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是中国的阿Q精神鼻祖?竟是孔子的儿子孔鲤

谁是中国的阿Q精神鼻祖?竟是孔子的儿子孔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94 更新时间:2024/1/17 7:38:33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有些“阿Q”情结的,鲁迅发现了这一“真理”,率先取得了文学上的版权,如匕首投枪,刺中了许多国民的隐藏着的心灵:“哦,原来我也曾如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确是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发明”,甚至比“四大发明”历史还悠久,影响还巨大,乃至于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若论阿Q鼻祖是谁,还得上推一辈古人,他就是孔夫子的独生子孔鲤!

孔鲤,字伯鱼,据说是生他时恰好鲁国的国王鲁昭公送来的贺礼是一条大鲤鱼。臣子生孩子,国王送礼,这也算是一件古今罕有的大事,值得大夸特夸炒作之,让子孙后代做为荣耀永远铭记的,于是孔夫子便借事件为名,给自己的独生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鲤”就别说了,就是国王送的那条大鲤鱼了,“伯”字在古代当“大”讲,第一的意思,“伯、仲、叔、季”,在兄弟排名中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伯鱼者,大鱼也!古人的“字”是很讲究的,名是小名,字便是大号,学名的意思,在正规场合才用的。孔夫子给儿子起的学名加了个“着重号”,呼之为“伯鱼”,足见对这件事的重视。

孔鲤果然名如其人,深得乃父“中庸”之道,既是个大大的“滑头”,又属于“溜边派”,虽然孔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优秀者并不包含孔鲤。孔鲤一生无建树,乃至于就连孔鲤的儿子孔伋也不肯拜其父为师。孔伋字子思,他最终拜的是祖父的高足曾参,收下的徒弟是孟子,创立了“思孟学派”,将祖父孔子的儒学发扬光大。孔鲤的学习属于“懒懒婆”式,就象阿Q的“革命”,有点“起哄”性质,你让学我就学一点,不让我学我就玩去,反正有老子养着。据说有一次他正在玩得高兴,恰好遇见他爹孔子在庭院中站着,怕老子是儿子的通病,何况孔子家教很严,所以孔鲤低着头,小步快走,打算逃过这一关,没想到孔子叫住他问:“站住,小鲤鱼,你学过《诗》了吗?”孔鲤赶忙站住,回答说:“我还没顾上学呢?”

孔子说:“你不学会《诗》怎么会说话?”“没学过《诗》就不会说话了,难道街面上没学过《诗》的人都是哑巴?”孔鲤心中暗笑父亲的“迂”,但一看到爹的严肃样,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唉!谁让他是爹呢?不学又要打手心罚跪,背吧!”孔鲤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整部《诗经》不长时间就背得滚瓜烂熟,完成了父亲交给的硬性任务。刚想松懈一下,又在庭院里看到孔子独立站着:“唉!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孔鲤只好又低着头,用小步快速地向前走,以期不惊动正在独自思考的父亲,没想到孔子早看到他:“站住,小鲤鱼,你学过《礼》了吗?”

孔鲤赶忙站住:“按父亲的吩咐,刚学完《诗》,还没顾得上学《礼》呢?”,孔子说:“哼!不学会《礼》,你怎么做人?”“没学会《礼》就不会做人了?那街面上那么多没学过《礼》的人,难道都是畜牲?”孔鲤暗想,但他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于是回去抱着一本《礼记》,囫囵吞枣地背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孔鲤毕竟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独生儿子,在外人看来,必定深得孔子的遗传与嫡传,学问一定大得不得了,所以鲁国的国王鲁哀公就给已成了成年人的孔鲤下了高薪聘书,但受父亲“中庸”熏陶多年的孔鲤是颇有点自知之名的:“官场黑暗,就连父亲那么大的学问周游列国都不受重用,何况我孔鲤?世道混乱,如果应召,难免灾祸临身;不应召,有父亲的光环照着,反而能忝列儒家名士之林,象个‘隐士’,能受众人尊重。在经济上也不怕,父亲那么多学生,就说学费低点吧,一人一束干肉,就是三千束,都够开肉铺的了!何况师兄端木赐子贡还是全国首富?还是明哲保身得好。至于理由嘛,就说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嗯,就这么办。”

孔鲤打定了主意,毅然故做高深地辞去了鲁哀公的聘书。知子莫若父,孔子早知道儿子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对他称疾不出避免丢人现眼倒也认为是明智之举。孔鲤这一招不费一刀一枪,为自己轻轻松松赢得身后名,首先稳稳当当地当上了孔门的“二世祖”,到了北宋,宋徽宗还封他为“泗水侯”,风光无限。

别的师兄师弟学得了孔子的一知半解便纷纷著书立说,另立门户,几个嫡传弟子还把平日与孔子的对话整理成书,称为《论语》,日日背诵,并把这本语录当成了授徒的课本,只有孔鲤不慌不忙,拿这个事不当碟菜:“爹爹孔夫子学问大是不假,但再大还能超过他的老师老子李耳?连老子都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话全讲出来,就不是真正的真理了,关键是‘悟’,象我这样,才是真正的‘无为’呢!”

