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盖亲征曾头市时,吴用公孙胜为什么没有一起去?

晁盖亲征曾头市时,吴用公孙胜为什么没有一起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2/10 9:57:29

晁盖亲征曾头市,吴用公孙胜为何不肯同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晁盖以弱势兵力主动进攻曾头市,其实是在与宋江赌气:段景住的照夜玉狮子只肯送给宋江,摆明了是不把我托塔天王放在眼里,我去夺回那宝马,看宋三郎敢不敢要!

征讨有五七千人马的曾头市,晁盖居然只带了五千喽啰和二十个头领,这摆明了是去送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晁盖的人马还没曾头市多,这场仗能打成平手就不错了。

按理说熟读兵书通晓天机的吴用和公孙胜应该阻止才对,即使不阻止,也应劝晁盖多带些人去,那时候鲁智深武松等人都已经上了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已经到了一百来位(只差卢俊义关胜张清董平等少数几人),派五十个头领一万喽啰去,可能就把曾头市和史文恭一起拿下了。

可奇怪的是晁盖生辰纲盗伙中的吴用公孙胜一言不发,高高兴兴地送晁盖上路了:“当日晁盖便点林冲、呼延灼……共是二十个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宋江与吴用,公孙策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

直到大风吹折了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宋江公孙胜还是一言不发(《汇评忠义水浒传》中是这样),吴用轻描淡写地劝了几句,也就任由晁盖去了:“吴用一个那(哪)里别拗得住,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这就很奇怪了:晁盖攻打曾头市必败,公孙胜不同去也不阻止,宋江吴用有啥打算?宋江派戴宗下山去干啥?

宋江原本可以公开派戴宗下山打探消息,因为神行太保干的就是这工作,但是宋江非要秘密派遣,这其中有有问题了:戴宗的神行之术快过奔马,晁盖带领的五千喽啰有不少步兵,即使全是马军,因为带着辎重粮草,每天也就能走个三五十里,怎么算都是戴宗会跑在前面——他也可以藏在暗处甚至混进喽啰队伍,对晁盖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

但是拥有神行之术的戴宗,好像忽然不会走路了,直到晁盖中箭,林冲大军被曾头市偷袭损失惨重,戴宗才姗姗来迟:“计点人兵,又折了五七百人,大败输亏。急取旧路,望梁山泊回来。退到半路,正迎着戴宗,传下军令,教众头领引军且回山寨,别作良策。”

在金圣叹李卓吾王望如余象斗批注的《汇评忠义水浒传》中,一直到林冲败回梁山,戴宗也没有出现。

不管是姗姗来迟还是彻底隐形,戴宗的举动都令人费解,更令人费解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入云龙公孙胜的态度:这两个人有一个跟随晁盖出征,即使不胜,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按照水浒原著的描写,吴用并非完全无用:“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虽然并不配给诸葛亮陈平提鞋,但是入门级的军事常识,吴用还是懂一点的,他当然知道《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这么一句话:“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五千小喽啰劳师远征客场作战,对方是拥有坚固城防的五七千人马的曾头市,梁山军少而不若,只能避或者逃,这样摆开阵势死磕,实际就是送死。吴用虽不高明,但是晁盖此行凶险,他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因为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吴用是万万不肯跟着送死的,而他只是象征性地劝了几句就算尽了兄弟情分,肯定是顾忌到宋江的感受:一山不容二虎,再加上在招安问题上针锋相对,晁盖宋江早晚必然火并,不管谁赢了,吴用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这就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吴用不想做烤鱼,就只能让曾头市(或者宋江)做掉晁盖。所以吴用虽然劝说晁盖暂缓出兵,但是劝说无效后,吴用也没建议晁盖多带些头领和喽啰,显然是让晁盖自生自灭了。

至于入云龙公孙胜,他在罗真人口传心授之下,已经有了半仙之能,自然知道大风吹折认军旗是什么征兆。明知晁盖必死无疑,公孙胜选择了闭口不言,当然也不肯随同下山:晁盖之死是上天注定,公孙胜救得了他一时,却救不得他一世,既然晁盖必须要死,那还是死在曾头市的好——可以避免梁山第二次火并。

晁盖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属于巧取豪夺鸠占鹊巢,晁盖能抢王伦之位,宋江也可以抢晁盖之位,一饮一啄莫非天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吴用公孙胜不肯同去也不极力劝阻,当然有其私心和目的,而神行太保戴宗的诡秘行踪,也昭示了宋江在晁盖中箭事件中有洗不清的嫌疑:晁盖从中计到中箭,再到林冲犹豫不决被曾头市偷营劫寨,这期间戴宗能在曾头市和梁山之间跑好几个来回,他之所以姗姗来迟或消失不见,肯定是负有特殊使命,甚至那两个引晁盖进入包围圈的和尚,也可能是戴宗找人假扮的——戴宗甚至可以抢在晁盖之前来到曾头市,以“世外高人”的身份“指点”史文恭如何对付晁盖。

