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旻宁是如何登基当上皇帝的?他的治国理政之道是怎样的?

旻宁是如何登基当上皇帝的?他的治国理政之道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3/12/29 19:04:50

道光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道光帝,名旻宁,1782年生,嘉庆帝的嫡长子,1820年继位,接手的是嘉庆帝留下的烂摊子,以他的智力和魄力,根本无法振衰起弊,开创新局,但他仍决心守住祖业,看好摊子。他的为政之道,根本要义在于“守成”,企图用祖宗之法,重建祖宗昔日的盛世风光。然而,客观而言,他才华不如祖父乾隆,精明不如曾祖雍正,胆略不如高祖康熙

问题是,道光是如何继位的?

自雍正起,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在皇帝在世的时候,先把继承者的名字写下来,放进一个密封的密匣里,然后搁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老皇帝驾崩,取下来当众封宣读。然而,旻宁的父亲嘉庆皇帝,并没有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放任何东西,突然之间,在热河避暑的时候,就驾崩了。

道光的继位,是臣子们在嘉庆的近侍身上,找到了一个小金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嘉庆四年嘉庆的亲笔字条,立旻宁为太子。于是,旻宁就这样继位了。当然,如果有这样的字条,而且旻宁又是皇后所生,标准的嫡长子;在继位前,就因为林清之变,鸟枪击贼之功,得封亲王,让他继位,从道理上,倒也应该。但是,毕竟没走秘密建储制度的程序。也可以说,老皇帝嘉庆,其实并没有最后下决心选择哪个。嘉庆四年的字条,没有正式放进制度规定的密匣里,搁到嘉庆二十五年,还是不是能算数,其实不好说的。

《清史稿》中的旻宁,在做皇帝之前,除了枪法不错,打猎时猎获物比较多,碰巧击毙了几个造反的狂徒之外,还真看不出有什么本事。唯一的政绩,就是提倡节俭,自己带头穿补丁衣服。不补还好,皇帝的衣服,得专门送给江宁织造,由专门的苏州织工来补,一个补丁,比新衣服花费还多。

旻宁的老子接的是一副烂摊子,轮到他了,还是一副烂摊子,而且更烂。漕运一塌糊涂,盐政一塌糊涂,鸦片走私,比嘉庆时还要疯狂,直接导致了银本位的清朝货币体制的动荡。面对这样一些每个都可以动摇国本的大问题,道光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但是,他信赖的大臣,都是曹振镛这样的提倡多磕头少说话之辈,前有曹振镛,后有穆彰阿,都是这样一副稳重、持重却平庸的衮衮诸公。跟他们的皇帝一样,人不坏,也不大整人,但是什么大事不想干,也干不了。

道光曾向一名即将上任的官员推心置腹地谈到他的治国理政之道,堪称“裱糊理论”的完整表述:国政就像一所大房子,住房的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听任破坏,必致动大工。在“裱糊理论”的指导下,面对扑面而来的问题,道光给臣下的一道道圣旨,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光短浅的“法术”,从来没有一种远距离、宽视野的“治道”。

道光目光短浅毫无卓识,但若有明智远识的大臣辅佐,也不失为宽猛相济。但要命的是,资质平常缺乏胆略的道光帝,又绝不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的每一次决策,都是最佳方案。因此,他在辅臣的选择上,又采用了最可怕的“老实听话”标准,他所信赖的中枢重臣如曹振镛、穆彰阿等,均以“多磕头,少说话”为主旨,战战兢兢,每逢建言,先竭力揣摩帝意,只讨欢心而不究事理。这就使得道光循用的“裱糊理论”,一方面畅行无阻,另一方面国事却逐渐糜烂到无可救药。

朝野上下,都在斤斤计较公文的齐整,文字的娟秀。封疆大吏的奏折,无论说的事儿如何,只要行文上出一点小错,就可能遭到道光的严厉批驳,以至于丢了官帽子。这据说是曹振镛的主意,说是道光发愁,看奏折看不出名堂,曹就说,盛世无大事,但下面的人每每好危言耸听,只要挑出一丁点细枝末节的小错,就大加驳斥,就可以震慑他们,让他们觉得圣主明察秋毫。是不是真的这样,不好说,但越是平庸的皇帝,越是到了王朝的末世,越注意细节,倒是千真万确。

