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初唐四杰”应该如何排名?杨炯是否真的看不起王勃?

“初唐四杰”应该如何排名?杨炯是否真的看不起王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2/12 11:10:5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初唐四杰”应该如何排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初唐诗坛最杰出的诗人,时人誉为“初唐四杰”。

历史走上了雄浑阔大的唐朝,但文学并没有及时跟上。初唐的文学还在受到六朝特别是齐梁文学的影响,文风暧昧柔弱凄靡,同时,由于开国君主李世民和后来的唐高宗、武则天等热爱诗歌,文人们就写了大量的应制诗,竭尽所能溜须拍马,这让初唐的诗歌失去了活泼泼的人的情感。

但“初唐四杰”的横空出世,举起了诗文革新的大旗,对根本扭转唐初的齐梁文风和模式化的应制诗风,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将初唐诗歌带向盛唐的伟大旗手。

“初唐四杰”本系名门大族,但均家道中落,因此他们均出身寒微。他们少年早慧,是不世出的少年天才。他们有强烈的进取心,怀抱以布衣直取公卿之位的伟大志向,迫不及待地渴望走上政治舞台。但他们的一生均极为悲惨,原本建功立业的志向变成了一场无痕的春梦。

王勃二十七岁渡海看望父亲溺水而死;

杨炯二十七岁考上进士,进入弘文馆专业写马屁诗文,但性格耿直,看不上朝堂那些前倨后恭的马屁精,被贬为盈川令,一生沉沦下僚死于任上;

卢照邻则“初唐四杰”中年纪最大的意味,他事业和爱情最为坎坷,壮年即患重病,因病重不治投水自杀;

骆宾王则应参加徐敬业反武则天的起义,写下名传天下的檄文之后,兵败被杀,也有人说他不知所踪浪迹天涯。

这四位初唐诗坛的天才和诗文革新的伟大旗手,在青春蓬勃的初唐,在最应该写出更伟大作品的年纪,却以悲剧的形式英年早逝,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初唐四杰”在诗文上各有不同的风格,明人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他们都留下了闪耀千古的名篇。

王勃的诗仍带有六朝高华气象,但稍显柔弱,缺乏刚劲的风格。他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乃诗文的绝佳之作。他的送别诗,被认为已经具备盛唐气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别的悲伤在王勃看来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天涯一体,因为各自怀有青春的梦想,所以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

而杨炯的诗则刚健雄浑,洋溢着慷慨激扬之气。《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唱出了唐朝知识分子积极进取渴望在边关大漠建功立业的时代强音。

卢照邻骆宾王擅长歌行,骆宾王的《帝京篇》被认为是长篇歌行之冠,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当时被人认为是绝唱,不在骆宾王之下。

初唐四杰各有拿手好戏致命武器,谁能排在第一成为四杰之首,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杨炯的铁哥们宋之问最早提出了四杰的排序,他在《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把王勃排在四杰之首。而文坛领袖著名宰相张说则在《赠太尉裴公神道碑》把骆宾王排在首位。而著名诗人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也把王勃排在第一。

对于这个排名,杨炯又是怎么看的呢?新旧唐书均记载说,杨炯曾经对别人说过,“愧在卢前,耻于王后”,意思说排在卢照邻的前面,他感觉很羞愧,卢照邻的名次应该在他之前,而排在王勃后面,自己觉得很耻辱,言下之意是王勃根本没有资格排在他前面。

文坛领袖张说对此发表评论说,杨炯说愧在卢前,是谦虚,说耻于王后是事实,似乎认为,杨炯应该在四杰中排名第一。

问题是杨炯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或者说即使说过,是否就是杨炯真实的意思表达?换句话说,杨炯真的看不起王勃吗?