都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太多的巧合和违背常理之处,让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怀疑:吴用公孙胜都知道晁盖此行有去无回,戴宗行踪诡秘,也是晁盖之死的重要推手之一。

于是我们可以说晁盖出征之前,吴用公孙胜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捏住了脖子,让他们无法发声;戴宗的怪异行为,也有一只大手在暗中操控,而这只大手的主人,当然就是晁盖的好兄弟及时雨宋江……

标签: 晁盖宋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宋江一上梁山公孙胜就急着要隐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江

    公孙胜是梁山好汉里最有仙风道骨的人物。与智多星吴用皆是梁山的高级谋士,但吴用没有他那么神秘。吴用是个读书人,与公孙胜的出神入道不同,他有传统士大夫建功立业的梦想。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宋江上山后的不同反应。梁山泊最聪明的两个人在宋江上山后,就看出“一山不容二虎”的态势,而他们也选了不同的路。网络配图在《

  • 梁山老大宋江最害怕的好汉为什么是公孙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江最害怕的好汉为什么是公孙胜

    宋江是梁山上的老大,是一个精通厚黑的人物,这个人和吴用相互勾结,把持梁山。最后把梁山兄弟全火儿带上朝廷,开始北征大辽,南打方腊,尽管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可是结局却很惨,梁山弟兄死的死,伤的伤,让人不堪回首。不过一个人早就看破红尘,因为他比宋江和吴用更加精通法术,所以宋江对他非常敬畏。此人是谁,他就是

  • 道不同不相为谋?公孙胜为啥第一个离开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征方腊前返回蓟州,潜心修道。《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

  • 公孙胜为何第一个离开梁山?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征方腊前返回蓟州,潜心修道。《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

  • 公孙胜可以有一个不错的结局原因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名好汉,在被朝廷收编之后,每个人的结局各不相同。宋江被皇帝毒死,此乃结局最为可叹之人,其他诸人大多是战死,也有些是病死,还有些被收编为官为吏,继续为新朝廷效力,也有些自杀于宋江墓前,誓死不降。公孙胜的特殊在于,他跳脱出这种种结局,开创了一个新的结局,便是抽身而去,归于山田,做一名无

  • 宋江一上梁山,公孙胜就看清其嘴脸,若不走他下场就跟晁盖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江,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真正被逼上梁上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林冲,他是走投无路了,另一个是宋江,他写了反诗本以押送到刑场斩首,尤其是宋江又没有武功,离开梁山恐怕就没立锥之地了,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宋江一上梁上,公孙胜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公孙胜自然是聪明人,他跟着晁盖一起劫了生辰纲,然后才上梁山来,其实朝廷一直

  • 公孙胜为什么要劫生辰纲又要梁山4把交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公孙胜,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公孙胜为什么要劫生辰纲又要梁山4把交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蓟州人氏,罗真人关门弟子,道号一清。北宋时蓟州属河北路,领渔阳、三河、玉田三县,州治在今天津蓟县。随身兵器为松纹古锭剑,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他参与黄泥冈劫生辰纲,血战高唐州、降魔芒砀山

  • 公孙胜为什么要在宋江上梁山之后离开?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公孙胜,宋朝

    公孙胜为什么要在宋江上梁山之后离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孙胜是《水浒传》中最神秘的好汉。身居梁山四大核心之一,却极少为梁山卖力,相反总准备时刻逃离一般。但问题是,公孙胜最初不是这模样。比如,他主动找晁盖去劫持生辰纲!所以公孙胜的变化,是从宋江上梁山后开始,他借口回家探望

  • 水浒传史文恭和林冲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史文恭,林冲

    史文恭和林冲都是《水浒传》里的人物,他们曾经有着同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叫周侗,周侗是一个武艺超群的人,所以他的徒弟也都很厉害,所以有人想知道史文恭和林冲谁更厉害一些。如果史文恭和林冲单挑的话,应该是史文恭更厉害一些,史文恭、林冲都是周侗的徒弟,除了他们,卢俊义也是。在原著中,林冲输给了史文恭,并不是故

  • 晁盖心目中的接班人其实是林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晁盖,林冲

    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晁盖临死前不直接让宋江接班,而留下一句“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的遗言,是一直使《水浒》读者困惑、令研究者众说纷纭的话题。按说,晁盖死后,除了宋江,确实谁做梁山泊第一把交椅都不合适。作为有“理想”、有原则的团体,梁山与其他山头有所不同:其他山头排座次几乎完全是凭武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