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许攸与曹操:三国历史上试探与反试探的烟幕弹

许攸与曹操:三国历史上试探与反试探的烟幕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45 更新时间:2024/1/16 5:27:23

沙场之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决,比的是武力和谋略。放下武器,转入面对面的和谈,这谈话的内容,当然不是说说天气、谈谈物价,大家的目的,不外是通过一番言谈,摸清对方的底细和动向,争取在下一步的行动中占据主动。同时,为了迷惑对方,又会极力掩饰己方的真实状况,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许攸是东汉著名的谋士,他与曹操本是旧相识,但在曹操与袁绍官渡决战时,许攸却正在袁绍帐下效力。此时曹操营中军粮告急,曹操派人到大本营许昌催粮,不料使者却被袁军捉住,催粮的书信落入许攸手中。许攸此时吃袁绍俸禄,当然是要对袁绍负责的。他综合各方面情况,为袁绍献计说我们两军相持,曹操的老巢许昌兵力空虚,如今曹营粮草已尽,不如趁此机会分兵两路,一路奇袭许昌,一路攻打曹操,这样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计是好计,奈何袁绍不听,他怕曹营缺粮是对手有意泄漏的假消息,自己一动,正好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眼看这大好机会就要错过了,贪功好胜的许攸很生气。在这个节骨眼上,后方又传来消息,说许攸在冀州时,曾不择手段地搜刮财物,民愤极大,现已将许攸的子侄关进大狱审察。且不论这事是真是假,仗还没打完,后院就起火,怎么看都有整人之嫌。袁绍本就见事不明,闻言大怒,直接将许攸逐出队伍,永不再用。

许攸在袁军中无法立足,只得偷偷出营投奔曹操去了。曹操见到许攸大喜,刚刚坐定,就向许攸请教破袁绍之计。许攸先不谈这些,只说自己曾让袁绍乘虚奇袭许昌,让曹军首尾不能相顾。曹操闻言大惊,坦率地承认袁绍若依此计而行,对己方大大的不利。许攸小小地露了一手,更加重了他在曹操心中的分量,但却还没有达到完全信任他,放手让他掉转枪头打袁绍的地步。当许攸问起曹营中军粮实情时,曹操随口谎称尚可支撑一年。许攸再问,曹操的回答是半年总是可以的。许攸不干了,他拂袖而起,道:“我诚心来投,您却一再欺瞒,太让我失望了!”曹操赶紧拉住许攸,在他耳边低声说:“先别发怒,实话告诉你,我军中粮草只可支撑三个月了。”早已知道实情的许攸当然不信,望着曹操冷笑不已,说道:“还瞒我!粮草已尽了吧!”一边说一边取出当时曹操催粮的书信来。曹操见信先吃了一惊,随即哈哈一笑说:“兵不厌诈,我也是不得不如此。如今先生既已知晓实情,可有什么良策?”许攸认为要破袁绍,依然要在粮草上下功夫。袁绍的粮草军械都屯在乌巢,守护将官淳于琼只会贪杯,防守松懈,可选一队精兵,打着袁军旗号,骗过沿路关卡,趁乱进乌巢烧粮。

由于对双方情况都了如指掌,许攸之计真的很好用。曹军依此计奇袭了乌巢,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粮草库,淳于琼被生擒活捉。表面看起来,曹操为主,许攸为客,许攸是无处安身而来投靠曹操的,但是许攸有许攸的资本。谋士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主”谋划,以许攸的才华干这活儿完全够格。更重要的是,他是从袁绍军中转身来投的,袁军的许多重要机密,都尽在掌握。曹操与袁绍的对战中粮草告竭,进退不得,许攸的到来,正好解了燃眉之急。这就像当老板的要做一个大项目,但是费时良久,硬是拿不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应征者,表示愿意加盟,接下来,就是彼此试探、双向选择的开始。

