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朝始祖后稷系农业专家:曾遭母亲狠心丢弃

周朝始祖后稷系农业专家:曾遭母亲狠心丢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32 更新时间:2023/12/8 8:08:48

刘黎平说《诗经》之

中华民族是个务实的民族,因此缺乏像《伊利亚特》、《奥德修斯》那样的长篇叙事神话史诗,即使有神话故事,也大多是单个片段或单个人物,不像古希腊那样演变成诸神的宏伟战争。

当然,任何一个民族在描述自己的祖先时,总难免会添加些神话因素,即神化了的先祖故事,中国也不例外,只不过没有像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的鸿篇巨制,《诗经》讲述的先祖故事,更像一曲抒情小调。

源起:

一个巨大的不明脚印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而强大的王朝,但江河再大,都有个源头,这么一个强大帝国发源于谁呢?周朝是个文化鼎盛的时期,绝对不会容许其先人的历史一团模糊,因此他们也做了考据,他们的历史也是流传有序的。在祭祀祖先时,周朝贵族总会哼一首歌,那就是《诗经》里的《生民》,唱的就是他们的祖先——后稷。后稷的父母是谁呢?这要从一个大脚印说起。

话说这后稷的老爸,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称帝喾,姓姬,名俊(一作夋)。距今大概4400多年,这是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呢?他在黄帝之后,舜之前,如果和世界历史横向比较一下,就是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杵起来一百多年之后的事。帝喾的元妃名叫姜嫄,她有一回在郊外祭祀求子,只见她烧起一堆柴,让火焰升腾起来,接着送上“手信”——在柴火上放上被宰杀的牲口和玉帛,“克禋克祀,以弗无子”。4400多年前有没有玉帛呢?应该没有,记者猜想那可能是一般的纺织品吧。

在祭祀过程中,一件怪异的事情发生了——现场居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只大脚印,而脚印的尺码绝对不是地球人的型号。大到什么程度呢?光是一个大脚趾就能容一个地球人站立,估计神农架传说中的野人脚印在它面前也会成浮云。

是不是外星人留下来的?当时没有答案,现在更加找不出答案,如果实在要给一个答案,只能说,这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此时此刻,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美女姜嫄的好奇心了,她高高兴兴地一脚对着巨大的足迹踩上去,“履帝武敏”。所谓武,就是足迹;所谓敏,指的是足部大趾。

姜嫄这一脚踩下去,摊上大事了——她怀孕了。这明显违背生理常识,不过,这是神话,可以接受。姜嫄后来顺利地生下了孩子,只见那婴儿如小羊羔一样,整个人包在胞衣里,胞衣没有破裂,“不坼不副,无灾无害”。要知道,在医学不发达的上古,生头胎是件风险很大的事,这孩子居然完整地裹着胞衣降生,他是不是什么妖孽呢?初为人母的姜嫄害怕起来,居然把这孩子一扔了之。这孩子接下来的命运如何呢?

历险:

遭母亲丢弃 却受大自然的保护

如果这传说是真的,那么,真得为周文王、姜子牙他们捏把冷汗,因为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周王朝的老祖宗——后稷。姜嫄这位母亲有点狠心,随手就把一个绵延八百年的强大王朝给扔出去了。不过,周朝的文化人在他们编写的神话中,把祖先置于险境,主要还是要突出祖先吉人自有天相,而不是要“灭”了祖先。

且说姜嫄把孩子首先扔在一条小巷子里,结果被羊群所救,它们主动前来呵护这个人类的孩子,并且主动给他喂奶,“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狠心的母亲见了还不知悔改,欲把孩子扔到平原林区,却碰上那群“坎坎伐檀兮”的伐木工人提着斧头来上班,姜嫄怕弃婴罪行暴露,只得收手。

第三回更狠了,姜嫄干脆把孩子丢弃到冰面上,企图冻死他。结果鸟类比人类还有爱心,它们纷纷飞来,集中在新生儿周围,用翅膀围起一道温暖的屏障,护着孩子,“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弃后稷,后稷虽是身在襁褓中的婴儿,似乎也有所察觉了。为此,他哭得惊天动地,哭得悠长而洪亮,肺活量那个大啊,整条路上的人都听得到,“厥其声载路”。会哭的孩子有活路,动静这么大,姜嫄的心软了,也怕了,孩子强大的生命力似乎在告诉母亲:妈妈,我不是那么好扔的。于是,姜嫄只得放弃原来的罪恶念头,将后稷抱回家。因为这段经历,姜嫄又给后稷取了个名——“弃”。

这段文字神话色彩很浓,但在各种神奇传说的掩盖下,也许有一个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后稷真可能是一个弃儿,曾被弃的事情是真实的,只不过情节比较浪漫,被美化,被神奇化了。

一个部落首领曾经是弃儿,这种事并不稀奇,后来的舜不也形同弃儿吗?要知道,舜差点被后妈和老爸活埋在井里。

成长:

天生就是农业专家 被任命为农业官员

后稷这孩子发育得快,当别人还在匍匐爬行时,他已经能站立了,“克岐克嶷”,而且还会主动索食。不过,更神奇的事情在后面,他没有经过什么农业培训,居然天生会种植庄稼,而且单位产量高,农作物质量好。让他种大豆,大豆长得茂盛,绝对不会种出陶渊明所言的“草盛豆苗稀”;让他种稻子,稻子沉甸甸,一派丰收景象;让他种瓜果,瓜果累累,吃都吃不完。后稷完全是上古时期的农业奇才。至于有没有专业训练,只有《史记·周本纪》透露了一点信息,说后稷从小就喜好玩种植物的游戏,估计家里有个小小的农业实验室吧。当然,司马迁也没见过上古时期的农业活动,大概也是只能从当时的神话传说中汲取素材的。

