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感情那么好 两人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感情那么好 两人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46 更新时间:2024/2/8 7:37:55

对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生感情笃厚,他们的子女是什么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世民绝对算得上一个长情的男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他唯一的皇后。

长孙皇后13岁嫁给了秦王李世民,夫妻恩爱和睦,但是她只陪伴了李世民短短的22年便早逝了,李世民命人筑了观望陵来怀念她,之后李世民的王朝再也没有册立新皇后。

在长孙皇后短暂的人生中,她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公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的早逝,使得李世民将对的爱又转移到了这七个孩子的身上,可以说,老父亲李承乾为了培养他们,简直操碎了心。

嫡长子李承乾: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李世民也和世间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梦想。而他望子成龙的对象,正是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李承乾。

公元619年,李承乾在太极宫承乾殿呱呱落地。他的爷爷,也就是唐高祖李渊非常高兴。亲自给他取名“承乾”。一来呢,是因为他出生于承乾殿,二来则是对他寄予厚望,含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如此看来,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李承乾,实乃妥妥的“皇二代”。

李承乾1岁的时候,他爷爷就封他为恒山王,5岁获封中山王,8岁时,李世民登基,李承乾便顺理成章地当了皇太子。

李世民也期盼着李承乾将来能顺应家族的期望,接替自己的千秋大业。

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在李承乾三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安排妻子长孙皇后的的侄子、长孙家庆给李承乾做陪读。

李承乾五岁时,李世民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两位儒学老师,分别是秦王府十八学士的陆德明与孔颖达,教他儒家经典。

年幼的李承乾表现也非常不错,他恭谦有礼,尊师重道,深得李世民的喜爱。

李世民在给李承乾册封太子的诏书中,就公然夸赞儿子的聪慧有礼。诏书有曰:“早闻睿哲,幼观《诗》《礼》”

李承乾11岁时,李世民就授权他旁听前朝政务,还给了他部分决断的权力。在李世民的锻炼下,不满12岁的李承乾开始涉足政治领域。朝中重要官员病重,他也能代表父皇前去关心慰问。

朝政实习完成了,李世民又担心他养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便将太子的老师都号召过来,要求师傅们给太子多讲讲民间的各种艰难困苦,思想上要求他们时刻敲打太子,凡是李承乾有不对的地方,要勇敢谏言。

李世民所做的一切,都是给李承乾铺好了金光闪闪的大道。

可以说,少年时期的李承乾在未来储君的道路上走得笔直敞亮,可后来的他却经历了一个急转弯,这一转就转到了死胡同。

李世民为了大力培养他,精挑细选了十几个老臣来辅佐太子的言行思修。虽说是老师,其实更像是言官。只要他们觉得太子有不妥当的地方,就言语犀利地对他进行评判,批判方式也很让人难堪,要么当面批评,要么一言不合就上书弹劾。

有一次,太子在自己的院内盖了间房子,老师于志宁便痛斥他过于奢华浪费。李承乾偶尔与宦官在一起玩笑,于志宁又跑过来骂,当着众人的面,言语非常刺耳。

孔颖达比于志宁更偏激,只要他认为太子不对的地方,立刻直谏给李世民,各种夸大其词。就连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都看不下去了,乳母还劝孔颖达,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去骂太子。而孔颖达无动于衷,还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继续发扬这种教育方式。

不管他做什么,都有人站出来指着他的鼻子痛骂。总之就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还动不动就一纸状书告到父亲李世民那儿,这就激起了少年李承乾的叛逆之心。

后来的李承乾就开始自暴自弃,他还与一名男宠交好。这男宠长得美貌,还能歌善舞深得太子心,两人经常一起陶醉享乐,如漆似胶。

李世民知道后大发雷霆,他立即处死了这名男宠。李承乾越发与李世民背道而驰,他继续放纵堕落,在宫中扮成胡人打仗,大玩cosplay。在宫内搭帐篷,吃烤肉,饮酒作乐。

玩闹肆意忘形的李承乾,甚至还说“若我登基为帝,当率几万大军投奔突厥可汗”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各种荒唐言行,让李世民对太子大失所望。

在李承乾堕落期间,李承乾的弟弟李泰抓住机会讨父亲李世民的欢心,导致李世民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李泰身上。

李承乾惶恐自己的储君地位动摇,于是暗中勾结侯君集等人密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不得不将其废为庶人,安置到黔州。

李承乾年仅26岁就英年早逝,这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有莫大的关系。谁都想不到,如此父慈子孝的帝王之家,如此根正苗红的皇太子,李承乾竟然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嫡次子李泰:蛰伏多年的野心家。

