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小人是怎么得志的?卢杞不动声色的害人技巧!

小人是怎么得志的?卢杞不动声色的害人技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58 更新时间:2024/2/15 0:53:06

小人是怎么得志的?卢杞不动声色的害人技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代奸臣极多,但要论坏到阴险的,首推中唐宰相卢杞。

卢杞,盛唐清官卢怀慎孙子,唐德宗时代的国家宰相,一辈子除了坑人就是坑国,被他排挤陷害的忠臣良将,放中唐年间能拉一长串名单。安史之乱后惨淡经营的大唐王朝呢?也叫他祸祸的叛乱迭起,长安都一度沦陷到叛军手里,差点就此歇菜。如此极品恶人,最后也惨遭流放澧州,在举国唾骂里凄凉死去,算是恶有恶报。

但其中一个奇怪的事情,才是值得认真正视,为什么卢杞这样一位在宋朝学者苏洵眼中“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要相貌没相貌要才学没才学的草包,却能害人一害一个准,把包括唐德宗在内的满朝君臣都耍的团团转?

而下面这三个重要原因,相信都是在“防范小人”这个话题上,从未过时的教训。

原因一:小人“常有理”

身为一位丑陋奸臣,卢杞的相貌以《新唐书》形容,简直是“体陋甚,鬼貌蓝色”,堪称丑到恶心。可当时大多数人见到卢杞后的第一印象,却常是如沐春风。

首先因为他家世太牛,祖父卢怀慎和父亲卢弈,都是闪耀唐史的英雄人物。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这位卢杞,太会“包装”自己。

身为一位奸臣,卢杞生活

“不耻恶衣粝食”,俨然勤俭节约的好模样。担任虢州刺史时,他为减免百姓负担的问题,不惜硬怼唐德宗。这举手投足间,简直就是正义扑面。

但就是这位“廉洁”的卢杞,后来担任宰相,就以其“清正廉洁”的模样,把长安城的住房与商业贸易疯狂加税,而唐朝官府只拿到其中不到一半税收,其他全被卢杞极其党羽揣进腰包。这敲骨吸髓的压榨,惹得长安市民群起激愤,这才在“奉天之难”里纷纷响应叛军,活活把唐德宗君臣撵出长安城。如此差点要了唐朝命的大乱,就是“廉洁”的卢杞坑出来的。

而比这伪善更坑的,就是卢杞的“常有理”:明明做着坏事,反而满嘴大道理做招牌。

后来唐德宗君臣被叛军揍出长安,身在灵武的名将杜希,率六千精兵打算经乾陵赶来救援。生怕杜希立功的卢杞,“常有理”也到了新高度:“杜将军怎么能从乾陵过来呢?那里可是先帝的陵寝,惊扰了先帝休息谁负得了责任?”这番义正辞严的大道理,害得这支忠勇的唐军,不得不绕道远路,结果在叛军伏击下伤亡惨重。原本就战况吃紧的唐德宗,差点就成了光杆司令。

比起某些抢劫犯落网时“我认错了人”的搪塞,卢杞这样的小人,他们的“常有理”更冠冕,后果,也更凶残。

原因二:无差别杀伤

其实,随着卢杞坑人越坑越多,他的小人本色也早就远扬。可当时朝堂上的同僚们呢?好些都还心存侥幸心理:卢杞是个小人不假,但我平日没有得罪他,对他敬而远之,他怎么可能会害我?还有人甚至认为,就算卢杞是个小人,那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如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小人也会重情义。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英雄,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当时已七十多岁的颜真卿,贵为太子太师,也知道卢杞不是好货,却还想着拉近感情。特意找机会与卢杞聊天,追忆当年卢杞父亲为国捐躯的壮烈岁月,深情抒发对卢杞父亲的崇敬。果然把卢杞感动的眼泪哗哗,当场冲着颜真卿郑重下拜。但这深情一幕后呢?卢杞转脸就给唐德宗进谗言,派颜真卿出使叛乱藩镇李希烈处,轻松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了颜真卿。感动?笑话!

