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范仲淹为何被贬?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范仲淹为何被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31 更新时间:2024/1/19 14:16:47

1043年,内外交困的宋仁宗考虑改革。他想起了范仲淹

几天后,范仲淹写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上交仁宗。在这个奏折中,范仲淹说出一个真理:“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仁宗接到范仲淹的报告,极为高兴。经研究,除第七条军事建议外,其余九条,补充细则,陆续下诏,全国执行,时人称为“新政”,即后来所谓的“庆历新政”。其重点是干部制度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是个非常棘手的烫山芋。

宋代冗官太多,历史有名。当官的路子五花八门,科举考试当然最正宗。宋代科举取仕名额出奇的多。就取仕人数来看,唐代一次不过三五十人,元代只有六七十人,而宋代一次便录取四五百人,数量可谓空前绝后。但是,科举出身好歹要考一考,还算公正合理。更多的问题,出在“门荫”制度上。

“门荫”又称“恩荫”“荫补”,就是俗话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是历朝通例。

除此之外,还有“纳粟”。政府扩充军备、疏浚河流乃至赈济救灾,富人出来交钱交粮,可以封个一官半职,这慢慢成了制度。

以上因素叠加起来,自然冗官太多,素质下降。时任谏官的欧阳修在郢州调研时发现,当地一把手王昌运又老又病,连走路都走不了,要两个人搀扶着才能办公,三年下来,州政大坏。接替他的刘依也已经70多岁,耳聋眼花,连当朝宰相的名字都不知道。欧阳修给仁宗写报告说,陛下想一想,这样的干部,能够治理好地方吗?

范仲淹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最关键的,首先是削弱“门荫”集团。因此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第二条就是限制干部子弟世袭当官。同时还打击了“门荫”的变种,就是一些大太监仗着大内威势,违反规定,私自占据首都一些地区很多肥缺单位的一把手位子,颐指气使,而且十几年不让位。

范仲淹、富弼韩琦商量改革,第一步是把这些地区领导人的任期定为三年,不得私自请求连任;任期超过三年的,请皇帝下诏罢免,另择合格官员担任。同时,范仲淹派三个能干的官员明察暗访各级各地官员,发现和提拔有才干的官员,处置贪官庸吏。

范仲淹撤职不合格的干部时毫不客气,每看到据实调查的报告,他就大笔一挥,把贪腐官员的名字抹掉。富弼说:“一笔勾了他容易,可你知道不知道他全家都在哭!”范仲淹的回答成了历史名言:“一家哭总比一个地区都哭要好!”

一旦动真格重新进行利益分配,称范仲淹为圣人的就越来越少了,这就是人性。结果是相当一批大官僚、地方官和大太监开始暗中串通,组织力量策划铲除范仲淹。

一个办法是从经济问题入手。新政开始不久,甘肃地方官滕子京和张亢就被弹劾贪污挪用机要费。这两个人一向被范仲淹器重,是新政的坚决支持者。机要费是皇帝批给官员的一小笔机动钱,在使用上有模棱两可的余地。范仲淹见此,起而为他俩辩护。一个御史中丞认为对滕、张二人处理太轻,闹辞职,仁宗便再次将滕、张二人贬官。

再就是栽赃诬陷。两朝老臣夏竦反对革新,因而被名士石介指责为大奸。老夏喜欢书法,精于字形字体的研究,他身边一个丫鬟也精于此道。庆历四年,他唆使这个丫鬟模仿石介的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写的信,内容暗含着要发动政变把仁宗拉下马的意思。夏竦把这封信上交仁宗,算是重大举报。仁宗看了这封信,不太相信,可内心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

特殊利益集团还有一个致命的阴招,就是告范仲淹等人暗中结党,搞非法组织。

副宰相贾昌朝、夏竦等大官僚暗中串通,指使谏官向皇帝告状,说范仲淹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扰乱朝廷,他们推荐的人,多是自己的朋党。凡是他们一党的,竭力保护张扬;不是他们一党的,一概加以排斥,置之死地。

这一告,触到了北宋最敏感的政治痛点。

宋太祖在九月,以唐朝牛、李党争造成许多后患为鉴,曾下诏书说:凡是及第的举人,严禁称主考官为恩师,也不许自称为门生。宋朝统治者最害怕的是大臣之间结合成派系或朋党,发展成皇权的一个离心力量,他们要把互相牵制的原则充分运用到官僚人际关系中。太祖之后,太宗、真宗及仁宗都在这方面表示了决绝的态度。仁宗就曾多次下诏指示朝官“戒朋党”。所以,这实际上成了宋初以来一条家法、一道底线。收到指控结党的小报告之后,仁宗想听听范仲淹的说法。庆历四年四月的一天,仁宗向各位大臣问道:“过去小人多为朋党,君子难道也结党吗?”胸怀坦诚的范仲淹竟回答说:“物以类聚,自古以来,在朝廷上,正、邪也有两党。陛下只要用心体察,就可以分辨忠奸。假如结党做好事,那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呢?”仁宗对这个回答当然很不以为然。

未曾想,就在朝廷中朋党之争甚嚣尘上、范仲淹逐渐失去仁宗信任的情况下,37岁的欧阳修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写了一篇《朋党论》的政论呈交仁宗,并在朝官中传阅。

欧阳修的文章,对派别问题不但不稍加避讳,反而承认大伙的确都在结党。有小人以利益相交的“伪朋”,有君子以“同道”结成的“真朋”。欧阳修提出,做皇帝的应当辨别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这就等于宣布,我们已经结成了一个朋党派系,同时也是在挑战仁宗的底线。从北宋皇帝极深的避讳和忧虑来看,如此理直气壮地宣告结为朋党,对庆历新政来说,就等于自杀。

