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巧退孔明50万大军的孟获 最后被赵云俘虏

巧退孔明50万大军的孟获 最后被赵云俘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1/19 22:39:02

核心提示:诸葛亮一面派人与东吴重新议和;一面加紧训练兵马。直到公元225年才率领甲兵50万前往平叛。

网络配图

公元223年,益州名门大族雍闿[kǎi]借刘备夷陵大败,白帝城病逝,国力衰弱,政局动荡之机,在东吴的唆使下,还骗取深被南中彝[yí]族、土著和汉人信服的孟获支持,并让孟去游说各部族酋[qiú】长。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因而,南中百姓大多受到获之蛊惑加入叛军。

二、

当时,蜀汉政权无力出兵平叛。诸葛亮一面派人与东吴重新议和;一面奖励生产,训练兵马。直到公元225年3月才率领甲兵50万前往平叛。大军以西路孔明,中路李恢[huī】,东路马忠三路进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期间,雍闿在内讧中被杀,至此,四郡之叛已平。但是,南中酋长孟获却纠集败散之兵,继续反抗蜀军。

得知四郡已平,蛮王孟获分三路各领兵5万来斗蜀兵,于是就有了脍炙人口七擒孟获的故事。期间,以赵云魏延大败孟获的故事最为精彩,他们双剑合璧,以退为进,杀得孟获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终将其所擒。实际上,七擒孟获是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白帝城病逝后蜀国的一场平叛之战,系诸葛亮治理时期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为了彻底清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战术。

网络配图

最后,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归顺。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国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七擒孟获在《三国志·孔明传》中,记载仅12个字,即“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如真有“七擒七纵”的史实,《三国志》应不会遗漏。那么可以推断在蜀汉王朝的档案中根本没有这场战役。笔者认为,可能是民间为颂扬孔明的军事才能和治国之道的溢美之词,甚至还有大汉族思想的影响。

但在《汉晋春秋》,不仅提到了孟获,还说亮对获确有“七擒七纵”,甚至还说是“七请孟获”。诸葛亮按当地民俗宰了99头牛,宴请孟获将领,与获歃[shà]血为盟,互敬血酒,誓言“两心合一,两军互帮”。后人曾在孟获统治区的悬崖上镌刻了“龙湖雄关”四个苍劲大字,并塑孟获巨像作永久纪念。

网络配图

在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地区时,刘伯承元帅借鉴了孔明治理南中的历史经验,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也是古今历史上第二次彝汉结盟。

不论是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还是传说中的“七请孟获”,我们都能体会出孔明的良苦用心——由于孟获性格倔强、热情豪爽,但又阴险手辣、报复心强——汉族说“不打不相识”,在孟获这里不管用,他只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七擒孟获”很好地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处理民族矛盾与问题的典型范例。

标签: 孔明孟获赵云

更多文章

  • 刘禅继位孔明如何辅佐 彼此配合得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禅

    刘禅继位时,才十六岁。从来没有到前线打过仗,也没有参与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由此可见,刘备原先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否则不可能不特别加以教导和训练。父亲样样强,儿子常常自认为不如。临终时又当大家的面,要兄弟皆以父事丞相。分明是孩子不懂事,要听孔明的话。就任之后,所有事情都由丞相裁决处理。甚至于指定张飞的女儿

  • 阿斗对孔明自请免去丞相之职是如何处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斗,刘禅

    孔明回到汉中,发现只有赵云这一军,不折一人一骑,盛赞“真将军也”,赠兴黄金五十斤,以示奖赏。赵云请寄库存,要用时再拿,令大家倍觉钦敬!网络配图马谡和王平来见,孔明先唤王平入帐,责骂他不尽劝谏的责任。王平说明马谡固执已见,坚持不听。孔明叫他出去,再唤马谡入帐。马谡把自己捆绑起来,跪于帐前。孔明说依军法

  • 刘备最初为何不看好诸葛孔明 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打仗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

  • 孔明死前最后一计 迷惑世人至今无人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绝顶聪明的风云人物。孔明早期为了维持生计在田间种地,后来结识黄月英并与之婚配。黄月英相貌极其丑陋但是聪慧过人,这也许就是孔明娶他的原因吧。黄月英和他的父亲都是绝顶聪敏之人,据说孔明的智慧都是拜这二人所赐。网络配图随后才有了三顾茅庐、隆中对

  • 揭秘三国:诸葛孔明和刘备真的是“一条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刘备之德近乎伪,诸葛亮之智近乎妖”,刘备诸葛亮这对主仆在历史风云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以蜀国的成败为主线的《三国演义》明显的讨好分不开。然而世人皆知,刘备集团的大脑诸葛亮几乎左右了整部小说的前进摇摆。刘备之所以能够赢,与诸葛亮的智慧密不可分。得到诸葛亮的他,胜战连连。所以对诸葛亮也不仅仅是君臣

  • 刘禅继位时孔明如何辅佐 彼此能配合得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刘禅继位时,才十六岁。从来没有到前线打过仗,也没有参与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由此可见,刘备原先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否则不可能不特别加以教导和训练。父亲样样强,儿子常常自认为不如。临终时又当大家的面,要兄弟皆以父事丞相。分明是孩子不懂事,要听孔明的话。就任之后,所有事情都由丞相裁决处理。甚至于指定张飞的女儿

  • 他是魏国后期名将 斩杀孔明之子生擒刘备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艾

    邓艾上书司马昭,要把刘禅留在成都,以招降吴主孙休。司马昭在接到上书之后非常不满,而邓艾竟回信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艾是魏国后期的名将,一出场,就表现出他们的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伐蜀中立了盖世奇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取得灭蜀的辉煌胜利之后,却以身败名裂的悲剧结束了一生。网络配图邓艾幼年丧父,

  • 一生不敌孔明 司马懿屡败屡战的背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孔明

    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网络配图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

  • 他是刘表之子竟用一把梯子将孔明逼入绝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表

    军事谋略中有许多诱敌之计,其中“上屋抽梯”就是非常高明的一招。想要用小利诱骗敌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事先给他搭一个梯子,引诱他一步步登高,爬上屋顶。这时,你再猛然把梯子撤走,把敌人逼上绝路,才能使其束手就擒。这一招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安放梯子,诱使敌人上当。网络配图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刘备在演义中不愧一代枭雄,声满天下,以致新野败退时十余万人民愿意跟随。但他却将权力下放的过大了,就像他祖宗刘邦一样,手下们个个功高盖主,他却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这一重要之事,演绎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最后关头显示了他的高明之处,却说刘备七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后,跑到白帝城,诸葛亮来见。网络配图 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