还是另一位大英雄郭子仪看的透:杞(卢杞)面陋而心险。卢杞的本性,就是这“心险”二字。不要以为躲着他走,甚至刻意和他拉感情,就不会成为他的目标。在卢杞看来,私人感情交情,甚至恩恩怨怨都是浮云,只要挡了自家升迁之路的人,躲我再远,近乎套的再深,一律打掉!

所以在卢杞的仕途上,一路全是“无差别伤害”:杨炎推行两税法利国利民?抢我这个宰相风头?那就整他黑材料,直接诬陷掉!严郢帮卢杞整掉了杨炎?可他又深得唐德宗信任啊,罗织罪名流放费州!李揆又要出山当宰相了?虽然他和卢杞没冲突,可他要抢卢杞的权啊!那就在唐德宗面前夸他一顿,说他一身文韬武略,正适合出使吐蕃。就叫这年老气衰的老臣,病故在去吐蕃的路上。

于是,日久天长,一切能够为中兴大唐做贡献的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全挨了卢杞的坑。即使是看透卢杞的郭子仪,在卢杞登门拜访时,也吓得把家中女眷都斥退,就怕得罪了这个小人。以后世许多史家评论,郭子仪能幸免,不止因为躲的快,更因放权放的早。因为做小人做到卢杞这境界,就是彻头彻尾的权力动物。

甚至,待到卢杞瞎糟一通,糟出长安沦陷的“奉天之难”后,卢杞“无差别攻击”的风格还是不改。慷慨勤王的李怀光将军连战连捷,正杀得叛军节节败退。但卢杞生怕李怀光得胜后抢自己的权,竟又给唐德宗进谗言。气得李怀光干脆一跺脚跟叛军联合,反把唐军打了个满脸花。就为自家权位,亡国的后果,天下大乱的后果,他都不会去想。

因为,一个为权位利益,可以“无差别攻击”的小人,可以用任何词汇来形容,但唯独,他已不是人。

原因三:就会哄领导

卢杞坑人无数,但要论“挨坑”最多的,当属他的顶头上司:唐德宗李适。以至于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都发出感慨:德宗用卢杞之徒而疏陆贽,其不亡者幸也——摊上卢杞这么个坑货,没亡国算你走运。

但奇特的是,被卢杞坑了好些年的唐德宗,大多数时间,反而没觉得自己挨坑。卢杞任宰相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对卢杞赞不绝口。一切建议几乎言听计从。比如坑颜真卿,坑杨炎,坑李揆,都是乖乖当枪,卢杞怎么说他就怎么办。哪怕被坑得流亡在外,大臣崔宁悲愤揭发卢杞奸恶,没想到卢杞跑来一顿哭诉,唐德宗就立刻当了枪,甩手就把崔宁杀掉。

难道这位唐德宗,真的蠢到可以进博物馆了?以能力来说,这位唐德宗可不是蠢人,相反自幼聪慧好学,单看他的诗文,那“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的气魄,就是多少雄心壮志在其中。那为何又被卢杞乖乖牵鼻子走?因为这卢杞,太会拿捏领导的脉。

比起各种擅长逢迎拍马的小人来,卢杞却是技高一筹,他捏住的,恰是唐德宗脾气的短。由于少年颠沛经历,这位帝王心性十分敏感,期待有良臣辅佐,却又深恨驳他面子的大臣。所以,当杨炎们与唐德宗争吵时,卢杞就认真站唐德宗一边。就像公司里那些无论大事小情,最爱紧跟老板的跟屁虫一样,轻松就占了制高点,把多少对手怼开。

如果说这一条,还是好些小人的常见套路,卢杞最轻车熟路的,就是拖皇帝下水。哪怕“奉天之难”打的一团糟,大臣陆贽婉言批评卢杞祸国,唐德宗一听就“郑重辟谣”:不能只说卢杞啊,错是朕犯的嘛。多年以来,多少国家大事,卢杞以他亦步亦趋的表现,成功绑定唐德宗,叫唐德宗深深认定:卢杞是听我话滴,这些人明着批他,其实却是针对我。

