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洪秀全造反大多都是因为它!古人“谋生”手段

黄巢洪秀全造反大多都是因为它!古人“谋生”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1/4 2:22:31

古代一场科举考试,全国各地都有学子参加,人数也特别的多,可是能够录取的名额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的考生只能是名落孙山,一部分的考生会选择认真复习,等下一次的机会再考,也有很多的考生就此放弃了科举这一条光辉显赫的路,转而开始为自己谋生。

不过古代的考生们,寒窗十年苦读之下,要说体力,那是没有的,身体疲弱的他们也干不了重活。那手艺呢?一门心思科举的考生们又怎么会有时间去学习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那么,那些古代没考上科举的考生们,他们又依赖什么来生活下去呢?

师爷,这是那些没考上科举的考生们一个较为见,也算是比较体面的选择。所谓师爷更多的起到一个参谋的作用,师爷在朝廷中并不是一个官职的象征,他们大多是辅佐于那些朝廷的官员左右,帮忙处理冗杂的政务,在官员遇到困难之时帮忙出出主意,不过因为师爷并不是朝廷正式承认的官职,所以在当上师爷的那一刻,基本上来说就失去了上升的地。

师爷主要还是由官员自身招聘而来,官员欣赏某某落榜考生的才学或者是他的办事能力,便用一定的钱财物资将其招聘来,帮助自身处理政务,成为官员在政务上的左右手。所以说师爷的前途命运是和招聘他的官员是绑在一起的,一个官员如果升官了,那么他身边的师爷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师爷就是这升天的“鸡犬”。

当然,也不能因为并不属于朝廷正式的官职就小觑这个职业,在古代一个官员所要管理的事物十分繁杂,单靠官员一人是无法处理过来的,这就只好把一些事情分摊到师爷的头上,有师爷帮忙着处理,无形之中官员手中的一些权利就赋予了师爷。有权,而且师爷在此之前还是读书人的出生,这就使得师爷成为了一个次于官,高于农工商的体面职业。而且,在落榜学子当师爷的时候,依然可以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书本,准备下一次的科举考试。所以说,对于一个落榜的读书人而言,师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教书先生,很多落榜的学子,在自觉考取功名无望的时候都回到家乡当了一个教书的先生,因为师爷虽好,可是一个州县并不需要太多的师爷,而且那些读死书的书生们也根部无法胜任师爷这一职业,所以他们回到家乡以后往往成为了一个教书先生。

首先从才学上来说,能识字,能讲解四书五经,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先生,这对那些落榜的学子来说完全没有困难。

再者,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本来就高,而教书先生一来是读书人,二来起到了一个传播知识的作用,所以,很是得到当地百姓们的尊敬和敬重,钱财方面虽然得到的不多,但保证自己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又得到人的尊敬,又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有很多的落榜学子都选择了教书先生这一条路。

况,一些落榜的学子把自己的落榜看作是终生的遗憾,于是他选择了通过教书先生这一职业,希望自己所教授的学生中能够有人能够考取功名,同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经商,科举考不上,并不是说明这个人就没有能力了,明朝的巨富沈万三,也曾经考过科举,不过屡试不第,自己也就放弃了科举考试这一条途径,于是便一心一意的开始跟着家中的父辈们学习经商,这样反而成就了沈万三,他虽然没能够当官,却成为了明朝当之无愧的最有钱的人。

造反,科举本来是为了控制读书人的一个举措,然而当读书人发现自己屡试不中以后,再加上读书读来的见识和经验,反而是扛起了造反的大旗。

在古代历史中,黄巢起义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读书人黄巢成年之后想考取功名,结果屡试不第,心中愤恨之下,写下了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几年之后便率领了手下了一众私盐贩子揭竿起义,拉开了造反的序幕。

与黄巢一样的还有洪秀全,导致他领导起义军反攻清朝的最为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考上科举。

当然,科举不第然后造反的毕竟只是极少数的,而造反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不是落榜学子谋生的常态。

标签: 洪秀全黄巢古人

更多文章

  • 揭秘:陈胜项羽和黄巢三位“反贼”谁的结局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胜,项羽,黄巢,起义

    谋逆乃是诛族的大罪,然中国古代,却是隔个几十上百年便有一次,什么凌迟、什么被杀几代,反正没饭吃也是饿死,在暴政下也是被捏死,左右是死,不如死得壮烈些。说不定,运气好,还能过把皇帝瘾呢!反贼那么多,能留名的没几个,留名者当中,能留下一些语录者,又在极少数。今天就看看几首著名的反诗吧。彼可取而代之。有人

  • 走狗笑英雄 宋江真的有资格看不起黄巢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江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凭栏畅饮,突然想起自己三十好几功不成名不就,还被发配到江州。不禁牢骚满腹,趁着酒兴写下了反诗《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浮阳江口

  •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巢

    黄巢,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出生于一个贩盐的富裕家庭,他所领导的黄巢起义推翻了封建统治的制度,动摇了唐朝的根基,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干符二年,王仙芝等人发动起义,黄巢与众人在之后进行响应。接着黄、王一同作战,东面攻占沂州没有成功,于是就转战洛阳地区。唐军进行

  • 唐末起义领袖黄巢没死?而是成了一代高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巢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年少时曾为一介书生,祖上三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不错。黄巢善长剑术、马术,箭法也不错,但是仕途不顺,几次去考进士都没考上。后来,黄巢跟着王仙芝走反革命路线,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 一介盐贩子黄巢是如何将三百年大唐逼至灭亡边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女转战山东,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一说他杀,也有说出家为僧的)。网络配图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

  • 揭秘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

  • 黄巢手下大将张全义反复无常却能活得那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全义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恢复洛阳经济曾在县里做小吏,多次受到县令的困辱,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主管大齐的水运事务。黄巢失败时,他到河阳(今河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是唐末时期的一场农民自发组织的起义运动,当时唐朝已经渐渐走到了尾期,而那时候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其实那时候发生了不少次农民起义,然而其中影响范围最为深远、经历时间最长、遍布范围最为广阔的还是要说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是唐末时期的起义运动,那么黄巢起义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黄巢起义地图其实黄巢起义时间是

  • 唐朝历史解密: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旧唐书

  • 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死亡之谜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