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卢杞是如何被评入“中国古代十大奸相”的 卢杞在奉天之难的种种表现

卢杞是如何被评入“中国古代十大奸相”的 卢杞在奉天之难的种种表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58 更新时间:2023/12/31 17:45:37

奉天之难是唐德宗时期遭遇的军事政变,它的起因由唐德宗激进的消藩政策引起的,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儿子李惟岳要求继续当节度使,写信给皇帝准备世袭。

唐德宗借口加强中央集权,向成德发动战争,河北三镇加上襄阳四个军镇抱团对抗中央,参与镇压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在打败襄阳节度使后,加入叛乱队伍,猛攻河南的襄城。

消藩战场上的主力应该是率属于中央的神策军,但是实力有限只能依靠强大的军镇,结果因为奖励制度没有到位,经长安远赴河南的泾原军发动兵变,唐德宗只能逃往奉天以及汉中。

泾原军在长安城找来闲置的原太尉朱泚担任老大,而唐德宗跑到了奉天,被围困了四十天,在最危难的时候,皇帝写过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深刻检讨自己犯下的错误。

但是,史学家认为,皇帝是没有错的,错的在于下面打工的那帮宰相尚书们,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要讲的就是这场叛乱中,第一个受到惩罚的大臣,宰相卢杞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李怀光,他放弃了救驾的大功劳最后死的很凄凉

2、一场没有年终奖引发的战争,记朱泚的泾原兵变

3、杨炎的两税法,改革也是一种杀富济贫

除了皇帝,卢杞实在需要为这场兵变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在中央,他是一把手,政事堂中的老大,说话一言九鼎,没有人敢反抗他,政事堂里的宰相,经过卢杞的淘汰后剩下的只有类似关播那样的点头派。

据说关播曾经也想过表达意见,给了皇帝好几个眼神欲言又止,散会后卢杞还当面批评了他。

公元782年河北三镇叛乱,唐朝政府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将国库中所有粮食搬空,支援河北,然而战争越打越久,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卢杞建议向长安城内的富豪们借粮,具体办法就是收重税。

这似乎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国家要打仗,军队缺粮怎么办?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想办法。

一年两季的税刚收完,农民家里留着的都是救命的粮食,一家人能否熬过冬天就靠这些吃的了,所以卢杞只能把目光盯上了还算富裕的商人,先是号召商人们主动支援国家,然后要求征收房屋税、商铺税。

把京城的商人富豪们搜刮了一遍,发现杯水车薪,还不够军队一个月口粮的。

仗还要继续打,唐德宗和宰相们预计,离结束不会太久了,于是修改了杨炎时期的两税法,要求关中老百姓多交粮多交税。

于是这些收税政策的主要实施人卢杞先生,算是把老百姓都得罪了,但是战争、缺粮这些客观的条件往往是被忽略了的。

卢杞是标准的皇权派,处处维护皇家的权威,这也是唐德宗喜欢他的一个原因。

唐德宗刚跑到奉天,朱泚登基后包围奉天城的第一时间,灵武节度使杜希全带了六千军队紧急驰援奉天,在进军路线上,大臣们有了冲突。

将领浑瑊认为,从乾陵一路南下,占领几个军事要地,只要和朱泚有了僵持的局面,等其他援兵一到,收复长安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卢杞不同意,为什么呢,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安息的地方,这样大批军队开过去,对祖先太不尊重了,让唐德宗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老祖宗。

最后的结果是杜希全绕过了乾陵,还没摆开阵势,就被朱泚偷袭得手,几乎是全军覆没,杜希全逃回了邠州,唐德宗在奉天失去了唯一的援军苦熬了四十天。

四十天后李怀光的朔方军赶到,奉天保卫战结束,而李怀光直接要求唐德宗罢免卢杞,一位在外驻守的边防将领能够对当朝宰相这样的态度,卢杞做官也算是很失败了。

李怀光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卢杞是奸臣的呢?