多少性格敏感且刚愎自用的领导,就是这样,被不知不觉当了枪。

不过,这套“拖皇帝下水”的套路,也有其漏洞。待到“奉天之难”结束,唐德宗的宗室亲戚,大唐名将李勉,就给唐德宗一语道破其中荒唐:“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卢杞给所有人,都是一副奸邪面目,唯独会在你面前装,坑的就是你一人。大悟后的唐德宗,这才咬牙下了狠手,给他安排了贬罢到死的结局。

所谓小人伎俩,纵是炉火纯青如卢杞,到头也是一样:小人,终要枉做小人。

标签: 唐朝卢杞

更多文章

  • 卢杞:唐德宗时期的奸臣,他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杞,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卢杞,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可能有人认为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但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比李林甫还要阴险狡诈,甚至到了“百辟(百官的意思)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的地步,此人就是唐德宗时期的奸相卢杞!卢杞出身士族名门范阳卢氏,他的祖父卢怀慎在唐玄宗时担任过宰相,父亲卢弈在安

  • 卢杞:样貌奇丑的唐朝官员,郭子仪都不敢惹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杞,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卢杞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个人叫做卢杞,出身于范阳卢氏,他的父亲死在了安禄山的手中。而卢杞因为家族的缘故得以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卢杞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得丑,具体有多丑呢?根据史书记载:“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卢杞相貌丑陋

  • 李愬是什么人?一人之力震慑群雄,他死后藩镇割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愬,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名将李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愬,唐代后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沉着勇敢、擅长谋略,以诚待人,能利用劣势出敌不意,以发动袭击。他就职不久后,便策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派兵力,宪宗颁诏将昭义、河中、鄜坊的步、骑兵两千人拨给了他。817年,李愬派十将马

  • 李愬:西平郡王李晟的儿子,揭秘其生平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愬,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愬的故事。众所周知,大唐盛世自“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力日下,虽然唐朝竭尽全力消灭了安史叛军,但之后各地的藩镇势力却仍割据一方,不听从唐王朝的命令,甚至起兵作乱。藩镇,也就是军镇,本来是保卫朝廷安全的部队,可是控制这些藩镇的节度使往

  • 揭秘大唐使节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唐朝传奇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玄策,唐朝,

    时代背景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是他创造的。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微博)南北(微博)中五大块。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唐初,印度半岛最强

  • 王玄策简介 唐朝名将王玄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玄策,名将,唐朝名将,唐朝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

  • 王玄策创造了以一人灭一国的传奇但却仕途受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间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据史料记载,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为了礼尚往来,公元646年,王玄策以副使的身份出使印度。接着,第二年又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创造了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籍籍无名?竟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一个著名的使节,他奉唐太宗之命出使印度,想会见当时北印度的霸主戒日王。结果没想到,当时戒日王很早就死了,刚刚统一的北印度陷入了混战。一个叫阿罗那顺的封建主自立为王,攻杀了王玄策所在的唐朝使团,并将各国进贡给唐朝贡品掠夺一空。王玄策为了报仇,只身赴吐蕃借兵,得到了近8000兵力。随后,由

  •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率部灭天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王玄策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率部灭天竺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中国因为一部《西游记》,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了。历史上,三藏法师确实也曾在唐贞观二年(628年)开始西行,并在17年后满载而归。不过,人们很少知道的是,就在唐僧归国两年后,唐印之间就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

  • 王玄策有多厉害?他真的一人灭掉一个国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玄策,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朝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真相是什么?你又怎么看待?唐朝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真相是什么?你又怎么看待?王玄策是个小人物,关于他的世纪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一人灭一国”虽然传奇,但是对于鼎盛时期的大唐来说并不算什么,也没有大肆宣传。先简述一下“一人灭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