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3/12/6 10:24:44

陆羽之前没有“茶”字?谜一样的陆羽和唐朝喝茶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爱喝茶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陆羽的大名,他的代表作《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的专著。陆羽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相貌和仲宣、孟阳一样丑陋;说话结巴就像相如和子云一样。这里的仲宣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孟阳是张载,投石满载就是说他的;相如是马相如、子云是杨雄,他们两人都有结巴的特点。陆羽的身世是个谜,他是弃儿,没有人知道他的父母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将他抛弃。

别人都是父母、长辈给取名,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选的,因为他学习了《易经》,于是给自己算了一卦,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这话的意思就是鸿雁飞来,先栖息在沙滩,然后慢慢提高到树木、山陵上,最后到达高位。这是《易经》中上九的卦。

陆羽(733—804)唐朝人,再来说说唐朝人怎么喝茶,玄宗(685—762)以前,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不管是平民还是达官贵人家中都没有茶水可喝,因为隋唐两朝继承了北朝的政权,随之也延续了之前统治阶层的生活习惯,在初唐时期,很容易喝到的是乳制品或者是酒类。

南方地区,据考证我国四川一带从西汉时期就开始全民饮茶了,那时叫蜀中。西汉之前,茶被当做药来使用,大家都知道这个传说: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之前没有茶这个字,用“荼”字代“茶”。

南方的寺院是饮茶较早的地方,唐朝喝茶之风也是从寺庙里面开始兴起的,僧人发现茶不但能提神,还观察到了茶和禅之间的关系。饮茶在寺庙中很重要,打坐冥想、参禅念经如何能不昏昏欲睡?给长期吃素的僧团生活带来一丝活力的饮品,茶水真的再合适不过了。茶艺最早的制定也是从寺庙开始的,杭州的灵隐寺,春天的时候,僧人们依然会采茶做茶。

但是,即便在寺庙中,喝到的茶和今天的泡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人泡茶时只在茶杯里放茶叶和水。唐朝时候的茶水,里面会出现:茶叶、葱 、姜 、花椒、

八角、桂皮、薄荷等,你就尽情想象吧,和我们现在熬汤基本类似,所以陆羽要气哭了。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开始饮茶,到后期整个唐朝,伟大又遥远的唐朝人都是这样谜一样的饮茶。

陆羽是弃婴,又寺庙里长大的,按理说最应该做和尚,但他拒绝剃度出家。12岁时逃离寺庙,来到了戏班子,开始表演生涯,他在这方面才华算是出众的,不但能演还能做编导,被竟陵太守李齐物认可。李齐物又将陆羽推荐给一位叫邹夫子的隐士,陆羽在其门下学习了6年后出师。后来,陆羽又认识了竟陵司马崔国辅,从此便同茶、水相依了。看来陆羽用《易经》给自己占的卜挺靠谱。

陆羽的品鉴功夫是一流的,请看片段:有个叫李季的人,他是陆羽的粉丝,让仆人打了一桶南零的水去拜见当时在扬州的陆大神,时刻准备献上他的膝盖。陆羽喝后说:是江水没错,但绝对不是南零水,品起来像是岸边的水。仆人开始还嘴硬坚持说就是南零水,陆羽比对后,他才承认这水确实兑了岸边的水。李季彻底折服,觉得陆羽是电、是光、是神。

那陆羽推荐的泡茶方法是什么呢?现代人看来也够麻烦够神秘,而且还是要往里面加盐。但,

陆羽推行的标准就是当时的国标,马上被唐朝上流社会积极采纳,又被日本遣唐使学习,流传到了东瀛,所以日本至今保留了唐朝的煎茶法。写到这里,不能不简单总结一下陆羽推行的煎茶法:

1、掰碎茶饼,烤。

2、烤好后,速度装袋防止香气外泄,放凉。

3、碾成末,再筛。

4、烧水,山泉水最好。专业风炉、碳、锅釜伺候,水初沸加盐。

5、二沸时舀出来一瓢放到一边。

6、用竹具快速搅动沸水,往水中心撒茶粉,水开后,加进刚才舀出的水,等待再次沸腾。(参考煮饺子)

