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治陆军三羽乌之一:日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的生平简介

明治陆军三羽乌之一:日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3/12/6 10:22:26

川上操六(1848.12.6-1899.5.11),子爵。萨摩藩藩士出身。

鹿儿岛县人,陆军大将。毕业于藩校造士馆。早年参加鸟羽、伏见之战。甲午战争时期的日军参谋次长,对华谍报的总负责人。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

历任藩兵分队长、近卫营长、少校、步兵团团长、仙台镇台参谋长、大校、参谋本部次长、少将、近卫第二步兵旅旅长、参谋次长兼道会议议长、中将、参谋本部次长、大本营兵站总监、参谋总长、上将。是日本军制改革者之一,曾起草《野战要务令》。与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并称明治陆军三羽乌。

萨摩藩士川上传左卫门第三子。早年于藩校造士馆求学。1868年日本戊辰战争中鸟羽,伏见战役以小队长从军。1871年7月25日初任陆军中尉,任御亲兵第二大队副。历任近卫步兵第3大队长,近卫步兵第2联队大队长,1876年任陆军省第二局参谋。翌年参加日本西南战争。代理步兵第13联队长,步兵第13

联队长,步兵第8联队长,仙台镇台参谋长,近卫步兵第1联队长。1884年2月16日随大山岩陆军卿出国。赴欧美考察军制,回国后实行"兵制改革",主张依德国军制改编日本军队。1885年5月21日晋升陆军少将,任参谋次长。1886年11月30日赴德国留学,1888年6

月14日归国。复任参谋次长,和儿玉源太郎一起组建了日本陆军大学,聘请德国梅克尔少校讲学。兼铁道会议议长。1893年4月,亲自到朝鲜和中国进行实地考察,为发动战争作最后的准备。

在考察了朝鲜的釜山、仁川、汉城等地之后,乘船经烟台转赴天津。他在天津停留了一个月,参观了天津机器局,访问了武备学堂,观看了炮兵操演炮术和步兵操练步伐,并亲自登上了北塘炮台观看山炮演习。在驻华使馆武官神尾光臣的陪同下,川上还对天津周围的地形偷偷地进行了考察。这次中国之行,川上进一步了解了清政府的极端腐败,而且对清军战力及地形、风俗人情均作了详细考察,确信清政府战则必败。当即就由号称今谦信的小川又次少将草拟了《征清大计划》,预备在河北平原和清国主力进行决战,加上精通制海权的海军大佐山本权兵卫修订后,正式形成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大纲。当时只欠一个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1894 年 1 月,朝鲜农民起义军领袖全琫准领导"东学党起义, 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 20 多万人,控制了全罗道、忠清道、庆尚

道等大片国土,派去镇压的朝鲜官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朝鲜内乱很快就引起

了日本统治者的注意,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首先开始采取行动。他派伊地知幸介少佐到釜山,与日驻朝武官调查全琫准和东学党的情况;又命寺内正毅大佐起草出兵朝鲜的计划,他特别指示设法利用东学党浑水摸鱼,挑起战争。川上操六还指示黑龙会头子内田良平带一个名叫"天佑侠"的谍报团打入东学党朝鲜农民起义军内部,担负三项任务:第一是探知东学党动并予以控制;第二

是改变朝鲜人的反日情绪,增强日军的攻守力量;第三是煽风点火,在中日之间设法挑起争端,以便出动日军,把中国军队赶出朝鲜。

川上操六特别强调指出,金玉均在上海被暗杀,说明日本对中国开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想迅速解决时局,就需要一个点火者。一旦大火燃起,

灭火就是我们的任务,大日本皇军将立刻赶赴现场,进入攻击阵位!"川上操六给黑社会头目打气说:"为给帝国出兵朝鲜制造借口,要设法怂恿清国政府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之乱,巧妙地把清国政府拖入日本预设的战争陷阱之中!

当时正值当时日本和清朝争夺在朝鲜的势力,在明治十五年和十七年的两次汉城事件中,日本都被袁世凯挫败了,日本人认为是他们人去的少了,这次的多派些人去,得压倒大清国才行,到目前为止,大清国向朝鲜派了四、五千兵,日本的最少派七、八千人去才行。于是,川上去和外相陆奥宗光磋商,陆奥深有同感,但担心首相伊藤博那通不过,川上就耍花招,欺负伊藤在军事上是外行,搞不清军队的实际编制,就由陆奥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先派一个旅去朝鲜,平时一个旅也就2000人,伊藤也就答应了,可这回日军可派了个有加强工兵、炮兵的混成旅,足足有7000人,由大岛义昌率领在牙山就和聂士成的3000清军干起来了,伊藤博文才知道上了当,可是对已经打了胜仗的陆军发火也是白搭。

川上操六为了操纵舆论,把事态引向战争,接待了《国民之 友》杂志和《国民新闻》报的主编德富苏峰。苏峰在《社会与人》文章中透

露了一个秘密,前往朝鲜的"参谋军官"福岛安正中佐和上原勇作少佐,正是频繁策 划和一味主张开战的人物。

日本诱使中国出兵的计谋得逞后,于 6月 5日在参谋本部设立大本营,建立了直属于天皇的战争体制。他在同一天指示日本驻华兼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在到达仁川的同