魏王李泰,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 他爱好书法文学 集书万卷,可以说非常优秀了。

由于嫡长子李承乾当时是根正苗红的皇太子,所以相当长的时间里,李世民都没有心思发现李泰的光芒。

后来太子李承乾自甘堕落,李泰便瞅准了时机,抓住一切机会在李世民面前来表现自己。

公元642年,魏王李泰完成了《括地志》的编修工作。李世民看了非常满意,亲自将这部著作收藏于皇家藏书阁。

随后,李世民对李泰大肆赏赐,另外每个月还赏赐各种财物。不论是规格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李世民对李泰的种种宠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以为只要亲哥哥李承乾被废了太子之位,他就有机会成为储君。

就在李泰暗自打起算盘的时候,一边的李承乾却主动送上门来,李承乾惶恐自己的储君地位动摇,于是他便效仿了历史上的夺嫡之争,决定除掉自己的亲弟弟李泰。

刺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又走火入魔般地发动造反,太子之位也拱手让人。

李泰深知李世民最忌恨兄弟相残,他便趁机卖乖,对李世民说:“如果自己当了皇帝,将来会杀掉自己的儿子,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李泰一副兄弟情大于天的样子,把李世民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即便要立李泰为太子。

褚遂良知道后,就对李世民谏言,虎毒不食子,杀子传弟这件事不可信!

李世民冷静下来一想,有道理!他感叹李泰的心机和歹毒。若李泰将来登基了,定会杀掉自己的同胞兄弟。

为了保全自己的三个爱子,李世民便改立了仁义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

至于如何处置李泰,李世民也是操碎了心。

最后,李世民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上写道:

“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世民果然没看错李治,后来李治继位,他对这位亲生的二哥李泰十分优待,“而李泰则因为痛失皇位而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在永徽三年的时候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嫡三子李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他是长孙皇后与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

李治的资质和能力逊色于两个哥哥,但好在他性格淳朴,忠爱仁孝。

所以当大哥二哥陷入太子争夺的漩涡时,李治”与世无争”的姿态就像是一股清流,让李世民深感欣慰。

李世民意识到,将储君的位子留给李泰,免不了一场兄弟残杀,他不想再看到悲剧重演。为了保全他的儿子们,他决定把太子之位传给李治。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治被动成为了黄雀,成为了最终赢家,这里面当然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运作,以及向李世民进谏,说明了利害关系,才让李世民才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不管怎么说,李治不费一兵一卒,就成为了这场夺嫡风波中最大的赢家。

李治当上太子后,李世民每次上朝,就让李治站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李治渐渐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让唐太宗赞不绝口。

李治这位性格温顺的大孝子,还做了一件对不住父亲的事,那就是与武则天私通。也正是这件事,差点葬送了李唐的大好河山。

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即位,他将削发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接了出来,封为二品昭仪。再度进宫的武则天,开始步步为营,成功击败了王皇后、萧淑妃等人,成为了李治的新皇后。

李治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生病,所以武则天便经常帮助李治处理一些政务。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他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相继成为皇帝,但武则天早已大权在握,他们最终都被武则天废掉,李氏江山落入女人之手。

如果李治泉下有知,估计是后悔将武则天带入宫中的。虽说武则天掌权皆因李治而起,但李治在位期间,她并没有凌驾于皇帝之上。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进一步推动了唐朝的发展,他让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可以说是开创了不亚于贞观之治的盛世。

嫡长女长乐公主:天生丽质的掌上明珠。

公元621年,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女儿,这是他俩的第一个嫡女,李世民十分高兴,取名李丽质。

这位公主确实人如其名,长得天生丽质,是位容色绝姝的美人。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李世民诏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作为李世民的掌上明珠,在她12岁的时候,李世民就给她安排好了婚事,将她许配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安排,不仅因为长孙无忌与他的布衣之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长孙无忌还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将爱女嫁到妻子的娘家,姑表兄妹喜结连理,可谓是亲上加亲,富贵至极。

在给女儿准备嫁妆这件事上,贤明的李世民也失了分寸。

按照礼制,公主的嫁妆都是有标准的,但是李世民却想要多给,他对众臣表示:“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要知道,长乐公主的姑姑出嫁的时候,都没有长乐公主这么多嫁妆。于是房玄龄和魏征等人纷纷劝谏李世民,要理性对待,切不可逾辈分。

