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是个怎么样的人?一生过得“讲究”亦“不讲究”!

王安石是个怎么样的人?一生过得“讲究”亦“不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42 更新时间:2023/12/4 18:35:4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安石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更是力主北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在江苏任职,任扬州签判;熙宁年间,拜相后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后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他最后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孟子》有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王安石的一生,有讲究,也有不讲究,以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形象更丰满的王安石。对穿衣饮食不讲究

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王安石推崇极简生活,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淡化物质上的享受。宋人时评:“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王安石官拜宰相后,许多人都想投其所好。有一天,有人兴冲冲地给王安石的夫人送来了许多鹿肉,说是宰相很喜欢吃鹿肉,请宰相夫人一定笑纳。王夫人问来人是从何处得来的这条消息,送礼的说是他和宰相一起吃饭,亲眼看到宰相只吃鹿肉,其他的菜肴一筷子也不动。王夫人听完笑道:“谁让你们把鹿肉放在他面前,他自然只吃鹿肉了。”来人听得一头雾水,但仔细一想,王安石吃饭的时候面前的确是只有一盘鹿肉。王安石不贪图口腹之欲,对物质的追求之低由此可见一斑了。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对个人卫生不讲究“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弊,亦不浣濯。”他也不爱洗沐,淡泊甘守,身上衣服脏了,有味道了,也不知道换洗。王安石本身脸色黧黑,加之成年不洗沐,外在形象确实不干净,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生有皮肤病呢。由于很少洗换衣服,以至于还长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面见宋神宗,虱子爬到了胡须上,宋神宗看到后忍不住笑出了声。退朝后,王安石问同僚王珪后才明白过来。他刚要把虱子抓走,王珪却说“未可轻去,辄献一言,以颂虱之功”。王安石问是何言,王珪笑曰:“屡游相须,曾经御览。”两人相视开怀大笑。

王安石不洗澡,不换衣服让经常和他一起的好朋友很难以忍受,但又不好明说。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到高级寺庙洗沉香木桶浴,希望王安石能上瘾,并以新衣服偷换他肮脏的旧衣服。王安石浴后很舒畅,穿了新衣便走,浑然不觉。但过一阵朋友们再请他进山泡一回高级澡,他说浪费时间,不去了。而苏洵对王安石评价很是生动形象,是“衣大臣俘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说他穿奴仆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蓬乱得像囚犯,表情哭丧着像家里有人去世,却在那里大谈《诗》《书》。

对待工作很讲究

26岁的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刚走马上任的他并不熟悉鄞县的地形。于是,他向当地老农请教,跋山涉水,日以继夜,十几天行程数百里,尽快熟悉当地民情和地理,沿路劝导农民除葑草,浚湖泥,砌堤堰,置碶闸,后来成了公认的水利专家。王安石入朝为相后,认为以诗赋取士,只能使年轻人闭门埋头于吟诵赋诗,不会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即使做了官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堪称教育改革家。对品行操守很讲究

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载:“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他坚持“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谢绝接受。翻开《宋史》,可以看到不少关于王安石拒贿的故事。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四宝。于是,有一个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便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说: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王安石一生严格自律,清廉不苟,志行高洁,难怪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称他为“一世之伟人”。

对待学问研究很讲究王安石读书好追究字眼,即使是一些难懂的古字,他也总要弄个明白。他的这个特长,在远近都是出了名的。一次,扬州知府韩琦接到一封书信,信中多用古字,韩琦和他的部下都看不懂。当时王安石已离开那里了,韩琦无奈,便笑着对他的部下们说:“可惜王安石不在这里了,他倒是颇识些古字、难字的。”韩琦对王安石的赞誉一点也不过分。后来,王安石经过潜心研究,还专门写出了一部《字说》。

