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七十二冢成千年不解之谜

曹操七十二冢成千年不解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3/12 16:36:02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网络配图

公元192年,他正式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名义上虽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但是这样一个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枭雄却提倡薄葬,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再次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那么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假如是真的,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么地方呢?一种观点认为,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

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

网络配图

如果一定要说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这么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死后还有儿子、大臣以及改朝换代后的文人、史家出力,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无人发现,之后却被人没有多少切实依据而指出来,这似乎有些荒诞。根据有关记载显示的情况是,由于丧葬从简,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在战火中,曹操的祭殿逐渐遭到了破坏。因为曹操的墓中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植树,过了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

史料显示,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过曹操墓,作文为祭。宋代司马光着的《资治通鉴》中仍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人胡三省的注中更是指出高陵在邺城之西。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曹操的丧事和墓葬,在史书记载中没有多少疑问。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就没有人知道其真实的所在了。

从北宋开始,因为多种原因,曹操奸雄形象开始定型,其墓址不详就成了反映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并从口头传说逐渐进入诗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传说加以渲染,成了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

褚人获《坚瓠集》续集有“漳河曹操墓”条,说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傍有一隙,入行数十步得一石门,“初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卧或倚,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委地上。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

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网络配图

那么,曹操的墓葬在哪儿呢?一些人根据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认为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还有人根据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认为曹操墓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几种说法与史实明显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还有一些人认为,曹操的陵墓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

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

他们的依据是: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遗令》中说要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遗令》中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的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操《终令》中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

网络配图

《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从选墓的古代堪舆学理论,这一带也适于建造帝王陵墓。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后来出土的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也证明了这一点,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曹操墓之谜最终会解开。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铜雀台之谜:曹操为什么要建铜雀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铜雀台

    导读:传说,曹操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于是发誓要得二乔,以享晚年。为此,曹操修建了铜雀台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网络配图“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

  • 揭秘曹操才是三国里面最容易被骗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三国里面,经过罗贯中的渲染,似乎最阴险狡诈的莫过于曹操,他一生害人无数,权术无数,骗人无数。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曹操更会耍手腕的人还还有,曹操永远做不了权术大师。因为和阴沉的刘备、阴鸷的司马懿、阴谋的张紘相比,曹操只能是小儿科,这些人欺骗起来曹操,简直是天衣无缝。网络配图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 一代枭雄曹操也多情 他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曹操是个多情的人,喜欢起美女来,总是惊天动地。而且他总是垂涎于结过婚的女子,不知内情的还以为老曹是收破烂的,其实则不然,老曹的选择,是很有眼光的。老曹选择美女,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配图其一,要风骚老曹能看得上眼的女人,容貌都要出奇的漂亮。而且要风骚性感,使人过目不忘。比如攻打张绣的时候,本来已

  • 曹操发达后为何不恢复其本姓夏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导读:三国演义应该是很多人的最爱,虽然那时兵荒马乱,但是却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其中一代枭雄曹操是最受争议的人物。曹操本姓夏侯,当年被迫改名姓曹,但是他在有权有势之后为什么不把姓氏改回来呢?网络配图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

  • 曹操的真实相貌:面部宽大眉毛粗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在复原山东人祖先面孔,预测未来人相貌后,山东卫视11日晚播出的《中国面孔》再次集人类学、遗传学、考古学、文献学、刑侦学等各方面专家所长,同时根据多支后裔的长相特征,逆推还原了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据说还原后的曹操相貌跟其后人颇为相像,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网络配图去年,DNA鉴定曹操九支后人的新闻就引起

  • 曹操最不能容忍别人在他面前怠慢耍大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

    曹操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他知道要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走儒家那套迂腐的用人之道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扛着“唯才是举”的大旗,放下身段不计出身“礼贤下士”,三教九流只要有本事统统录用,甚至对像张绣那样一再倒戈谋反并诛杀其亲子与之有深仇大恨的也能不计前嫌、一笑了之。网络配图当然,这些可能都是作秀,但曹操确实做

  • 揭秘:曹操把寡妇集中分配士兵当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

    关于曹操的疑问太多,梳理一下小说和正史,起码有如下几则:一、年轻时,很多人不看好曹操,他毫不在乎,可当桥玄夸他有“命世之才”时,他的情绪明显异于平素,这是为何?二、青梅煮酒时,明知刘备是英雄,是未来的劲敌,为何不及时除之?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一点也不心疼,他真的视部下生命如草芥?四、赤壁之战期

  • 诸葛亮为何跟随刘备而不跟随曹操共谋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

    刘备对于诸葛亮其人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智慧的代表,那么看了《三国演义》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就是为什么诸葛亮追随了刘备却没有跟随着曹操呢?其实这个问题离不开汉朝当时的选官制度,在那个时候,一直被推崇的是察举制,换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应该就是举孝廉了,那

  • 曹操染指美女无数 为何殉葬只有两位佳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2009年12月27日,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魏武王曹操的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确认发现,这虽然揭开了曹操死后葬身何地的千古谜团,但是,仍有许多尚待专家解开的谜团一时引起了人们的议论,而大墓之中殉葬的两个女人之谜更是让许多人沉迷于热议之中。据有关媒体报道,在被考古界确认为曹操大墓的发现过程中

  • 他辅佐曹操二十年 即将飞黄腾达为何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彧

    公元212年,被曹操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彧离世。荀彧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背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二十年间为曹操统一天下不遗余力,其兄弟子侄皆仕曹氏,又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可以说是曹操的核心成员,且深知曹操之为人,又何以在曹操即将走上人生顶峰、踌躇满志之时坚决反对,从而自陷于死地呢?袁晔《献帝春秋