果然,此文一出,特殊利益集团弹冠相庆,政治局势急转直下。此文成为庆历新政决定性的转折点,因为对宋仁宗来说,这是一个极为敏感、极其严重的政治问题,再加上朝堂内外反对改革之声连成一片,仁宗下决心将范仲淹逐出朝廷。

十一月,仁宗下诏强调“至治之世,不为朋党”。次年正月,宋仁宗罢免了范仲淹参知政事职务,任命他为陕西安抚使,范仲淹被迫离开京师。朝廷中的反改革势力趁机猛攻范仲淹,仁宗全面动摇。同月,仁宗罢免富弼枢密副使职务,贬官到山东郓州;罢免韩琦枢密副使职务,贬官到江苏扬州;罢免积极支持改革的杜衍的宰相职务,贬官到山东兖州,理由是杜衍“支持朋党之风”;接着,又找理由将杜衍的女婿、支持新政的大文学家苏舜钦罢官;欧阳修则被贬官到安徽滁州。

之后不久,新政大部分措施陆续停止执行,幸亏包拯等人还尽力为抑制“门荫”等措施说了一点儿好话,否定新政的步子才延缓了一点。庆历新政仅一年多就失败了,等到20多年以后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的部分建策才又以新的面目出现。

后来王安石总结庆历新政的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开始时对范仲淹的确很信任,但对改革阻力估计不足,遇到滔滔反对之声就缩回去了。首鼠两端,终致无所建树。其实,还有重要的一条,如果改革触到了皇帝所守的底线,就必然会中途失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无愧地做到了。不过,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这样的仁人志士,总笼罩着悲剧的色彩。

标签: 宋朝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范仲淹到底是什么样的 范仲淹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范仲淹

    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范仲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装大剧《清平乐》开播后,热度持续上涨,其中不少历史名臣更是带起了一波一波的热议。这其中,范仲淹的"完人"形象,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那么历史上的范仲淹究竟如何,真的像电视剧里说的那么完美吗?是的!范仲淹在历史上的表现堪称完美,他死

  • 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范仲淹拥有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皆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之手,不管是民生疾苦,还是边塞风貌,他都写出了独具一格的

  • 宋代盛行“斗茶”文化,范仲淹的一首斗茶诗名动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饮茶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经过了盛唐的发展,到宋代时,茶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宋人的生活当中。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这样说过:“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宋代饮茶之风如此盛行,宋代又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们最放松的朝

  • 揭秘辽国皇太后萧燕燕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的一生在公元953年那年开始,她的父亲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燕燕名字是萧绰,小名叫燕燕,所以才有萧燕燕这一名,传说燕燕的名字是由她的母亲是燕国公主和她的父亲在燕国工作而得来。萧燕燕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贵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萧燕燕剧照这位女政治家的人生真可以算

  • 大辽太后萧燕燕简介 萧燕燕真的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辽太后,萧燕燕

    萧燕燕是辽朝霸气的皇太后,出生于契丹的大家族,少年聪慧,有韧性,做事雷厉风行,辽景宗继位后,萧燕燕被封为贵妃,后来成为皇后。父亲被杀后,萧燕燕开始涉足政治,并在丈夫死后执掌辽朝的国事,对内改革,对外攻宋,使得辽朝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大辽太后萧燕燕简介萧燕燕本来姓拔里氏,祖上被辽国开国皇帝赐姓萧氏,原名

  • 被看做“孤儿寡母”的萧燕燕是怎么改革大辽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燕燕,宋朝

    被看做“孤儿寡母”的萧燕燕是怎么改革大辽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萧燕燕是谁可能有许多小伙伴不明所以然,但是提到萧太后,大家都知道是那个欺负宋廷的老巫婆。这些都是电视剧里演绎出来的,但是在历史上则不然,萧太后可称之为女中人杰,从被宋太宗认为的“孤儿寡母”统领的辽国,打的与北

  • 《燕云台》萧燕燕是不是萧太后 历史上的萧太后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云台》

    最近《燕云台》正在热播,许多观众非常喜爱唐嫣饰演的萧燕燕。那么她是不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呢?历史上的她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编为大家一探究竟。萧燕燕,本名萧绰,北府宰相萧思温与燕国长公主耶律吕不谷(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女,辽穆宗耶律璟的长姐)的三女。拥有皇室和后族的血统,出生就决定她不同寻常的人生,生于

  • 《燕云台》历史上真实的萧燕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燕云台》

    《燕云台》中的女主角萧燕燕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萧太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性统治者呢?接下来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尽管在汉族的皇室中,一直有着男尊女卑的传统,但是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却并不歧视女性,这为萧燕燕青史留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当时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尽管想励精图治

  • 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鲁国公主活到几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赵构,鲁国公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鲁国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寻找着长生不老的办法,当时的秦始皇就是为了让自己长生不老,修炼修仙,最后死在了途中,那么,不管怎么说,历史上还是有寿命比较长的人,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公主

  • 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公主,连皇帝都要让她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鲁国公主,宋朝

    鲁国公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鲁国公主最开始和别的公主一样,没什么惊人之举,只是个拿钱不做事的皇室中人。直到在宋钦宗期间发生的“靖康之难”中,她崭露头角,成了国家的珍宝。为啥呢?因为在金国要把皇室之人都带去服苦役,唯独这位年逾六旬的鲁国公主躲过一劫没去。后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