后稷从事农业,当然是讲究技术手段的,“有相之道”。大家留心观察他的种植流程,是十分顺畅的,从拔出杂草到播种,到开始发芽、含苞开花、长出果实、穗子低垂,乃至到收割入库,都没有什么意外因素,没有什么阻碍,庄稼从播种到丰收,无虫无病无灾,看似平淡,实则神奇。五谷丰登的背后,是有强大的技术为支撑的,栽培、除虫、施肥、灌溉等一道道程序都要用心经营、科学经营,而4400多年前的后稷是怎么完成的?又是如何达到技术指标的?一切都是个谜。

后稷的农业专长被天下人承认,并受到了当时首领舜的接见。舜对他说:阿弃,如今老百姓都吃不饱,你就带领他们按时播种百谷吧。“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这就是把发展农业、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的重大责任交给后稷了。后稷,其实是他的号,和农业挂钩的一个号。

有没有后稷这个人?他不像古埃及的胡夫那样可以确定,因为人家有个大金字塔作为证明。但是,从农业的角度而言,肯定有后稷,他很可能是一群农业能手的代名字,或是上古一个农业研究团体的代称。

周是一个重农业的民族,他们在祖庙里高唱《生民》,缅怀祖先的功业、神化祖先的同时,也是对农业的一种表态;神化农业能手,实际上是对农业的一种尊崇,是对“民以食为天”这个信仰的尊崇。

标签: 周朝后稷先祖

更多文章

  • 解密三国:曹操杀掉大功臣许攸为何没留下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许攸

    曹操的一生有几个重要转折点,最重要的莫过于官渡之战,这一仗能打赢许攸的功劳最大,甚至可以说是他扭转了整个战局,是他帮助曹操从被动转为主动,最后大获全胜。许攸原来是袁绍的主要智囊之一,相当于袁军参谋长一类的角色,袁绍对十分仰仗。官渡之战进入到焦着阶段,曹操眼看顶不住了,许攸却出人意料地临阵反叛,来到了

  • 许攸与曹操:三国历史上试探与反试探的烟幕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曹操,许攸

    沙场之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决,比的是武力和谋略。放下武器,转入面对面的和谈,这谈话的内容,当然不是说说天气、谈谈物价,大家的目的,不外是通过一番言谈,摸清对方的底细和动向,争取在下一步的行动中占据主动。同时,为了迷惑对方,又会极力掩饰己方的真实状况,混淆视听、浑水摸鱼。许攸是东汉著名的谋士,他与

  • 许攸为何在袁绍关键的时候投奔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就在袁绍和曹操都在关键的时候,为自己的事业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袁绍的部队开始起了变化。因为袁绍这个人尽管表面上对人彬彬有礼,可是骨子里却非常虚伪。他拒绝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时候一旦倔脾气上来,反而对给他提意见的人来个下马威。这一点和曹操不一样,曹操越到危险的时候,头脑就越清醒。你看,当自己感到困难

  • 许攸是怎么死的?三国谋士许攸为何被许褚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攸,曹操

    许攸是怎么死的?许攸,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投曹操,并献计帮曹操打败袁绍,但最终也没落个善终,那么历史上许攸是怎么死的呢?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官渡之战之际,许攸

  • 许攸怎么死的 揭秘历史上许攸被杀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许攸,三国,三国人物

    许攸是怎么死的:许攸,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04年,出生于河南南阳。许攸原来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后来因官渡之战时家人犯法而被一起抓捕而背弃了袁绍而投奔于曹操,并且为曹操设计了偷袭袁绍的囤粮地点的计策,使得袁绍因此在官渡大败。许攸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介绍一下许攸是怎么死的。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

  • 曹操为什么杀许攸?曹操为何纵容部下杀许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许攸

    曹操杀许攸的原因许攸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许攸介绍许攸,字子远,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许攸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

  • 商均的父亲外公那么出名?为什么自己一点名气也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均,上古

    都说背景雄厚,都不会太差,尧帝是他外公,尧帝三皇五帝之一,功绩累累。舜帝是他老爸,舜帝治理国家也是功勋不低。为何到了第三代,名气没有,功绩也平平。难道是应了——富不过三代么?哈哈,今天介绍下舜帝之子——商均。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 商均后来成为夏

  • 商均是商氏先祖吗?商氏先祖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均,上古

    有人说商氏是商均之后,事实真的如此吗?商均,是帝舜与女英(帝尧次女、娥皇之妹)所生嫡子,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山西蒲坂,初名义均。舜帝在垂暮之年,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义均继承帝位,而是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夏禹为感恩舜禅位于他,就将义均从山西蒲坂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君,义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

  • 商均: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均,上古

    商均,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又被称为“商均”。商均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商均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名胜之一。商均的父亲是舜,母亲是娥皇女英,外公是尧,舅舅是丹朱。虞舜二十九年,帝舜封儿子义钧于商,是谓商均

  • 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神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女魃,上古

    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神。据《山海经》描写,蚩尤起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以狂风骤雨对付应龙部队。于是,黄帝令魃助战,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终助黄帝赢得战争。女魃或与旱魃存在演变关系。历史渊源《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