最终,李世民接受了建议,此事也一度成为美谈。

长乐公主虽从小就受到万众瞩目的关爱,但她并没有因为父母的溺爱恃宠而骄。

婚后的她孝顺公婆,谨礼持家,与长孙冲琴瑟和鸣,生活幸福美满。

贞观十七年六月,长乐公主突然病倒,久治不愈。

同年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长逝,年仅二十三岁。

这一年,是她和长孙冲的婚姻生活刚迈进第十个年头,这对少年夫妻最终却没能等到老来相伴的一天。

面对爱女的离世,唐太宗多次痛哭不能自已。"皇帝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城阳公主:一婚不平,二婚幸福美满。

城阳公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女儿,同样备受宠爱。李世民将她嫁给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三的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功臣之子喜提驸马,本是一桩美谈,可偏偏杜荷是第一任太子李承乾的心腹,还参与了李承乾谋反事件,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谋逆失败后,杜荷锒铛入狱,处以死刑,年轻的城阳公主便守了寡。

唐太宗十分心疼女儿的遭遇,便决定给女儿再找一个良婿,将她许配给了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

为了保证女儿的第二婚姻能幸福完美,李世民还特地占卜,卜婚的结果是城阳公主的婚事宜在白天举行,但是古代的婚礼都是傍晚举行。太宗决定依卜而行,立即就遭到了臣子的劝阻。

最终,李世民不得不妥协,老老实实地依照礼制办事。

这是继长乐公主嫁妆事件之后,李世民第二次为女儿们的婚事失去理智。

好在城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比较美满,夫妻二人感情和睦,生了三个儿子,李世民心里也踏实了。

公元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薨于房州, 李治将城阳公主陪葬于昭陵。

晋阳公主:史上唯一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女儿。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离世,此时的晋阳公主还是个五岁的幼孩,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这个女儿。 正因为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由于她从小长在唐太宗的跟前,父女俩感情十分深厚。

她还十分善于察言观色,当大臣触怒李世民的时候,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太宗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

虽有父亲的宠爱,但失去母爱的晋阳公主总是缺乏安全感,害怕身边的亲人离开她。

公元642年,与她自幼一起长大的哥哥李治开始穿着朝服上朝,晋阳公主舍不得放开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对父亲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

唐太宗看到一双儿女如此惜别,顿时忍不住涕泪满面。

遗憾的是,这位体贴父兄的公主,还没到及笄之年,12岁就病逝了。唐太宗悲痛万分。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祈福。

如果晋阳公主身体康健,到她结婚出嫁的那天,她的老爹又会再次为女儿的婚事失去理智,史上又会多出一则佳话美谈吧!

新城公主:最郁郁而终的公主。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

她比上面的晋阳公主更可怜,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她还不到2岁。

各位看官是否好奇,唐太宗又给了这位小女儿什么样的宠爱呢?

公元642年,也就是新城公主8岁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将她封为衡山郡公主。

在唐代,名山大川是不能作为封号的。《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尽管如此,李世民依旧为女儿破格,将衡山作为了公主封号。

不仅如此,年仅8岁的衡山公主还有了实封,并且还増赋。这又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做法。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的公主要到出嫁时才能收取赋税的。

白居易曾写道:“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

“女儿奴”唐太宗在宠公主这条路上,是将打破常规进行到底了。

公元643年,衡山公主不满10岁的时候,李世民决定将她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还没来得及办理婚事,魏叔玉的魏征就病逝了。

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爆发,侯君集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而魏征曾推荐此两人具有宰相之才,再加上魏征曾将自己的谏辞公示给了史官褚遂良。李世民便怀疑魏征与侯君集等人结党,还意图在史书上标榜自己。

一气之下,李世民写下诏书,终止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

之后李世民又精心为衡山公主挑选良婿,一直到公元649年二月初六,也就是亡妻长孙皇后的生日那天,李世民敲定了女婿人选,他决定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是长孙皇后的堂叔,从辈分上说,长孙诠算是长孙皇后的堂弟,那么衡山公主还应该喊这位夫君一声“舅舅”。

不过,唐朝人民并不在意辈分问题,李世民开始给宝贝女儿筹备婚事。

由于公主的婚礼过程太过复杂,一直到到李世民去世,婚礼的筹备工作也没能全部完成,未能在生前看到女儿出嫁,是唐太宗的一大遗憾。

太宗驾崩,举国哀悼,公主的婚事只得延后。

这一推后,就是三年。

公元652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衡山公主守孝满三年的前三天,唐高宗李治便下诏将妹妹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增邑5000户,以庆贺妹妹出嫁。