古代没有网络,微博微信这些东西更不可能存在,评价一个官是不是合格,只有通过他实施的政策以及在官场上的口碑去判断。

政策前面已经说了,收重税弄得民不聊生,但这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至于官场上的口碑,卢杞可以和唐玄宗时期的李林甫比个高下,他俩的共同特点是,明目张胆的打击竞争对手。

因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因,被卢杞害得丢掉性命的高级官员,至少有四位: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读ying)、太子太师颜真卿

杨炎和卢杞的关系最紧密,也是他上任宰相后第一个干掉的顶头上司,其实他们两人很早就认识。

在杨炎的履历上,曾经有一位卢给事来拜访过他,当时杨炎还没做官,只是位在山间苦读的隐士,但是绘画特别好,是洛阳一绝,卢给事就想向杨炎要一幅画,又怕被他当场拒绝丢了面子,于是以匿名的方式送钱给杨炎的老家,替他赡养家人。

当然,做好事要留名,卢给事留了封信给杨炎,无非是欣赏他的为人,钱财身外物云云。

杨炎也是位知恩图报的人,知道真相后很感动,就问卢给事有什么要求,自己能办的,只要力所能及而且不触犯法律,一定给办了,卢给事推辞了一番才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求画。

这位卢给事就是卢杞的父亲卢弈,官拜给事中,成为御史中丞后留在了洛阳,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洛阳沦陷后抓到了躲在农村的卢弈,面对安禄山的兵娃子,卢弈表示要效忠朝廷,安禄山就给了他一个痛快,死了。

在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亡成都、唐肃宗灵武称帝这样的历史时刻,卢弈的以死效忠,得到了唐肃宗的高度认可,连带卢弈的儿子卢杞也受到了重用。

要说卢杞的才华还是不错的,他的家教很好,除了父亲是御史中丞外,他的爷爷还是黄门侍郎,属于唐玄宗早期的宰相,他们家还是来自范阳的大家族。

雄厚的家族势力,皇帝的赏识,要说卢杞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前途无量,为什么后来会沦落到被人喊打喊杀的大奸臣呢?

因为卢杞有严重的心理缺陷,他很自卑,非常之人,当然会有一些非常的举动。

卢杞的这种自卑,来自他的长相,太丑了。

在一个看脸的时代,卢杞从小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虽然老夫子一视同仁,还是会被小伙伴们嘲笑,所以他不喜欢读书,不喜欢上学。

这种不上进,没有知识储备的官吏,又会被同事们看扁,卢杞进入了一种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卢杞是靠着家里的关系当上的公务员,但是能实现飞黄腾达则是因为皇帝的赏识,认为卢杞可以作为心腹使用,唐代宗把他送给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当秘书,送给神策军统帅卫伯玉当刺史。

无论卫伯玉还是仆固怀恩,都委婉的拒绝了卢杞,明面上的理由是嫌弃卢杞长的太丑,拉低了他们的颜值,实际上呢,两人是不希望给皇帝借口,在自己身边安排一个密探。

地方上去不了只能留在京城,公元780年也就是父亲去世25年后,皇帝已经换了三位,对卢杞的考察也结束了,唐德宗继位的第一年就让卢杞坐上了老子的位置,担任御史中丞。

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御史中丞是管理整个御史班子的二把手,一年后卢杞成为御史大夫,当上了御史台的老大,仅仅十天后,卢杞就被唐德宗破格提拔为宰相。

做上了宰相就意味着可以进入政事堂,参与制定国家政策,了解第一手的皇帝信息,杨炎是他的上级领导。

没有上进心的御史大夫不是好宰相,只有扳倒了杨炎,卢杞的仕途才能更进一步。

而且,由于卢杞的身份、学历、长相等原因,在政事堂他是没有地位的,虽然杨炎和他父亲是老相识,但是对于卢杞,学识样貌都顶尖的杨炎是看不上的。

在政事堂卢杞没有沉默多久,杨炎就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被唐德宗下令辞退,流放海南三亚。

为什么卢杞有这么大的能量,可以把老领导拉下马,其实里面有唐德宗参与的成分。

当时的唐德宗对待藩镇的政策很激进,希望把包括河北三镇在内的独立藩镇收归中央,而杨炎是其中最大的反对派,他的执政思想更加的温和,主张以德服人。

政策上的分歧,必然导致需要一方的妥协,这时候卢杞的干预,四两拨千金地把杨炎赶出了政事堂,免除了皇帝的麻烦,从御史大夫到政事堂一把手,卢杞只用了一年时间。

公元783年泾原兵变,朱泚兵围奉天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进入陕西地界后,认为唐德宗对待军镇的不公平待遇都是宰相卢杞的主意,要求皇帝诛杀卢杞以及赵赞、白志贞等一批下令搜刮民财的高级官吏。

