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杰王勃很经典的一首离别诗,伤感中饱含温情

诗杰王勃很经典的一首离别诗,伤感中饱含温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1/17 4:16:32

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离别时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生离与死别均是离别,只不过前者较为温和,后者更加直接,给人带来的痛苦与折磨也更加深刻。因此才有了:

死别已吞声,生别恻恻。

这样令人痛断肝肠的诗句。

在送别诗中,名篇频出,王勃可谓是送别诗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比如之前我们介绍过的一首王勃享誉世界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除了这首诗以外王勃还有很多著名的送别诗,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这首诗在名气上虽然不能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提并论,但读来同样能够感受到伤感的离别之情。这首诗就是《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这首诗写于王勃刚因为一首《檄英王鸡》的赋被逐出沛王府,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春风得意而是凄凉无比,前途一片渺茫。正在此时与同乡好友薛华相遇,可谓一件比较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相聚的时间太短,几天之后两人就要分别,此时的王勃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虽然同是送别诗,但是由于王勃的心境不同,笔下的诗句也就随之而变,此时的王勃已不再是当时意气风发的王勃,在与好友离别时也不可能写出无所谓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前途的迷茫,内心的凄凉之感注定了王勃对于与薛华分别是非常失落的,因此才有了首联的那两句充满绝望之感的“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首联的本意:我与你相聚时间甚短,又到了分别的时候,没办法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心里很明白我无法一直陪伴着你走完前面的路。我可以想到,你独自前行过程中沿途问路时慌乱的神色!

首联直接点题。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尤其是“穷路”二字说明分别后的路途会无比艰难、寂寞。这一句虽然在表面上写的是薛华,但实际上写的是王勃自己。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你我离别后,千里迢迢的行程可能是艰辛的,可能是凄凉,无论怎样你我心中的悲痛一定是相同的。

颔联与首联相接,再次用两个笔墨浓重的词“悲凉”和“凄断”表现出了两人分别后的沉痛。可见此时王勃内心是非常痛苦乃至绝望的,否则不会与朋友分别是说出这样的悲恸之语。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虽然离别是痛苦的,但是彼此内心的牵挂仍然是主旋律,你即使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惦记着你,在心里为你祝福,直到有一天我们再次重逢。

颈联的这句话,读来似乎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着同样的真挚感情,无论相隔多远彼此之间的心是在一起的,无论在哪里朋友的友谊是不会消失的。其中的“共苦辛”用接近于白话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两位好友之间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谊,令读者读后不禁落泪。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可是,无论咱们之间的情谊有多们的深厚,毕竟分别之后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咱们就此约定在晚上的梦境中找到对方,重聚首互诉衷肠好吗?将

王勃在尾联里将离别这一不可更改的事实用“梦”打破,再次把两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后辈诗人元稹的名句“念君怜我梦相闻”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欢聚一堂的愿望,王勃只能寄希望于梦幻,而一个“俱”字则表现出这样的梦想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两个人共同的愿望。既表达了内心的思念之情,又展现出自己与好友彼此牵挂的现实状况。

至此,王勃显然已经离别之痛中抽离出来,有了梦境的相遇,即使离得再远也能彼此安慰,尾联的两句比起“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叮咛嘱托,似乎更具温情。

纵观全诗虽然很悲伤,我们读起来却不至于沉溺其中,虽然愁意满满,但是在离愁之间也在安慰着自己与朋友不要愁,真是妙,妙,妙……!

标签: 王勃唐朝

更多文章

  • “初唐四杰”应该如何排名?杨炯是否真的看不起王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王勃,初唐四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初唐四杰”应该如何排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初唐诗坛最杰出的诗人,时人誉为“初唐四杰”。历史走上了雄浑阔大的唐朝,但文学并没有及时跟上。初唐的文学还在受到六朝特别是齐梁文学的影响,文风暧昧柔弱凄靡,同时,由于开国君主李世民和后来的唐

  • 六岁就能写文章,被誉为“神通”的王勃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王勃

    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据史书记载,王勃从小就很聪明,六岁就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公元666年,不到16岁的王勃通过了幽素科考试,被授为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官员。科举及第后的王勃才气勃发,妙笔生花,写了一篇《乾元殿颂》,给皇帝大唱颂

  • 王勃有哪些诗词?为什么称王勃为诗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诗杰

    王勃有哪些诗词?王勃为什么被称为诗杰?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勃的诗词。王勃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

  •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怎样解释才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滕王阁序》,唐朝

    《滕王阁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勃,与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王通是天下大儒,其学生随便列举几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薛收,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温彦博,后来做了唐朝的中书令——也就是实质上的宰相了。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有

  • 王勃的《别薛华》写出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也反应了自己的迷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唐朝

    王勃《别薛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王勃年少的时候曾经见过神仙,神仙称赞他文采过人,可是不能长寿。这种记载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是后人对王勃的一种惋惜之情,那么有才华的人,可惜天不假年,在人世间仅仅活了二十七个年头。王勃以《滕王阁序》一鸣惊人,不论是他

  • 唐代诗人王勃之山中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山中

    山中【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第一句是主

  • 唐代诗人王勃之寒夜思友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寒夜思友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

  • 唐代诗人王勃之蜀中九日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

  • 唐代诗人王勃之落花落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落花落

    落花落【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勃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