王杨卢骆的排名首先是宋之问提出来的。而宋之问与杨炯是多年的同事加至交,连杨炯的身后事都是由宋之问操办,可见他们的感情深厚。

如果杨炯对自己居于王勃之后耿耿于怀的话,按照杨炯梗直的性格和他们无话不说的关系,宋之问应该知道杨炯的态度,而宋之问是个品行低下最爱审时度势溜须拍马的小人,以他的性格,趁着给杜审言写悼词的机会,把杨炯排在第一位是大概率事件,但他还是按照“王杨卢骆”来进行排序。

也许这个排序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社会共识,宋之问不好在文中为朋友夹带私货。

卢照邻大杨炯十六岁,入行最早但命运最为悲惨,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间。杨炯说“愧在卢前”,一是谦虚,另外就是给朋友面子。这符合杨炯的性格。宋之问就称赞杨炯喜欢以人为善,有墨家急人所难的侠客情怀。

至于杨炯说耻于王后,大概属于开玩笑,因为杨炯就是一个性格急躁但非常豪爽的人。杨炯对王勃非常推崇,他在《王勃集序》中说,王勃是初唐文风革新的第一旗手,说他是一代宗师,把初唐文风转变的功劳都归之于王勃,而在这篇文章中,杨炯称卢照邻是“人间才杰”,显然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第一的位置。

杨炯应该是王勃最知心的朋友和恩人。在王勃英年早逝之后,杨炯四处搜集王勃遗失的诗文,为他编辑诗文集,并亲自作序立传,让王勃的文学思想和作品得以流传后世,让王勃的形象在文学史上深入人心,他是对王勃最好、贡献最大的兄弟。

如果杨炯一面推崇王勃,暗地里却对自己排在王勃后面而愤愤不平的话,那杨炯就是一个虚伪的两面人。事实上,杨炯恰恰不是那样的人,他是一个真实的性情中人。

他性情耿直恃才倨傲,看不惯某些官员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经常讥讽一些伪善的朝官为“麒麟楦”,人家问他,怎么像麒麟楦呢?他回答说,就像戏里的麒麟,哪里是麒麟,只不过是一头驴子,刻画头角,修饰皮毛,看起来像麒麟,脱了马甲,还是一头驴子。那些没有德行学识的家伙,披着朱紫色的朝服,和驴身覆盖麒麟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样敢爱敢恨口无遮拦的汉子,应该不是虚伪之人,至于他说的“耻于王后”,应该是无心之语,纯属开个玩笑罢了。

标签: 唐朝王勃初唐四杰

更多文章

  • 六岁就能写文章,被誉为“神通”的王勃为何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王勃

    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据史书记载,王勃从小就很聪明,六岁就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公元666年,不到16岁的王勃通过了幽素科考试,被授为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官员。科举及第后的王勃才气勃发,妙笔生花,写了一篇《乾元殿颂》,给皇帝大唱颂

  • 王勃有哪些诗词?为什么称王勃为诗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诗杰

    王勃有哪些诗词?王勃为什么被称为诗杰?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勃的诗词。王勃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

  •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怎样解释才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滕王阁序》,唐朝

    《滕王阁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勃,与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王通是天下大儒,其学生随便列举几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薛收,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温彦博,后来做了唐朝的中书令——也就是实质上的宰相了。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有

  • 王勃的《别薛华》写出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也反应了自己的迷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唐朝

    王勃《别薛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王勃年少的时候曾经见过神仙,神仙称赞他文采过人,可是不能长寿。这种记载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是后人对王勃的一种惋惜之情,那么有才华的人,可惜天不假年,在人世间仅仅活了二十七个年头。王勃以《滕王阁序》一鸣惊人,不论是他

  • 唐代诗人王勃之山中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山中

    山中【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第一句是主

  • 唐代诗人王勃之寒夜思友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寒夜思友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

  • 唐代诗人王勃之蜀中九日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

  • 唐代诗人王勃之落花落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落花落

    落花落【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勃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

  • 王勃是如何写出《滕王阁序》的?他参考了前人的什么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勃,唐朝

    对王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少年成名,就不得不提的是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不仅比你我有才华、比你我有钱,还比你我更努力,而在初唐四杰中,最负有盛名的当属王勃。王勃王勃出身世家,其祖上好几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士。房玄龄、杜如晦等朝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