李怀光从朔方带来了一万五千人,一路上收编逃兵,总人数差不多有五万,实力强大,为了稳定李怀光收复长安,唐德宗把卢杞贬为新州司马。

卢杞对于这个任命,倒是没有什么怨言,毕竟皇帝没有杀他,只要没死,迟早会重新返回长安的,事情和他预料的也差不多,奉天之难结束后,卢杞又开始了一路升迁:吉州长史,饶州刺史。

但是官场上的事,下去容易想要再往上升,就麻烦了,宰相卢翰、刘从一、李勉等人拉来一帮御史纷纷上书,请求皇帝撤销卢杞的升迁,原因也很简单,卢杞的这个官要是再往上升,返回政事堂是迟早的事。

政事堂的编制就这么几个人,卢杞回来了,就要走一个,是卢翰,是刘从一,还是李勉,都不愿意。

可怜的卢杞在地方上,等待皇帝的召回命令,没多久就死了。

标签: 唐朝卢杞奉天之难唐德宗

更多文章

  • 颜真卿是怎么死的?怎么被阴险小人卢杞送上不归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杞,颜真卿

    颜真卿我们都知道,大书法家,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颜真卿还是位高官,四朝元老,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所以又人称“颜鲁公”。那么这样一位人物是如何走向生命终点的呢?换句话说,将其送上绝路的人又是谁呢?答案就是被《新唐书》和《旧唐书》都列为奸臣系列的卢杞。这卢

  • 小人是怎么得志的?卢杞不动声色的害人技巧!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卢杞

    小人是怎么得志的?卢杞不动声色的害人技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代奸臣极多,但要论坏到阴险的,首推中唐宰相卢杞。卢杞,盛唐清官卢怀慎的孙子,唐德宗时代的国家宰相,一辈子除了坑人就是坑国,被他排挤陷害的忠臣良将,放中唐年间能拉一长串名单。安史之乱后惨淡经营的大唐王朝呢?也叫他祸祸的叛乱

  • 卢杞:唐德宗时期的奸臣,他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杞,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卢杞,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可能有人认为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但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比李林甫还要阴险狡诈,甚至到了“百辟(百官的意思)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的地步,此人就是唐德宗时期的奸相卢杞!卢杞出身士族名门范阳卢氏,他的祖父卢怀慎在唐玄宗时担任过宰相,父亲卢弈在安

  • 卢杞:样貌奇丑的唐朝官员,郭子仪都不敢惹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卢杞,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卢杞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个人叫做卢杞,出身于范阳卢氏,他的父亲死在了安禄山的手中。而卢杞因为家族的缘故得以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卢杞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得丑,具体有多丑呢?根据史书记载:“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卢杞相貌丑陋

  • 李愬是什么人?一人之力震慑群雄,他死后藩镇割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愬,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名将李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愬,唐代后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沉着勇敢、擅长谋略,以诚待人,能利用劣势出敌不意,以发动袭击。他就职不久后,便策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派兵力,宪宗颁诏将昭义、河中、鄜坊的步、骑兵两千人拨给了他。817年,李愬派十将马

  • 李愬:西平郡王李晟的儿子,揭秘其生平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愬,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愬的故事。众所周知,大唐盛世自“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力日下,虽然唐朝竭尽全力消灭了安史叛军,但之后各地的藩镇势力却仍割据一方,不听从唐王朝的命令,甚至起兵作乱。藩镇,也就是军镇,本来是保卫朝廷安全的部队,可是控制这些藩镇的节度使往

  • 揭秘大唐使节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唐朝传奇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玄策,唐朝,

    时代背景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是他创造的。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微博)南北(微博)中五大块。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唐初,印度半岛最强

  • 王玄策简介 唐朝名将王玄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玄策,名将,唐朝名将,唐朝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

  • 王玄策创造了以一人灭一国的传奇但却仕途受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间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据史料记载,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为了礼尚往来,公元646年,王玄策以副使的身份出使印度。接着,第二年又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创造了

  •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为何籍籍无名?竟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一个著名的使节,他奉唐太宗之命出使印度,想会见当时北印度的霸主戒日王。结果没想到,当时戒日王很早就死了,刚刚统一的北印度陷入了混战。一个叫阿罗那顺的封建主自立为王,攻杀了王玄策所在的唐朝使团,并将各国进贡给唐朝贡品掠夺一空。王玄策为了报仇,只身赴吐蕃借兵,得到了近8000兵力。随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