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普是什么身份?从开国名相沦为救火队长的他经历了什么

赵普是什么身份?从开国名相沦为救火队长的他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63 更新时间:2024/1/22 2:39:31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普是什么身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北宋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朝代,知名的宰相像是地里的庄稼一样,一茬接一茬地,也不知这个朝代究竟有什么魔力。个中原因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北宋开国宰相赵普。

和其他宰相不一样,赵普不是传统人出身,最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吏。吏和官在古代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后者是士族阶层,前者却根本不入流。但是赵普却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一步一步走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宰相的位置。不过,这还不是最值得称道的,最值得称道是赵普一共当了三次宰相,三起三落堪称传奇。

只是后两次出任宰相和第一次出任宰相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他治国安邦能力突出,后两次则是因为他心思玲珑急皇帝之所急、为皇帝排忧解难,俗称救火。那么,赵普是如何从一个治国安邦的人才沦为救火队长的呢?皇帝为何会如此浪费人才?

献计开国出策安邦被拜宰相

赵普虽然被称为开国名臣,但是宋朝开国时他其实刚到赵匡胤的手下做事,时间也不过一年左右。但是文臣和武将不一样,武将靠军功晋升,文臣靠出谋划策。赵普到了赵匡胤手下之后,迅速谋划安排了陈桥兵变的全过程,这才有了他的后来居上,只是这一阶段赵普只是成为了赵匡胤的心腹,还没有出任宰相。

后来赵匡胤看到了赵普在谋略方面的能力,遇事就经常他问计,赵普也总能给出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北宋初年的二之乱,赵普从出谋划策到陪着太祖御驾亲征,全部亲力亲为,不过一年就解决了动乱;还有后来江山稳定后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在赵普的出谋划策并亲自指挥下上演的;以及北宋强中央弱地方的政治格局……

可以这么说,北宋初年的重大事情以及治国方针,其中都有赵普的影子。正是因为功劳太大,太祖为了筹功,他才被拜为宰相。在宰相的位置上,他一坐就是好多年,更难能可贵的是赵普做事非常严谨,没有什么把柄可被人指摘。直到太祖朝末期,他才被皇帝以谋私的名义被罢黜的地方。

掺和皇位更迭沦为炮灰被罢相

赵普第一次被罢相的原因是谋私,谋私顾名思义就是谋划私利。这个罪名其实很可笑,在北宋,因为皇帝收缴兵权,就给了手下人贪污的权利,是典型的用兵权换富贵。所以贪污在北宋并不算什么罪名,而谋私的严重性甚至比不上贪污,但是赵普却因为这个罪名被处置了,可见是皇帝想处罚他。

那么赵普是因为什么才被皇帝厌恶了呢?原因很简单,他掺和进了皇位更迭的事情。宋朝初年的皇位更迭是兄传弟,和传统的父传子是相悖的。宋太祖答应把皇位传给弟弟的真实原因谜团很多,但是后来他肯定是后悔了的,不然他不会罢黜赵普这个兄传弟盟约的见证者,历史上也不会留下太祖暴毙疑云。

所以,赵普第一次罢相不是因为他谋私,而是因为他沦为了皇帝和继任者角力的炮灰,宰相的位置虽高,但是由谁当也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

太宗皇位不稳成了赵普救火队长生涯的起点

在哥哥有儿子的情况下,赵光义越过侄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是在对当时礼法的挑战,所以他屁股下的位置并不稳定。为了稳固权力,赵光义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时值宋朝边境和辽国又起了摩擦,他就顺势带兵出征,希望用军功稳固地位。

然而赵光义只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料中结局,他被辽国打败了,自己也没有及时随着败军回去,他回去时朝中的大臣已经推举了侄子马上要继承皇位了。他不仅没能稳固地位,还让屁股下原本就不稳的位子更加摇摇欲坠。无奈之下,只得把赵普拉了出来,让这个见证人现身说法证明他皇位来得很正当。

赵普也知道自己第二次出任宰相的原因,所以他非常卖力为赵光义当证明人。不仅如此,赵普回到中枢后很快就发现了赵光义的私心,他不想把皇位传给弟弟和侄子,只想传给儿子。所以在赵普的谋划下,赵光义的侄子一个自杀一个莫名其妙身亡,弟弟也谋反被发配地方,至此,赵光义可以高枕无忧了。

赵光义虽然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皇位稳固后又想起了和侄子、弟弟之间的血缘亲情,所以赵普这个参入进来的人又被炮灰了,第二次被罢相。

