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载是谁?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是谁?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72 更新时间:2024/1/1 23:23:40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1077年张载病逝。

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在延州军府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

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但范仲淹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劝他作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须去研究军事,勉励他去读《中庸》,在儒学上下功夫。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刻苦攻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学、道家之书,觉得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经过十多年的攻读,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

张载对传统文化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创立关学,对后世儒家学者影响很大,从北宋时到清代,历代都有学习传承者。

其中,宋代的吕大钧、吕大临、苏昞、范育、李复等人对关学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末冯从吾,全面继承张载思想的为学传统,并总结了500余年的关学发展历史,先后创建关中书院、首善书院,在他的努力下,关学复呈现繁荣景象。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开辟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新阶段。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理论高度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

张载哲学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哲学史和关中思想文化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并对11世纪后的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载的气一元论本体论哲学是君主专制社会后期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的王廷相,推崇张载“太虚即气”的学说,认为“横渠此论,阐造化之秘,明人性之源,开示后学之功大矣”(《横渠理气辨》)。

张载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关学的主旨,集中的体现在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洛濓闽新诸学派皆根源于《易经》和孔孟、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吸收、融合又互有批评、创新,包括对佛学的批评和吸收,这是整个儒学史的一个共性特点,但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谐论和教育见解等方面关学又独具个性。

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万物,应该是和谐的关系。这种理念和处世态度,是张载及后世关学学者的鲜明特点,面对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阶级、阶层、族群以至国与国的关系全面紧张的状况,张载的这一重要的思想,无疑是具有警世的意义。

在国际领域,德国汉学家将张载《正蒙》一书译成德文出版,新加坡出版了《吕大临易学发微》等关学著作。日本、韩国等重点大学,都把张载关学与朱熹、王阳明的学说,作为重点学科专门进行研究。

标签: 张载北宋

更多文章

  • 京都三明——蔡谟、诸葛恢、荀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京都三明

    “京都三明”又被称为“中兴三明”,是东晋时蔡谟、诸葛恢、荀闿三位名臣的合称。这个称呼来自《晋书·诸葛恢传》:“诸葛恢 ,字道明……于时颍川荀闿,字道明。陈留蔡谟,字道明。与恢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明各有名, 蔡氏儒雅荀葛清。’”时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们,一是因为他们表字均是

  • 京都三明之一蔡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蔡谟,京都三明

    蔡谟(mó)(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早年即被举孝廉、秀才,受州府及司马越征辟,但他不应命,渡江避难,被时任东中郎将的晋明帝引为参军。晋元帝为丞相时,辟蔡谟为掾属,又转任参军。历任

  • 司马柬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郁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柬,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司马柬有天子之才却未有天子之命,郁郁而死。晋朝的开国历史中,有一个人被埋没的公子不得不提,他就是司马柬。司马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儿子。天资聪慧,小时候就表现出很高的天赋,熟读古书经典,与众大夫对答入流,深得司马炎的欢喜。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不幸早夭,次子司马

  • 东晋末年著名谋士,刘穆之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东晋

    东晋时期有一位谋臣,为皇帝出谋划策镇守后方,帮助皇帝取得江山。因为突然病逝,却导致国家未能一统,他就是刘穆之。(最重要的谋臣,帮助皇帝取得江山,突然病逝却导致天下未能一统)刘穆之,是东晋末期人,是汉高帝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后代,他与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代刘裕算是本家。桓玄取代东晋建立大楚之后,刘裕

  • 刘穆之的死为何会让刘裕草草结束了北伐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穆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提起“刘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诛杀了六位皇帝的“六位帝皇完”、“屠龙高手”?还是北伐中原、攻略天下的“南朝第一帝”?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艰难的北伐之路,尤其是在刘裕北伐的终点——灭后秦之战,本来一帆风顺的

  • 刘穆之不死刘裕就能统一天下吗 事实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穆之,刘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穆和刘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辛弃疾的一首词小编至今还记忆犹新,而这首词也是辛弃疾对于宋武帝刘裕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起于贫寒,中年投军,不惑之年方才出人头地,对内平定桓玄、孙恩、司马休之叛乱,对外灭南燕、后秦、碾

  • 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 郗璿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与王羲之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

  • 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是怎样的 郗璿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与王羲之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关于东晋书法家郗璿简介的内容,多半被收录在《晋书》以及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资料中。据郗璿简介描述,郗璿家境十分显赫,娘家世代书香,父亲郗鉴是东晋初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书法家,在当时的书法界很有影响力。郗璿自幼耳濡目染,经常与父兄切磋,因而也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郗璿就

  • 郗鉴为女儿郗璿挑丈夫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还未成名的王羲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郗璿

    郗鉴,东晋时期的朝廷重臣,官至太尉,位居三公之列,还是当时的有名的书法家,共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名叫郗璿,不仅长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蛋,且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有一种常人难以比拟的内在气质。郗璿十六岁的时候,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出身显赫的公子哥,但在郗鉴看来,这些人都配不上女儿郗璿,他必须要

  • 前凉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而被迫割据独立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前凉,张轨,东晋,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家世孝廉,以儒学著称。张轨年少时已聪明好学,甚有名望,曾隐居于宜阳郡的女几山上。西晋建立后入朝任官,因与中书监张华议论经籍意义和政事而深得对方的器重。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太子洗马、太子中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