7、三沸出现,停火分茶。

8、将茶水上的浮沫倒进茶碗,注意,不能乱倒。要高雅、艺术、体现审美的境界,高手要求将浮沫在杯中做成图案。(想象咖啡拉花)

9、煎茶一次,最多喝5碗,多太low,不够高雅。

怎么样?追求简便快捷,人性化的现代人,你是否有耐心煎茶呢?大夏天的,小心烫手。

陆羽谜在身世,关于茶叶的梳理总结上却给后人上了清晰的一课。他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将茶叶各个方面都做了系统严格的讲解,包括在陆羽之前让人迷糊不清的几个和茶有关的字,陆羽也做出了解释: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陆羽阅读大量史料同时秉承神农尝百草的精神,

独行山野之中,寻茶觅水,嚼其味,嗅其香。每天夕阳下山他才回家,凡是有茶的地方都亲自去考察。《茶经》7000字左右,字字都是陆羽虔诚认真的心意,他拒绝了朝廷的高官厚禄,寻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山水,鸿雁自有栖息之处。

湖北天门 陆羽故园

我在2018-10-02写过一篇文章《净慈寺是如何成为切磋茶艺的圣地?》浅聊了宋朝的茶事,感兴趣的读友可以去对比了解。

标签: 唐朝陆羽

更多文章

  • 史上最伟大的弃婴!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陆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茶圣陆羽。中国人常说平常生活不过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是一种饮品,但是他们算在中国人家常生活之中,足以见得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几千年以来,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烹食茶的国家,这种源于上古时代的古老饮品,早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

  • 揭秘茶圣陆羽的悲惨人生 陆羽后来是怎么走向开挂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羽,茶圣

    很多人都不了解茶圣陆羽的人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要说人生悲惨,没有人比茶圣陆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陆羽被尊称为“茶圣”,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专著“茶经”,成为盛唐著名隐士,连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谈人生,那是后来的事情了。陆羽本是个无名无姓的弃儿,成为陆羽,也是他成年后给自

  • 李渊为什么赐徐茂公李姓 历史中记载的他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徐茂公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那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用兵如神,先是瓦岗寨的军师,后是大唐军师的徐茂公,是一个出神入化的人物,是一个就和诸葛亮、吴用一样羽扇纶巾,掐指运算的军师人物。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李渊赐他李姓,就改名叫做李世勣,但与唐太宗李世民有避

  • 隋唐传奇人物徐茂公:被武则天掘墓砍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

    隋末唐初,涌现了很多名将,比如秦叔宝,程咬金等,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那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徐茂公这位传奇人物。李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徐茂公,是一位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

  • 徐茂公徐世勣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徐世勣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

  • 李世民少有的识人不明却没有看透墙头草徐茂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 贡献卓越的徐茂公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被皇帝赐下了李姓,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将领,还曾经被封做了英国公,为唐朝扩展疆土做出伟大贡献,在和突厥以及高句丽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徐茂公简介中有所介绍,那么徐茂公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茂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就是帝王和权臣掰手腕的过程,皇上一方面委任权臣官职,以便驱使他们为自己效力。一方面又担心无法掌控他们,于是玩阴谋耍手腕,期间充满了“厚黑学”。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唐太宗李世民在临死前,和儿子李治唱了一出双簧戏,爷俩

  • 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徐茂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其实,真实的徐茂公既不是军师,也不是道士,而是一员猛将,就像秦琼、李靖、程咬金一样,提把斧头、轮着长剑,带着一帮弟兄冲锋陷阵、浴血沙场。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应顺天应命,徐茂公就是个识时务的人,他一生遇到了好几次岔路口,然而每

  • 开国功臣徐茂公,最后为什么会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徐茂公的故事大家听过吗?盛唐的开国君主李世民,为了一统山河造福百姓而诛兄弑弟,杀人无数,手上血债累累,刀下冤魂千万。然而这样一位犹如冰山般强大、冷酷的帝王,也有温情的一面。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骊山顶儿上的翠微宫之内,病重的李世民拖着最后一口气,向继承人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