婚后的小两口过了7年的幸福时光,就被朝堂上的纷争给破坏了。

公元659年,由于长孙无忌曾反对唐高宗李治废后、立武则天为后,再加上唐高宗李治为了实现集权,长孙家族遭难,驸马长孙诠也受到了牵连,他被流放巂州并被地方官所杀。

驸马被杀害,新城公主郁郁寡欢。唐高宗见小妹终日消沉,他便给新城公主重新安排了一桩婚事,将她嫁给了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治还接连下旨,短期内便将韦正矩连升八级,从奉冕大夫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可谓平步青云。

要说这李治也是一片好心,给妹妹赐婚,本来是想着让妹妹尽快忘掉长孙诠。

谁知道新城公主与长孙诠感情太深,二婚后也无法忘掉前夫,所以新城公主与韦正矩的婚姻生活并不和睦。

对新城公主而言,一边是丧夫之痛未愈,一边是新生活难以适应。久而久之,公主便患上了重病。

病中的新城公主难免脾气暴躁,与驸马产生争吵,导致两人成婚后不久,便传出了驸马“遇主不以礼”的传言。

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病情加重,唐高宗李治特下旨兴建了建福寺,以此为妹妹祈福。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三月,新城公主病逝于长安通轨坊南园,终年三十岁。

以上便是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李世民的7个爱情结晶的悲喜人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不仅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个深情的好丈夫,一个疼爱儿女的好父亲,如此利国利家的男人,是唐朝人民的福气,更是李氏儿女们的福气!

标签: 李世民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刘邦有这么多女人,为什么吕后偏偏只痛恨戚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痛恨戚夫人,刘邦

    z众所周知刘邦本来就是个风流皇帝,对吕雉也不好,在和吕后结婚之前已经有过情人,那么刘邦有这么多女人,为什么吕后偏偏只痛恨戚夫人?因为,在这众多的女人之中,生下儿子,并且能对吕后之子刘盈产生威胁的,只有戚夫人。注意,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威胁到了刘盈的太子位,而不是戚夫人威胁到了吕后的皇后之位。刘邦曾动

  • 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 刘邦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汉之争,刘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楚汉之争中,为什么刘邦能够脱颖而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因为项羽的定位最多只能是将军,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潜力,自然无法率领楚军与刘邦争夺天下。西楚霸王项羽的大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作为秦汉时期威震一方的大诸侯,项羽才能出众是毋庸置疑

  • 三国后期出现了武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武将,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拜小说《三国演义》所赐,这一时期的历史名人,在民间的知名度普遍比较高,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很多人看三国,包括我在内,都喜欢看武将之间的争锋,看谁谁用几个回合干掉了谁。这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小说中虚构出来的武将单挑模

  • 有哪些与冯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冯京,北宋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至祖父时落籍江夏。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

  • 吕溱:北宋时期官员,精识过人,辩讼立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溱,北宋

    吕溱(1014—1068),字济叔,江苏扬州人,宋代官吏。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状元。曾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出知蕲、芜、舒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后起知池州、江宁府。神宗即位后,知杭州,改知开封府。期间,精识过人,辩讼立断

  • 乾隆人生中有43个妃子 乾隆最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妃子

    对乾隆有43位妃子,他一生最爱的人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常常说,帝王背后都有后宫佳丽三千,其中的“三千”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是作为夸张的手法表达很多而已。但即便如此,自古皇帝的后宫的确很多,其中清朝乾隆帝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根据目前掌握的记

  • 孙策的一生都有哪些故事?他的名气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策,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孙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枭雄,割据江东一带,为以后东吴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曹操曾在煮酒论英雄中说孙策是“藉父之名”,并非英雄,那么事实真如曹操所说吗一,出身名门孙策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之后,其父孙坚也

  • 诸葛瑾在劝降关羽的时候 关羽为何不将人扣押便于突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瑾,关羽

    还不知道: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

  • 江东时期的虎将太史慈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史慈,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江东时期的虎将太史慈的故事。生逢乱世太史慈21岁就做了官员,这可以看得出他的起点是非常高的。而太史慈和孔融等人都是好朋友,太史慈地位朋友当中甚至有一部分是刘氏皇室后裔。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 张士贵:唐朝开国名将,曾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士贵,唐朝

    张士贵(586~657年),字武安,小名忽峍 ,虢州卢氏人。唐朝开国名将,隋朝大都督张和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幼学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聚众揭竿起义。归顺唐国公李渊,拜右光禄大夫,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全国,屡立战功,累迁左领军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