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继位孔明如何辅佐 彼此配合得好吗?

刘禅继位孔明如何辅佐 彼此配合得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1/16 0:58:20

刘禅继位时,才十六岁。从来没有到前线打过仗,也没有参与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由此可见,刘备原先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否则不可能不特别加以教导和训练。

父亲样样强,儿子常常自认为不如。临终时又当大家的面,要兄弟皆以父事丞相。分明是孩子不懂事,要听孔明的话。就任之后,所有事情都由丞相裁决处理。甚至于指定张飞的女儿当皇后,刘禅也遵照接纳。和孔明这样高明的人在一起,自然显得样样都不行。

网络配图

不久,边防来报曹魏调五路大军,来取西川。赶紧找孔明商议,却回报丞相染病不出。

皇太后惊慌,要亲自前往探望。侍郎董允认为还是由刘禅先出面,比较合适。于是刘禅亲往相府,见孔明在小池边观鱼。他不敢大意,小心地问丞相安乐乎?孔明告诉他并不是有闲情逸致,在这里看鱼。而是寻思退兵之计,现在已经有了办法。又说兵法的奥妙,在使人难以猜测,所以不能够泄漏于人。刘禅很可能似懂非懂,唯唯喏喏,不方便插嘴。就算真的听懂了,又能够说些什么?他先天不足,没有获得实战的磨练。现在又面对这么高明老到的丞相,

除了听从相父,多多学习、体会之外,还能够做什么?彼此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能如此。

孔明不篡位,是他的美德。刘禅不多话,当然也是良好的表现。我们不应该因此而看不起刘禅,何况他在今后的日子里,经由不断学习和历练。总有一些长处,值得我们欣赏。不妨拭目以待,暂时不要全盘否定才好。

网络配图

刘禅的故事,提醒我们,父母再忙碌,也应该拨出时间,好好加以教导。刘备在荆州的时候,生下刘禅。适逢曹操的大军,突然杀到新野。一路追到当阳长坡,和妻子失散。幸好赵云单骑救主,才把刘禅救出来,幸免于难。后来孙权听说刘备西征,派人把孙夫人接回车吴。夫人想把刘禅一起带走,孔明使赵云截江夺回。从此刘禅便被安置在安全的舒适环境中,不像孙权那样,从小便追随在父兄身边,接受严格的教训。

或许是刘备半生戎马,到年近半百时,才生下刘禅。晚年得子,加上又是独生子,难免更加疼爱,而疏于教导。如果是这样,那就更不应该。因为生得少就应该教导得更好,才是为人父母的道理。养子不教父之过:养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养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不论生得多少,什么情况,都是不应该规避的责任。

有人说孔明是刘禅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家庭教师。孔明生性谨慎,教导子弟又非常认真。以当时的情况,实在很难兼顾,应该不是事实。否则他就任后,也不致对孔明如此生疏,居然会问丞相安乐乎这样的问题。

网络配图

刘备知子莫若父,既然知道刘禅不是合适的继承人。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和孔明商议,由谁继任比较合理?总比当着大家的面,说什么可辅则辅之,否则可自立为王,要妥当得多。证明一个人的改善意识,经常受到某些说不出来的限制。刘禅的禅,和禅让的禅同一个字。

刘备为什么不会想到,既然自己的儿子不够份量,禅让给合适的人,岂不是更加圆满?相信这么一本,后世再也没有人,会嘲笑他是一代枭雄,假仁假义了。

标签: 刘禅

更多文章

  • 阿斗对孔明自请免去丞相之职是如何处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斗,刘禅

    孔明回到汉中,发现只有赵云这一军,不折一人一骑,盛赞“真将军也”,赠兴黄金五十斤,以示奖赏。赵云请寄库存,要用时再拿,令大家倍觉钦敬!网络配图马谡和王平来见,孔明先唤王平入帐,责骂他不尽劝谏的责任。王平说明马谡固执已见,坚持不听。孔明叫他出去,再唤马谡入帐。马谡把自己捆绑起来,跪于帐前。孔明说依军法

  • 刘备最初为何不看好诸葛孔明 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打仗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

  • 孔明死前最后一计 迷惑世人至今无人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绝顶聪明的风云人物。孔明早期为了维持生计在田间种地,后来结识黄月英并与之婚配。黄月英相貌极其丑陋但是聪慧过人,这也许就是孔明娶他的原因吧。黄月英和他的父亲都是绝顶聪敏之人,据说孔明的智慧都是拜这二人所赐。网络配图随后才有了三顾茅庐、隆中对

  • 揭秘三国:诸葛孔明和刘备真的是“一条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刘备之德近乎伪,诸葛亮之智近乎妖”,刘备诸葛亮这对主仆在历史风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以蜀国的成败为主线的《三国演义》明显的讨好分不开。然而世人皆知,刘备集团的大脑诸葛亮几乎左右了整部小说的前进摇摆。刘备之所以能够赢,与诸葛亮的智慧密不可分。得到诸葛亮的他,胜战连连。所以对诸葛亮也不仅仅是君臣

  • 刘禅继位时孔明如何辅佐 彼此能配合得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刘禅继位时,才十六岁。从来没有到前线打过仗,也没有参与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由此可见,刘备原先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否则不可能不特别加以教导和训练。父亲样样强,儿子常常自认为不如。临终时又当大家的面,要兄弟皆以父事丞相。分明是孩子不懂事,要听孔明的话。就任之后,所有事情都由丞相裁决处理。甚至于指定张飞的女儿

  • 他是魏国后期名将 斩杀孔明之子生擒刘备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

    邓艾上书司马昭,要把刘禅留在成都,以招降吴主孙休。司马昭在接到上书之后非常不满,而邓艾竟回信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艾是魏国后期的名将,一出场,就表现出他们的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伐蜀中立了盖世奇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取得灭蜀的辉煌胜利之后,却以身败名裂的悲剧结束了一生。网络配图邓艾幼年丧父,

  • 一生不敌孔明 司马懿屡败屡战的背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孔明

    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网络配图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

  • 他是刘表之子竟用一把梯子将孔明逼入绝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表

    军事谋略中有许多诱敌之计,其中“上屋抽梯”就是非常高明的一招。想要用小利诱骗敌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事先给他搭一个梯子,引诱他一步步登高,爬上屋顶。这时,你再猛然把梯子撤走,把敌人逼上绝路,才能使其束手就擒。这一招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安放梯子,诱使敌人上当。网络配图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刘备在演义中不愧一代枭雄,声满天下,以致新野败退时十余万人民愿意跟随。但他却将权力下放的过大了,就像他祖宗刘邦一样,手下们个个功高盖主,他却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这一重要之事,演绎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最后关头显示了他的高明之处,却说刘备七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后,跑到白帝城,诸葛亮来见。网络配图 君臣

  • 三国中的魏延与孔明之间究竟有些什么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

    在蜀汉中后期的内部矛盾中,魏延与诸葛亮之间的矛盾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对。很多网友问小编,他们俩究竟为啥呀,弄得关系这么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诸葛亮不喜欢魏延肯定不是演义中所说的脑后有反骨,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魏延的性格,下面几点:一,魏延本人桀骜不驯,傲视同僚平心而论,魏延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