为把孔门儒学发扬光大,孔子没少开家长会,谈起家庭成员对儒学、对社会的贡献,孔子俨然高高在上,以鼻祖自居;子思因和徒弟孟轲创建了“思孟学派”,也有些洋洋自得。孔鲤居于一父一子一前辈一晚辈两大高手的夹缝中间,却显出了“阿Q鼻祖”的气派,他对孔子说:“你学问虽高,但你子不如我子!”孔子一听:“嘿,还真是这么个理,我自以为是万代宗师,分类施教,也算是教徒有道之人,却没有教好自己的亲生独子,真是贻笑大家。倒是我这个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的儿子,教出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子思,从这点上,我不如孔鲤也!”因此退在一旁默然不应;孔鲤又回过头对儿子说:“子思啊,你虽然做出了一点点成就,但你父不如我父!”

子思一听,心中暗想:“老爸这句话说得地道,祖父的光芒如日如月,常人是难以超过的,当真是我父不如爹爹的父亲,我虽然做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毕竟是晚生后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因此张口结舌不敢与孔鲤抬杠。孔鲤两句话斗倒了当世两大高手,顿时在春秋战国时期传为美谈,其思想竟超越了至圣先师孔子对人们的影响,深深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形成了一种顽固的“血栓”,至今仍被人们视为顽症。

未庄的阿Q,对鼻祖孔鲤的思想活学活用,每每声称“老子先前阔多了!”、“祖先也姓赵,百家姓中头一位!”听得王胡、小D之流皆对阿Q刮目相看;面对赵老太爷“强势”之流,阿Q也暗暗地背后骂娘:“哼,我现在正在革命哩,虽革命尚未成功,但儿孙正在努力,子又有子,孙又有孙,早晚有一天把你们全‘嚓嚓’了,美好的将来是属于赵Q的”。想到这,便美美地哼起小曲来,真是前有先祖争脸面,后有子孙争荣光啊!

标签: 孔子孔鲤阿Q精神

更多文章

  •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那么孔伋的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春秋战国

    不用我多说,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孔子这个名字,如他的思想般被很多人熟识,儒家思想名不虚传,对我们做事做人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而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亦是嫡系正统血脉,虽不及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却也是才华横溢,有大家之范,深的孔子真传,将孔子的思想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一生的成就也值得

  • 孔伋:孔子之孙,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伋,春秋战国

    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伋,字子思,鲁国(今属山东省)人。祖籍河南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终年八十二岁

  •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详情 孔伋的儿子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孟子和孔伋,孔伋的儿子介绍

    孔伋的门人是孟子的老师,孔伋是孔仲尼的孙子。孟子和孔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差了四代。通过史书证实 ,孟子出生的时候,孔伋已经逝世30余年了,但孟子还是受到了孔伋的影响。孟子受教于孔子的门人,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做了

  • 音乐家师旷:为了杜绝干扰钻研音律不惜熏瞎眼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音乐,战国,晋国,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又称晋野。春秋时期晋国羊舌食邑(今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师村)人,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其为何目盲,有三种说法:第一说是他天生眼盲;第二说是他因为觉得眼睛看到的东西使他无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

  • 曲沃桓叔:晋国霸业的开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曲沃桓叔,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晋国霸业”之晋国小宗的开基——曲沃桓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过晋国结局的人都知道,晋国其实并不是被其它诸侯国消灭的,而是灭于自己的几位权臣。是什么原因导致晋国的权臣当道、公室衰微呢?一切的根源在于:晋国公室内部的互相残杀,使得大权旁落,晋国的命运和它们的

  • “晋国霸业”的开基:曲沃桓叔使晋国真正走向分裂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曲沃桓叔,春秋

    看过晋国结局的人都知道,晋国其实并不是被其它诸侯国消灭的,而是灭于自己的几位权臣。是什么原因导致晋国的权臣当道、公室衰微呢?一切的根源在于:晋国公室内部的互相残杀,使得大权旁落,晋国的命运和它们的宗主国周朝的命运惊人的相似,都是活活的被自己人蚕食而亡的。晋殇叔是引起晋国分裂的第一个公室成员,而使晋国

  • 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曲沃桓叔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曲沃桓叔,春秋

    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桓,排行为叔。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公元前745年,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时年五十八岁。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

  • 晋襄公的儿子是谁?他死后谁继位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襄公

    晋文公于公元前628年病逝以后,晋国大臣们就拥立了逼姞之子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晋襄公是一位宽厚的君主,在位期间还有晋文公留下的一大批有谋之士的辅佐,晋襄公基本不需要向晋文公那样,手腕强硬。他能做的就是按照晋文公制定的规则,继续走下去。晋文公一去世,各诸侯们听闻便乘着星夜赶来,参加晋文公的葬礼。可

  • 晋襄公在位有何贡献?对晋襄公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襄公

    公元前697年,晋文公重耳出生了,公元前628年,他终于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继他之后的晋国国君为他和逼姞所生的儿子公子欢。逼姞曾经是晋文公重耳的原配,重耳为了得到秦穆公的帮助,答应迎娶文赢,并且以正妻的礼仪来迎接文赢。后来,文赢感到自己嫁过晋怀公,只是靠着父亲对重耳的帮助才得来这个位置,

  • 揭秘“下宫之难”的罪魁祸首是赵庄姬还是晋景公?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下宫之难,春秋

    《左传》和《史记》中的时间线如此混乱,也难怪下宫之难会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题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下宫之难根本就不存在,赵氏没有被灭过族,因为一般认为,公元前588年的时候,赵括、赵同和赵旃还做过十二卿,就像我前面写得那样。然而,事实到底如何呢?历史讲究的是准确、公正,而我特别喜欢主观臆断,可能有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