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百姓办实事的王安石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敌视?

为百姓办实事的王安石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敌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12 更新时间:2023/12/7 0:00:45

王安石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人。父亲王益,进士出身,只在江南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所到之处,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王安石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受其影响很大。

1063年,王安石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仁宗死后,优柔寡断的英宗即位,屡召王安石赴京,他均以服母丧和身体有病为由拒绝。英宗很快驾崩,新即位的神宗抱负远大,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素来主张经世致用的王安石受到重用,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神宗曾问策于朝中元老富弼,富弼却回答说:“陛下即位之初,当行德惠,希望20年不提‘用兵’二字。”这与王安石的议论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神宗对王安石更为信任。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逐渐开始实施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史称“熙宁新法”。

网络配图

跟历史上所有的变法一样,“新法”遭遇了强大阻力,司马光在王安石主持变法之后不久便辞职表示抗议,苏轼也上书反对“新法”,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到了1070年,京城官员开始盛传,说王安石曾在神宗皇帝面前提出3句口号: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成了得罪全天下的人物。

面对人言汹汹,神宗皇帝最终还是犹豫、退缩了。1074年,王安石罢相;次年复相;第三年,再次罢相王安石也在这年彻底离开官场,隐居南京钟山。

哲宗登基后,司马光当宰相,立即废止“新法”。据说,王安石听到朝廷废除差役法的政令后,愕然不已:“连这一条也废除了吗!这是我与先帝反复讨论两年才决定实施的呀。”

1086年,王安石在钟山郁郁而终,享年65岁。

王安石死后,《宋史》对他的评价是:“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谁忠谁奸暂且不论,就王安石的性格而言,执拗似乎是时人公论。

王安石曾被临时差派,负责纠察在京的刑狱。他一上任就去“捅马蜂窝”。当时,开封有一位斗鹌鹑的少年,不肯将自己的鹌鹑借给朋友。朋友仗着两人关系密切,不告而取,少年追之,结果不慎踢死了朋友。开封府原判少年杀人偿命。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法,偷拿是盗窃,不告而取便是盗贼,追而殴之便是捕盗。虽然伤人致死,律应无罪释放。”开封府不接受意见,案件提交到大理寺裁决,大理寺维持原判。王安石拒不接受,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只能调走王安石。

网络配图

司马光曾为王安石好友。变法开始,他3次给王安石写信,劝告他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眼见无法改变局面,就要与王安石绝交。王安石毫不动摇,任其离开权力中心,去洛阳修史。北宋文坛巨匠欧阳修与王安石同为江西老乡,又曾举荐他为相辅接班人,有师长之谊,但最后与司马光一样,也成了变法的反对者。

王安石的执拗名声,因明末文人冯梦龙撰写的小说《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而家喻户晓。小说说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后人论宋朝元气,都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

网络配图

其实,王安石的“新法”,是有宋一代最为雄心勃勃的政府改革尝试。宋朝的税收、贸易、邻里制度、兵役制度、差役制度、科举考试体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新法”的影响。但“新法”的另一后果,似乎应验了王安石当年考卷中的“孺子其朋”一语,朝廷为守旧还是革新陷入了无休止的朋党之争,改革派与反改革派之间势同水火。朝政混乱加剧了北宋灭亡,王安石及其“新法”便成了罪魁祸首。带有偏见的《宋史王安石传》评价说,王安石“汲汲于财利、兵革”,使天下人几无“乐生之心”。

关于王安石的变法,南宋大儒朱熹说过一些很有趣的话。他说,变法是时势使然,然而就如医者治病,本来的心愿是要救人,但其药方足以杀人。王安石实在是用错了药方啊。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本来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写了四个字弄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经常有人说:“状元算个毛啊,唐宋八大家没有一个是状元,照样把那些状元爆出渣来!”说这话的人是没出息的,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其实,唐宋八大家不光在全力争状元,有一个还原本考上了状元,却因为在卷子上没大没小,被皇上一气之下给刷了下来。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殿试结束后,主考官晏殊把

  • 苏东坡与王安石本是政敌为何最后竟成为知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相信念过书的朋友都清楚。八大家中,王安石和苏东坡,我们也都很熟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他是北宋丞相、新党领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 诗人王安石的特殊癖好:不爱卫生 不爱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很多怪癖,比如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他是任何豆制品都不碰的;比如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必须要穿着衣服睡觉,比如著名诗人拜伦,他有个挺变态的爱好是收集自己的体毛。这些都是国外的一些大咖的怪癖,我国很多名人同样有很多怪癖令人称奇。网络配图 今天我们就聊聊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特

  • 王安石严于律己:从来没有包二奶 一生零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家公务员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网络配图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王安石在开封做了宰相,权势很大,他主持变法,意志坚定,尽管因为变法而树了不少政敌,但是,在王安石的生活问

  • 历史谜题:大诗人王安石被取消状元 究竟因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安石

    考试有时靠的是运气,这大概已成为至理名言,尤其是名校,有的人兀兀穷年穷其一生与之无缘,有的人轻轻一考,居然高中。而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却没有这么幸运。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是个读书人,做过州县一带的小官。父亲居官清正,没有给他太多的钱财,就在王安石十八岁撒手而去。此时的王安石从此陷入困顿。因为桌上的饭菜

  • 王安石和司马光关系极差,为一女子斗法17年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北宋两大名臣,但是两个人在政治上的意见大相径庭。王安石是一位野心十足的实干家,主张变法改革,制定了非常多在今人看来都是开创性创举的政策,司马光恰恰相反,他是个保守派,十分厌恶王安石的做法,说王安石把好好一个国家搞得不伦不类。两位天天在朝廷上吵架,谁也不让谁。宋朝一件拖了17年的大案就

  •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为何又两度将他罢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神宗,宋朝

    熙宁九年(1076)11月2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被称为“十一世纪最伟大改革家”王安石罢相了。这位满怀富国强兵理想,亲手制定中世纪思想最超前改革方案的铁腕政治家,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权力中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看大宋朝堂的风云变换。关于这一次罢相,一千年来,史家们对王安石无论褒贬,有个

  • 王安石非常不爱干净 为什么他的妻子吴氏却没有选择离开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王安石

    在唐宋时期最有名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唐诗宋词了,那个时期有非常多具有才华的诗人, 例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泊船瓜洲》在我们小学课本就有的,这首诗正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笔墨下,王安石从小就爱好看书作画因此文学功底肯定是不一般的,因此成就了他在成

  • 王安石个人生活邋遢 竟然能娶到有洁癖的老婆吴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王安石

    自古文人不拘小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小怪癖。但是像北宋时期王安石这样邋遢名家,可就为数不多了。王安石不讲个人卫生究竟到何种程度?毫不夸张,王安石不讲个人卫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数一数二的,其肮脏程度真可谓是空前绝后。从古代的人居环境与生活条件,一两个星期不洗澡也情有可原,可若是一年半载都不洗一次

  • 盘点历史上出名的灯谜和对联 王安石靠此名利双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对联,清朝

    还不知道:古代对联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元宵灯谜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灯谜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它不叫灯谜,而叫“隐语”,直到汉魏时期才被称之为灯谜。据说有一年的元宵节啊,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冲冲的去看灯会,看到高兴的时候,乾隆还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