时,立即率领日军由仁川进驻汉城,占据战略上最有利的地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任日军大本营陆军参谋部次长兼兵站总监.7月初,川上派藤井茂太少佐等12人赴朝,侦查釜山到汉城之间的道路,以便在沿途设立兵站线,同时,他还接受参谋东条英教的建议,租用日本邮船会社的船只,以便由海上向朝鲜输送军队,保证日本军队顺利出师。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川上操六一直是日本大本营首席参谋兼兵站总监,由于参谋总长是皇族小松宫彰仁亲,因此由他实际主持总参谋部工作,许多重要的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都是出于他的手中,如日本大本营把这次战争分两期作战的大方针就是根据川上的建议拟定的。

其主要内容,第一期,以陆军第三师团和第五师团组成第一军,由朝鲜进攻辽东,以牵制清军。在国内着手出事准备的同时,海军编组成联合舰队,主动寻求与清朝北洋水师决战,力争夺取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第二期:依照制海权的掌握而定,如海军夺取了制海权,则进一步运送陆军主力于渤海湾内附近登陆,依照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路线西进,在直隶平原和清朝野战军主力决战,迫使清朝签订城下之盟。当然这个第二期计划,后来由于12月渤海湾结冰,登陆困难,大山岩和伊东佑亨的联名建议,改成了为全歼北洋海军而进行的山东攻略战。而后又进行了辽东扫荡战,直隶平原决战则由于清朝提前屈服而取消实施。不光战略上,大本营许多战役和战术策划也出自川上之手,比如对平壤的清军采取分进合击,三面进攻的作战计划也是他亲自制定的。

1895年3月,开始马关议和,在日本政府提出的议和条款上,川上代表军部,积极要求割让辽东半岛。他认为:"辽东半岛是用无数日本人的鲜血和牺牲占领的,割让它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国防上都是理所当然的,二十七八年之役(指甲午战争)是解决东亚问题的序幕,接着而来的必然是对俄战争,割让辽东半岛从我大陆政策的角度来讲看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马关条约》签订后,5月18日他随征清总督府从旅顺撤回国内,7月29日任日本台湾事务局副总裁,和伊藤博文、桦山资纪一起策划征服台湾。8

月5日因侵略有功封子爵,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为了准备对俄国的战争,力主把军队扩大一倍,从7个备师团扩充为13个常备师团。并主张卧薪尝胆十年,完成作战准备。还曾在1897年专门到东西伯利亚巡游,调查俄国国情。1898年任参谋总长,晋升陆军大将,1899年5月11日因心脏病去世

,追授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曾获二级金鵄勋章。是萨摩派的中心人物,但他选人从不局限于萨摩,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录用。

标签: 川上操六日本参谋长

更多文章

  •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爱喝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陆羽的大名,他的代表作《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陆羽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相貌和仲宣、孟阳一样丑陋;说话结巴就像相如和子云一样。这里的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孟阳是张载,

  • 史上最伟大的弃婴!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茶圣陆羽。中国人常说平常生活不过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是一种饮品,但是他们算在中国人家常生活之中,足以见得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几千年以来,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烹食茶的国家,这种源于上古时代的古老饮品,早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

  • 揭秘茶圣陆羽的悲惨人生 陆羽后来是怎么走向开挂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茶圣

    很多人都不了解茶圣陆羽的人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要说人生悲惨,没有人比茶圣陆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陆羽被尊称为“茶圣”,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专著“茶经”,成为盛唐著名隐士,连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谈人生,那是后来的事情了。陆羽本是个无名无姓的弃儿,成为陆羽,也是他成年后给自

  • 李渊为什么赐徐茂公李姓 历史中记载的他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徐茂公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那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用兵如神,先是瓦岗寨的军师,后是大唐军师的徐茂公,是一个出神入化的人物,是一个就和诸葛亮、吴用一样羽扇纶巾,掐指运算的军师人物。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李渊赐他李姓,就改名叫做李世勣,但与唐太宗李世民有避

  • 隋唐传奇人物徐茂公:被武则天掘墓砍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

    隋末唐初,涌现了很多名将,比如秦叔宝,程咬金等,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那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徐茂公这位传奇人物。李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徐茂公,是一位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

  • 徐茂公徐世勣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徐世勣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

  • 李世民少有的识人不明却没有看透墙头草徐茂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 贡献卓越的徐茂公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被皇帝赐下了李姓,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将领,还曾经被封做了英国公,为唐朝扩展疆土做出伟大贡献,在和突厥以及高句丽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徐茂公简介中有所介绍,那么徐茂公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茂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就是帝王和权臣掰手腕的过程,皇上一方面委任权臣官职,以便驱使他们为自己效力。一方面又担心无法掌控他们,于是玩阴谋耍手腕,期间充满了“厚黑学”。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唐太宗李世民在临死前,和儿子李治唱了一出双簧戏,爷俩

  • 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徐茂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其实,真实的徐茂公既不是军师,也不是道士,而是一员猛将,就像秦琼、李靖、程咬金一样,提把斧头、轮着长剑,带着一帮弟兄冲锋陷阵、浴血沙场。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应顺天应命,徐茂公就是个识时务的人,他一生遇到了好几次岔路口,然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