许攸先说自己曾向袁绍献计袭许昌,让曹操惊出一身冷汗之余,更觉得此人堪用,要大力招揽。然而自己营中的底细,无论如何是不能轻易泄露的。关于曹营粮草的机密,许攸明明已收缴了曹操催粮的书信,却压着不说,一味向曹操打探详情。曹操呢?明明吃了上顿没下顿了,却做出一副兵精粮足的样子来,即使和许攸咬耳朵说尚有三个月军粮的私语都假得不能再假。两人都极力捂着自己的盖子,偷窥对方的底子,真真假假,就看谁比谁的水更深。对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做作和欺诈,大家其实都没当成一回事。许攸发怒,是“你怎能不把我当成自己人”的佯怒,曹操大笑,是“看,我知道瞒不过你”的自我解嘲。你进我退,你攻我挡,正式合作之前,先做一场智力游戏热身,也算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对于还不了解的人和事,如果一上来就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反而会让人生疑,以为这里面会有更深的内幕。一开始时相互探探底,是一种必要的、不可省略的过程。三分真七分假,是试探的固定套路;不到最后时刻不亮底牌,是反试探的定海神针。沙场之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决,比的是武力和谋略。放下武器,转入面对面的和谈,这谈话的内容,当然不是说说天气、谈谈物价,大家的目的,不外是通过一番言谈,摸清对方的底细和动向,争取在下一步的行动中占据主动。同时,为了迷惑对方,又会极力掩饰己方的真实状况,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许攸是东汉著名的谋士,他与曹操本是旧相识,但在曹操与袁绍官渡决战时,许攸却正在袁绍帐下效力。此时曹操营中军粮告急,曹操派人到大本营许昌催粮,不料使者却被袁军捉住,催粮的书信落入许攸手中。许攸此时吃袁绍俸禄,当然是要对袁绍负责的。他综合各方面情况,为袁绍献计说我们两军相持,曹操的老巢许昌兵力空虚,如今曹营粮草已尽,不如趁此机会分兵两路,一路奇袭许昌,一路攻打曹操,这样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计是好计,奈何袁绍不听,他怕曹营缺粮是对手有意泄漏的假消息,自己一动,正好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眼看这大好机会就要错过了,贪功好胜的许攸很生气。在这个节骨眼上,后方又传来消息,说许攸在冀州时,曾不择手段地搜刮财物,民愤极大,现已将许攸的子侄关进大狱审察。且不论这事是真是假,仗还没打完,后院就起火,怎么看都有整人之嫌。袁绍本就见事不明,闻言大怒,直接将许攸逐出队伍,永不再用。

许攸在袁军中无法立足,只得偷偷出营投奔曹操去了。曹操见到许攸大喜,刚刚坐定,就向许攸请教破袁绍之计。许攸先不谈这些,只说自己曾让袁绍乘虚奇袭许昌,让曹军首尾不能相顾。曹操闻言大惊,坦率地承认袁绍若依此计而行,对己方大大的不利。许攸小小地露了一手,更加重了他在曹操心中的分量,但却还没有达到完全信任他,放手让他掉转枪头打袁绍的地步。当许攸问起曹营中军粮实情时,曹操随口谎称尚可支撑一年。许攸再问,曹操的回答是半年总是可以的。许攸不干了,他拂袖而起,道:“我诚心来投,您却一再欺瞒,太让我失望了!”曹操赶紧拉住许攸,在他耳边低声说:“先别发怒,实话告诉你,我军中粮草只可支撑三个月了。”早已知道实情的许攸当然不信,望着曹操冷笑不已,说道:“还瞒我!粮草已尽了吧!”一边说一边取出当时曹操催粮的书信来。曹操见信先吃了一惊,随即哈哈一笑说:“兵不厌诈,我也是不得不如此。如今先生既已知晓实情,可有什么良策?”许攸认为要破袁绍,依然要在粮草上下功夫。袁绍的粮草军械都屯在乌巢,守护将官淳于琼只会贪杯,防守松懈,可选一队精兵,打着袁军旗号,骗过沿路关卡,趁乱进乌巢烧粮。

由于对双方情况都了如指掌,许攸之计真的很好用。曹军依此计奇袭了乌巢,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粮草库,淳于琼被生擒活捉。表面看起来,曹操为主,许攸为客,许攸是无处安身而来投靠曹操的,但是许攸有许攸的资本。谋士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主”谋划,以许攸的才华干这活儿完全够格。更重要的是,他是从袁绍军中转身来投的,袁军的许多重要机密,都尽在掌握。曹操与袁绍的对战中粮草告竭,进退不得,许攸的到来,正好解了燃眉之急。这就像当老板的要做一个大项目,但是费时良久,硬是拿不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新的应征者,表示愿意加盟,接下来,就是彼此试探、双向选择的开始。