王安石对诗歌语言的锤炼(特别是炼字)也十分讲究,如《船泊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他路过瓜洲,怀念金陵的诗,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次才确定下来,当初他先用“到”,又改作“过”,再改作“入”,“满”等都不合意,修改了多次后,最后选定了“绿”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语言清新,色彩鲜明,增添了诗情画意,这是讲究炼字的有名范例,成了千古佳话。王安石的“不讲究”使他成了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邋遢男”;而又是他的“讲究”让他成了一名操守高尚、两袖清风、一心扑在变法改革与学问研究上的“干净人”,最终奠定了他千古名相的崇高地位。

标签: 宋朝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背后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安石,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年富力强的王安石,曾任地方官多年,通晓国政民情,独享天下大名三十余载。他为人质朴节俭,学术造诣颇深,无不良嗜好,不在乎自身荣誉进退,端的是众望所归。而宋神宗也是一位朝气蓬勃、志存高远的皇帝,二人志同道合,一起展开了熙宁

  • 王安石是谁?历史上是怎么评价王安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评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的人物评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顶层设计可以大幅度改变的就是开国皇帝时期。而后体系一旦形成,久了自然生出一个利益集团,成为社会变革的阻力。王安石变法,旧党之中有老成持重者亦有国之蛀虫者,新党之中有锐意改革者亦有政治投机者。王

  • 王安石为什么变法会失败?变法失败有哪七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安石,变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七大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

  •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雱,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雱何许人也?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知道他爹王安石的人肯定很多。据记载,王雱从小就聪明异常,读书过目不忘。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洋洋万言的长文章,之后又考取进士,当上了旌德尉。这些是不是做宰相的父亲在运作,不太清楚,但王雱二十来岁就

  • 什么是宋越熙宁战争?宋神宗与王安石时代的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越熙宁战争,宋朝

    什么是宋越熙宁战争?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越熙宁战争是指1075年(越南太宁四年,北宋熙宁八年)11月至1076年(越南太宁五年、北宋熙宁九年)12月之间,越南李朝对中国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和北宋对越南李朝的反击战争。宋朝在神宗熙宁年间对越南李朝采强硬态度,

  • 王安石为了变法得罪了多少人?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王安石的文章。众所周知,由于北宋前期文官制度冗杂,国家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但办事效率却十分低下。一个空前的王朝也因此而蒙上了尘埃遮挡了些许光泽。国家迫切需要改革,北宋到了中期,一心想有作为的热血皇上宋神宗,遇上了渴望大刀阔斧改革的臣子王安石,那便是北宋那场无人

  •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宋朝

    王安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不知道大家对北宋的了解有多少?小编只知道北宋当时的第一任皇帝是赵匡胤,即宋太祖,成语黄袍加身说的就是他。他上任以后还做了一件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事情,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便导演了这么一出,小编认为他的这一

  • 王安石变法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为何会背负上亡国的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安石,北宋

    王安石为何会背负骂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周易·系辞》中说道"一合一辟谓之变。"门的开开合合是变化,月的阴晴圆缺是变化,海的潮起潮落也是变化。穷则变,变则通,从理论上说,懂得变通会让事情出现转机,然而一旦牵涉政治,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或改革,从战国时的

  • 王安石身为一个“邋遢大王” 吴夫人为什么还对他不离不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安石,吴夫人

    你真的了解王安石和吴夫人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他一生中所作诗词大部分千古流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学家;他是忧国忧民,关心黎民百姓疾苦,努力推行新政的大政治家;他是宠辱不惊,关怀百姓为己任,总想着如何破旧立新的大思想家。中学时期喜欢李白的

  • 抗金大英雄辛弃疾的不为人知一面:清官还是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辛弃疾,古代诗人,文人

    在那样一个时代,贪污等罪名也可能是政敌的诬陷。不过,一再成为把柄,似乎也说明问题比较严重。少年英雄辛弃疾在两宋词人榜上独占鳌头,估计会有人对此表示异议,辛弃疾自己知晓后也可能会摇头叹息,感叹造化真是弄人啊,甚至他心底里不免会生出一丝鄙夷与得意:难道两宋词作界就这样人才凋零么?自己不过偶尔客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