重形式,轻内容,是每个王朝末世的通病。不仅文如是,武亦如是。都说八旗绿营不中用,但校阅起来,队伍也格外整齐,铠甲鲜明,旗帜飞扬。只是,再漂亮的形式,也应付不了末世的问题。关键是作为当家人的皇帝,也没有决心面对。漕运因河道壅塞,运不过来了,才让人走海运。海运大成功,但原来漕运体系的官僚们不肯看着利益丧失,一起闹将起来,皇帝就反悔了,依旧归河运。盐政的改革,也是半拉子工程。而禁烟行动,开始的时候气壮如牛,恨不得禁绝一切对外贸易。然而洋人舰队一来,马上妥协,罢免了林则徐。后来发现人家不是来要求申冤的,而是要建立通商关系。又罢免了他派去安抚洋人的琦善,懵懵懂懂就开战了。打了两年,才发现根本打不过人家,又一点价钱不讲,就全面妥协,人家要什么,就答应什么。任是这样,虎头蛇尾,左摇右摆,因循度日,臨死的时候,遗诏上还说自己什么事儿都办明白了,连鸦片战争这样丢人现眼的疮疤,居然也说是他的措施得当,使得“毒焰自消,民夷各安生理”。

即使是输掉了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旦列强撤军,道光也仍然觉得终于补上了大清这所“房子”的“漏洞”,于是万事大吉了。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描绘了战后北京的景象: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致有二十年的时间,就在道光的指引下,只图“糊住”表面的“窟窿”,不想“动大工”,于是,近二十年的时间白白地流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打也白挨了。历史学家痛言,如果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前移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可能就不至于像后来那么难堪了。

标签: 道光帝清朝

更多文章

  • 尚可喜对康熙忠心耿耿,儿子尚之信却举兵反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尚可喜,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尚可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守广东。然而,尚可喜仅做了6

  • 三藩之乱只有吴三桂和耿精忠造反 藩王尚可喜又扮演什么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尚可喜,三藩之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藩王尚可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尽。至此,清廷彻底平定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虽说叫三藩之乱,但是实际上只有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两个藩王造反。而三藩中的平南王尚可喜却始终没有加入叛军阵营。那么整个三藩之乱过程

  • 尚可喜原本对明朝忠心耿耿 尚可喜最后为何会投降汉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尚可喜,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尚可喜降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尚可喜此人其实在历史上是很忠烈的。对于明朝忠心耿耿,但是却在明朝走投无路,最后投降了清朝,此后为清朝效力。尚可喜的原籍是山西人,在尚可喜祖父时期尚家搬迁到了辽东海州卫罗家堡,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年方18岁的尚可喜随同父亲尚

  • 林爽文起义规模大不大?为什么乾隆要用一年时间平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乾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时期的林爽文起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乾隆时期台湾的小小起义,竟耗费四万兵力一年多才平定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很多人都奇怪,“十全”是寓意十全十美吗?不是的,这十全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十次军事行动,分别是两次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两次攻打金川,靖台湾,降缅

  • 林爽文:清朝天地会“总舵主”,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爽文,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林爽文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天地会的壮大,林爽文的崛起渡海入台的人,主要是福建、广东人,而且大多来自漳州、泉州、惠州、潮州等地。这些人历经千辛万苦,才在台湾安定下来。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生命财产,他们以宗亲、地缘关系为纽带,聚集到一起,相互帮助。与此同时,各种秘密社

  • 仓央嘉措最深情的一首诗,美得让人心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仓央嘉措,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仓央嘉措的诗词吧!说到仓央嘉措的名字,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也知道,虽然他是一位僧人,但是他却写出了很多与爱情相关的经典诗作,首首都感人肺腑,时至今日也依旧被爱诗的人们奉旨为经典。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许多他的诗作,但其实有很多都是假的,是后世之人所伪造,事实上他真

  • 最长寿的亡国之君刘协,子孙满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协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很多,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总有那么几个意外,比如蜀国后主刘禅,在亡国后来到洛阳,天天看着歌舞,吃喝玩乐的生活了好多年;还有后周亡国后,宋太祖赵匡胤送给了他们丹书铁卷,让他们过的逍遥自在……但要说亡国后仍然活的很有成就的,那当属汉献帝刘协了。说到汉献帝,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三国

  • 历史上真正的沈眉庄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沈眉庄,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真正的沈眉庄是什么样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信对历史有过了解的朋友们,都看过一点点《甄嬛传》这部清宫剧,这部电视剧十分的火爆,同时也让人们对一些清朝后宫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到这里就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了,在我们历史上,这些

  • 历史上沈眉庄的原型是谁?为56岁雍正生一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谦妃,清朝

    你们知道历史上沈眉庄的原型是谁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翻阅大清雍正历史,我们发现,在雍正后期有一个宠妃,疑似沈眉庄的原型,她就是谦妃刘氏。谦妃刘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内管领刘满的女儿,所谓内管领,通俗的说便是家奴的一种,也就是说刘氏的出身并非像《甄嬛传》中沈眉庄那般出身高贵

  • 历史上真实的沈眉庄是什么结局?21岁就成了寡妇,被自己儿子所牵连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沈眉庄,清朝

    每当一提起沈眉庄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相信对历史有过了解的朋友们,都看过一点点《甄嬛传》这部清宫剧,这部电视剧十分的火爆,同时也让人们对一些清朝后宫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到这里就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了,在我们历史上,这些人物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呢,其实在历史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