许攸先说自己曾向袁绍献计袭许昌,让曹操惊出一身冷汗之余,更觉得此人堪用,要大力招揽。然而自己营中的底细,无论如何是不能轻易泄露的。关于曹营粮草的机密,许攸明明已收缴了曹操催粮的书信,却压着不说,一味向曹操打探详情。曹操呢?明明吃了上顿没下顿了,却做出一副兵精粮足的样子来,即使和许攸咬耳朵说尚有三个月军粮的私语都假得不能再假。两人都极力捂着自己的盖子,偷窥对方的底子,真真假假,就看谁比谁的水更深。对于“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做作和欺诈,大家其实都没当成一回事。许攸发怒,是“你怎能不把我当成自己人”的佯怒,曹操大笑,是“看,我知道瞒不过你”的自我解嘲。你进我退,你攻我挡,正式合作之前,先做一场智力游戏热身,也算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对于还不了解的人和事,如果一上来就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反而会让人生疑,以为这里面会有更深的内幕。一开始时相互探探底,是一种必要的、不可省略的过程。三分真七分假,是试探的固定套路;不到最后时刻不亮底牌,是反试探的定海神针。

标签: 三国曹操许攸

更多文章

  • 许攸为何在袁绍关键的时候投奔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就在袁绍和曹操都在关键的时候,为自己的事业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袁绍的部队开始起了变化。因为袁绍这个人尽管表面上对人彬彬有礼,可是骨子里却非常虚伪。他拒绝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时候一旦倔脾气上来,反而对给他提意见的人来个下马威。这一点和曹操不一样,曹操越到危险的时候,头脑就越清醒。你看,当自己感到困难

  • 许攸是怎么死的?三国谋士许攸为何被许褚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攸,曹操

    许攸是怎么死的?许攸,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投曹操,并献计帮曹操打败袁绍,但最终也没落个善终,那么历史上许攸是怎么死的呢?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官渡之战之际,许攸

  • 许攸怎么死的 揭秘历史上许攸被杀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许攸,三国,三国人物

    许攸是怎么死的:许攸,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04年,出生于河南南阳。许攸原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后来因官渡之战时家人犯法而被一起抓捕而背弃了袁绍而投奔于曹操,并且为曹操设计了偷袭袁绍的囤粮地点的计策,使得袁绍因此在官渡大败。许攸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介绍一下许攸是怎么死的。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

  • 曹操为什么杀许攸?曹操为何纵容部下杀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许攸

    曹操杀许攸的原因许攸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许攸介绍许攸,字子远,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许攸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

  • 商均的父亲外公那么出名?为什么自己一点名气也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均,上古

    都说背景雄厚,都不会太差,尧帝是他外公,尧帝三皇五帝之一,功绩累累。舜帝是他老爸,舜帝治理国家也是功勋不低。为何到了第三代,名气没有,功绩也平平。难道是应了——富不过三代么?哈哈,今天介绍下舜帝之子——商均。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 商均后来成为夏

  • 商均是商氏先祖吗?商氏先祖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均,上古

    有人说商氏是商均之后,事实真的如此吗?商均,是帝舜与女英(帝尧次女、娥皇之妹)所生嫡子,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山西蒲坂,初名义均。舜帝在垂暮之年,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义均继承帝位,而是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夏禹为感恩舜禅位于他,就将义均从山西蒲坂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君,义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

  • 商均: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均,上古

    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商均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商均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名胜之一。商均的父亲是舜,母亲是娥皇女英,外公是尧,舅舅是丹朱。虞舜二十九年,帝舜封儿子义钧于商,是谓商均

  • 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神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魃,上古

    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神。据《山海经》描写,蚩尤起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以狂风骤雨对付应龙部队。于是,黄帝令魃助战,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终助黄帝赢得战争。女魃或与旱魃存在演变关系。历史渊源《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

  • 中国古神话第一个僵尸到底是谁?女魃还是将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僵尸,

    说道僵尸,我们不得不说远古四大古神。也就是女娲、伏羲、昊天和犼,他们分别是盘古的右脑、左脑、天庭和头骨变化而成。而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知道了女娲变成了大地之母,伏羲变成了人皇,昊天成为了玉皇大帝,而犼呢?变成了僵尸的一部分!造就了僵尸的文化和传说。实际上诸多的传说,僵尸和黄帝时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

  • 大禹杀防风氏是误杀吗?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夏朝,防风氏

    大禹杀防风氏是误杀吗?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