪些著名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光弼,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光弼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经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唐朝能够将西域控制,靠的无疑是唐朝的名将,在唐朝时期,最不缺少的就是名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唐朝在前期无疑是非

  • 河阳之战内忧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赢这场仗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李光弼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光弼如何打赢河阳之战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安史之乱中,大唐天子统御无方,屡屡败坏大局。在759年的邺之战中,唐肃宗再次犯浑:以宦官监军,不设主帅。结果,20万大军被史思明大败。大唐收复两京后的大好局面遭到逆转,形势岌岌可危。危急时刻,李光弼巧妙用兵

  • 李光弼:能与郭子仪相提并论,为何却没他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光弼,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光弼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

  • 刘仁轨让方士算一卦,能当多大的官?答:官至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仁轨

    关于袁天罡的事迹,想必许多人都很熟悉,有人认为袁天罡是被神化了,世间不可能有这样几近于神的人存在,但既然袁天罡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贞观初年,袁天罡途径陈仓县,得知好友刘仁轨在此做县尉,就前来探望,两人把酒言欢,刘仁轨就让袁天罡为卜上一卦,看啥时候能升官。既然好哥们提出要求,袁天罡

  • 刘仁轨是什么样的人?一介书生却指挥了一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仁轨,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虽是一介书生,却指挥了著名战役,刘仁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现在我们都称自己的祖国为礼仪之邦。中国的文化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许多国家,中国人被外国人亲切的叫为唐人。这是因为在唐朝时期,疆土得到了很大的扩大,并且当时的君王非常反对打仗,经常是一些和平相处的原则,和周边

  • 刘仁轨越级杀人,皇帝为什么没有怪罪反而还给他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仁轨,唐朝

    你真的了解县尉越级杀人 皇帝大怒招来问罪 县尉说了11个字 皇帝:免罪升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县尉,在古代是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国家公职人员,其级别在县令,县丞之下,是县令的主要帮手之一,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在古代的官职中,县令才位居七品,所以县尉则在七品

  • 武则天也有害怕的人?面对刘仁轨的斥责竟然认了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武则天,刘仁轨

    武则天也有害怕的人?面对刘仁轨的斥责竟然认了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的一生,很少有令她害怕的人。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说她“蛾眉不肯让人”,是对她一生真实的写照,从争夺皇后位置时的王皇后、萧淑妃到长孙无忌、褚遂良;再到后来的李敬业、裴炎;就连亲儿子不听话也被她拉下了马。所以,她

  • 刘仁轨:武则天唯一害怕的大臣,还能让武则天认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仁轨,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仁轨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武则天的一生,很少有令她害怕的人。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说她“蛾眉不肯让人”,是对她一生真实的写照,从争夺皇后位置时的王皇后、萧淑妃到长孙无忌、褚遂良;再到后来的李敬业、裴炎;就连亲儿子不听话也被她拉下了马。所以,她的人格具有极强的

  • 一介书生一战出名,揭秘刘仁轨的精彩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仁轨,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仁轨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仁轨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但是他从小非常勤奋,又喜爱学习,经常的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虽然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但是他却经常想着要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在长大以后就参加了,当时朝廷所举办的考试,从此也开始了自己的官场之路。有一次海关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