在皇帝陷入困境时搭台阶让皇帝体面退场

赵普第三次拜相是在赵光义第二次北伐之后。前面说了,赵光义第一次北伐被打得大败而归,所以他非常不甘心,几年后又处心积虑谋划了第二次北伐,希望报仇雪恨为自己挽尊。可惜第二次北伐也没有取胜,宋辽陷入了对峙,双方你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那时宋朝建国也没多久,综合实力不像后来,也怕宋辽相争渔翁得利,所以赵光义是打不起持久战的,可惜所有的手下都不了解他的这种心思。还是赵普,他敏锐地发现了这第一点,于是就赶紧上书请赵光义班师回朝。既然有人搭台阶了,赵光义顺势就下来了,回来不久就又一次拜了赵普为相。

赵普这一次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明白了自己就是一个救火队长,所以上位之后一直安安分分的。后来为了不碍皇帝的眼,没等被赶,他就以年老体衰的借口自己请辞了。赵光义看他这么乖觉,也没有为难,还大肆封赏,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赵普因为被重用,所以被拉入了皇位更迭的漩涡;因为踏入皇位更迭的泥淖,所以沦为救火队长……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因果,更告诫了后人,上面的神仙打架,凡人最好少掺和,不管谁胜利,凡人都容易被炮灰掉。

标签: 赵普宋朝

更多文章

  •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曾连续三次担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赵普

    大家好,说起赵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要说古代的著名谋士,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了,还有刘伯温等等,他们算得上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了,其实,跟他们比肩的谋士也是不少的,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可能很多人都能够猜到他是谁了?他就是辅佐赵匡胤登基的开国谋士,赵普,可以说赵普跟

  • 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他人生的最后一年是怎么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赵普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赵普的故事。两次北伐,赵炅把赵匡胤精心训练的精兵和积蓄的储备折腾得差不多了,再也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自此以后,宋朝对北边的契丹人由进攻转向全面防御,国策也走向了极度的“守内虚外”,并在这条路上越

  • 赵普和赵光义的争权中到底谁更占优势?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赵普

    乾德四年(966年)六月,梓州知州冯瓒被人告发受贿,宰相赵普主审此案。按说一个小小的知州用不着日理万机的宰相劳心费神,可冯瓒不同,他的才干备受瞩目,连宋太祖都夸过。当初太祖将他从中央调往地方,就是有意锻炼他的能力,以备将来重用。赵普深谙圣心,准备对冯瓒网开一面,但下属在冯瓒府中搜到一封写着“送交刘螯

  • 宋太祖在看望赵普时发生过什么?为什么会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普,北宋

    赵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从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宰相赵普大病过一次后,宋太祖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到赵普的府邸上去看望一次赵普。开宝六年,百忙之中的宋太祖,又专门抽出时间来到了赵普的府上。巧合的是,就在宋太祖从宫中出发的时候,东南吴越国的国君钱弘俶

  • 《旧五代史》的作者:旧五代史由薛居正牵头编纂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旧五代史,二十四史,史书,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薛居正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名臣、史学家。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太宗即

  • 北宋大臣薛居正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薛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薛居正,宰相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史学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岁。赠太尉、中书令,

  • 薛居正:北宋的高富帅宰相,最后死因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薛居正,北宋

    你们知道薛居正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薛居正是一位传奇。他一生励志,凭借守正不桡,坚韧不拔的信念取得了官宦生涯的高位。历任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主持监修《旧五代史》,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薛居正在北宋赵匡胤登基之后开始受到重用。公元973年,开宝六年,薛居正被提拔为宰相。

  • 北宋高富帅宰相薛居正: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薛居正,北宋

    你真的了解薛居正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薛居正是一位传奇。他一生励志,凭借守正不桡,坚韧不拔的信念取得了官宦生涯的高位。历任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主持监修《旧五代史》,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薛居正在北宋赵匡胤登基之后开始受到重用。公元973年,开宝六年,薛居正被提拔为

  • 薛居正一介名相,为什么会遭世人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薛居正,五代十国

    薛居正为什么会遭世人诟病,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薛居正,五代后晋时曾举进士不第,写了一篇《遣愁文》自我排遣,读过他这文章的人,有识者看出此人不凡,倜傥豁达中,另有“公辅之量”,古人称“三公、四辅”,都是帝王的佐臣,这意思就是称赏薛居正有宰相之才。但在后晋、后

  • 薛居正:五代到北宋的一代名相,然而却教子无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薛居正,北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薛居正的故事。薛居正,五代后晋时曾举进士不第,写了一篇《遣愁文》自我排遣,读过他这文章的人,有识者看出此人不凡,倜傥豁达中,另有“公辅之量”,古人称“三公、四辅”,都是帝王的佐臣,这意思就是称赏薛居正有宰相之才。但在后晋、后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